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井岡山市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作示范、勇爭先”的殷殷囑托,堅持“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不斷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全力將井岡山建設成為革命老區共同富裕先行區和鄉村振興示范區,奮力繪就井岡山鄉村振興精彩畫卷。
抓銜接優保障,推動“扶弱紓困”。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障工作有效銜接。一是強監測。建立防返貧監測對象7天快速認定機制,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累計識別和幫扶“三類”人員監測對象272戶918人,已消除178戶601人返貧致貧風險,確保底線不破。二是穩投入。堅持每年統籌整合資金1.75億元用于成果鞏固,從旅游門票總收入和土地凈收益中各切出10%用于建立“遇困即扶”專項基金,為11021名脫貧戶(三類人員)購買防返貧險,組織74335名農村戶籍群眾參與鄉村公益醫療互助,籌集資金近1000萬元用于紓困解難,確保投入不減。三是優保障。實行縣級領導干部掛村制度,安排40名縣處級干部掛點,每位縣級以上領導干部掛點聯系2個行政村。安排140余個市直部門幫扶128個村,抽調600余名黨員干部駐村,引導136家企業開展幫扶,確保隊伍不斷。
抓產業優發展,推動“村強民富”。圍繞產業興旺下功夫,全力培優鄉村產業。一是政府推動。每年整合資金5000余萬元扶持農業產業發展,持續壯大“231”富民產業,累計發展富民產業32.6萬畝,實現全市141個行政村都有一個300畝或投資200萬