蒼溪縣是世界紅心獼猴桃原產地、中國雪梨之鄉,四川省糧油大縣、全省35個農產品主產區縣之一。近年來,蒼溪縣堅持“糧經復合、同步并舉、錢糧雙增”理念,全力保障糧食安全,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探索出一條“千斤糧+萬元錢”穩糧又富民的糧經復合之路。
穩糧又富民的蒼溪探索
堅持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千方百計抓好糧油生產。蒼溪縣共有耕地99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82.3萬畝,已建高標準農田79.8萬畝。蒼溪縣始終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圍繞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鞏固建設“嘉陵百里糧倉”,千方百計穩住“糧袋子”、拎緊“油瓶子”,依托亭子口和白鷺湖便利水資源,打造白鷺湖糧油現代農業園區1.62萬畝,發展優質糧油基地1.56萬畝,帶動周邊建成標準化糧油基地1.33萬畝,主要糧油作物畝產高于全縣平均水平12%以上,成功創建四川省2022年度四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目前全縣連片建成小麥、油菜、水稻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萬畝示范片6個,千畝示范片21個,新(改)建糧油園區5個,建成糧油高產示范帶2個,穩定糧食播種面積123.8萬畝,油料作物播種面積47萬畝,全縣糧油年均產量53萬噸左右。
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中心任務,探索多種糧經復合模式。“水旱糧經”輪作種植。成功探索“雙六尺”預留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及小麥(玉米)中藥材、小麥(玉米)蔬菜旱地帶狀輪作模式,大力推行稻油、稻蔬、稻菌等水旱輪作模式,實現既保糧食安全,又保經濟增收,全縣輪作復種面積36.2萬畝。“稻果漁禽”間種間養。通過稻魚稻蝦共生,稻鴨稻鵝立體種養,田邊田坎間種果樹、樹下套作大豆等立體綜合種養方式,實現一田多業、“一水多用”。新建和改造提升稻果漁、稻果禽綜合種養基地1.2萬畝,畝均產值8000元以上。充分利用既有坑塘水面發展健康水產,水面種植浮板稻1100畝,畝均產值5000元。“果糧菜藥”套作種植。立足紅心獼猴桃、蒼溪雪梨種植面積大、果園多的實際,大力推廣獼糧(大豆、豌豆)、梨糧(小麥、大豆)、果藥、果菜套種和田邊田坎田坡增種等模式,實現糧經發展兩不誤,果糧、果藥、果菜套種35.1萬畝,占可套種面積95.2%,畝均產糧1000斤,畝均綜合產值1.2萬元。糧經復合模式帶動農村人均增收2300余元。
堅持把三產融合作為重要途徑,推動農業產業提質升級。大力發展食品飲料加工業。圍繞獼猴桃、雪梨等特色農產品,重點發展以綠色品牌為特點的獼猴桃酵素、雪梨膏以及果酒等營養型、功能型精深加工產品。2022年,全縣食品飲料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戶,實現工業產值43.66億元。借力電商營銷實現產品溢價。建成全國首家特色農產品電商營銷中心和川東北地區首個阿里巴巴“客服縣”,帶動發展紅心獼猴桃電商317家,實現價銷兩利。蒼溪紅心獼猴桃網銷均價達每公斤25元,高于全國獼猴桃批發價1.3倍。2022年全縣農產品電商銷售額達到12.5億元。推動農文旅多元融合發展。依托特色產業和鄉土資源,建成蒼溪梨博園、黃貓埡桃花島等4個集特色產業和休閑觀光深度融合的休閑景區,連續舉辦18屆蒼溪梨花節、9屆蒼溪紅心獼猴桃采摘節等地域性節會活動,形成“春賞百花、夏品雪梨、秋摘獼果、冬采柑橘”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2022年全縣共吸引和接待游客631.2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3.87億元。
山區農業現代化發展的
蒼溪經驗
突出因地制宜,強化規劃引領。統籌編制全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布局環嘉陵江片區糧經復合、北部山區種養循環示范、城鎮郊區農旅融合產業帶,探索“縣建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園、村建一村一品示范園、戶建產業小庭園”的“三園聯動”發展模式,累計建成萬畝現代農業園區24個、村級千畝園75個、農戶小庭院5.78萬戶。在各鄉各村各戶產業選擇上,不搞“一刀切”,而是充分考慮地形地貌、土地肥瘠、種植習慣,確保宜糧則糧、宜果則果,因地制宜采取輪作、間作、套作等方式,實現糧經“雙穩、雙贏”。
突出群眾主體,激活內生動力。蒼溪縣是庭院經濟的發祥地,從1958年建起四川第一個“米丘林”園藝場,到大力發展小果園、小桑園、小茶園、小魚塘、小藥園“五小經濟”,從頭戴綠頂子、腰纏錢袋子、腳踩糧囤子“一院三子”,到建庭園、建生態家園,從“產村一體”幸福美麗新村,到“三園”(縣建現代農業產業園、村建特色產業示范園、農戶建增收致富園)聯動、融合發展,群眾始終是產業發展的主體力量。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階段,蒼溪縣積極推行“以獎代補”“先建后補”政策,創新全程社會化服務體系、健全產業風險防范服務保障,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充分激發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突出創新驅動,提升科技含量。開展全產業技術服務,制定糧經復合種植技術規程,組建水稻、小麥、玉米主要糧食作物和獼猴桃、蒼溪雪梨、生態畜禽水產等主導產業研究院(專家工作站),創新一個首席專家、一個示范基地、一套技術模式、一支推廣團隊、一村一名田間醫生“五個一”技術協同推廣體系,統防統治覆蓋面達51.6%。建成紅心獼猴桃、蒼溪雪梨、蒼溪鱉3個良種繁育中心,種養良種覆蓋率100%。蒼溪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6%。蒼溪縣獼猴桃產業技術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是全國紅心獼猴桃產業的種業中心。目前已組建院士(專家)工作站4個、新型智庫11個、專家服務團14個,先后編制《蒼溪紅心獼猴桃生產技術規程》等5項省級(區域性)地方標準,完成《大型獼猴桃園建設工程設計研究》等30多項獼猴桃生產實用技術研究和推廣運用工作,其中6項在全省范圍內推廣,被評為四川省農業科技創新先進集體。
突出品牌興農,賦能產業振興。蒼溪縣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堅持以區域公用品牌為統領、以優質農產品品牌為支撐、以企業自主品牌為主體的品牌體系架構,制定“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經營、統一監管”的“五個統一”地理標志產品管理辦法,先后培育蒼溪紅心獼猴桃、雪梨、川明參、魔芋4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8種農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認證。加大應季地標產品巡檢力度,依法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和侵權行為,堅決保護品牌品質聲譽和農民切身利益。在紅心獼猴桃品牌打造上,建立蒼溪縣地理標志產品品牌保護機制,編制“蒼溪紅心獼猴桃”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手冊,先后培育出紅陽、紅華、紅美、紅昇等10個獼猴桃新品種。蒼溪紅心獼猴桃被列入《中歐地理標志保護與協定》首批“100+100”地理標志名單、2021全國地理標志助力精準扶貧典型案例。
地域特色產業發展建議
蒼溪縣在筑牢糧食安全底線的同時,積極探索糧經復合模式,走出了一條穩糧又富民的新路。隨著“土特產”產業發展壯大,對規模化物流銷售能力的需求逐漸增強,尤其是對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冷鏈物流能力提升、精深加工產品研發等方面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對此如下建議:
強化科技創新,實現技術迭代。一是壯大創新主體。聚焦主導產業、重點領域,整合創新資源和力量,培育形成一批主業突出、創新能力強、具有先進技術的創新龍頭企業。二是打造創新平臺。堅持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因企施策,組織建設技術創新中心、技術創新聯盟等創新平臺。組織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開展聯合技術攻關,提升開放式創新水平。三是培育創新人才。積極營造引進、留住、用好人才的良好環境。加快各類人才培育引進,重點聚集一批科技領軍人才、產業領軍人才,努力培養一定規模、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四是優化創新生態。持續加大投入力度,用好科技創新金融政策,推進企業與金融機構的深度融合,切實把政策紅利轉化為企業發展實力。堅持科技下鄉,動員和派遣科技特派員把技術送到田間地頭,不斷探索科技服務新模式新方法,為廣大農民提供技術指導,激發農村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
強化主體培育,實現多元發展。一是推進農業組織化。充分發揮農業產業聯盟、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組織協調、渠道和橋梁作用,按照產業化經營模式,將村集體經濟、民營經濟、小農經濟引入到產業化經營鏈條之中,不斷探索更多產業業態,服務村域經濟建設。二是帶動農戶共同發展。強化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的居間服務作用,建立完善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小農戶參與現代農業發展的銜接機制,發揮農業社會化服務對農業經營體系建設鞏固完善作用,把長期穩定務農的小農戶培育成為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示范性強的家庭農場。三是推進農業多環節增效發展。由重點關注“產中”轉向“產前、產中、產后”多環節扶持發展,加快建設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破解農戶小規模生產面臨的信息不對稱和規模成本問題。
強化品質提升、實現產銷對接。一是完善高品質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體系。針對農業特色產業,分品種制定從種子到餐桌全鏈條適用性強、可操作性強的地方標準,強化標準落地應用和質量追溯,以質量取勝,走精品農業特色發展之路。二是“以銷定產”盤活農產品流通。圍繞市場需求調整優化特色農產品結構、產業結構、經營結構,在產、供、銷各環節精準發力找準突破點,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有品牌”。同時通過農產品深度開發創新,創造需求,引領消費。三是持續創新農產品營銷模式。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順應數字經濟發展潮流,加大農產品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力度,在堅持擴大電商規模的同時,大力建設電商直播基地,充分利用電商平臺數據倒逼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產銷對接精準化。四是加快建設智慧農業。應全面總結實施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的經驗,堅持以數據、數字技術、數字經濟賦能農業產業的基本路徑,充分發揮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數字技術的驅動引領作用,促進農業產業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實現共同富裕夯實穩糧增收的基礎。
(作者單位:王小兵、孟麗、李淞淋,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張世忠,四川省廣元市人民政府)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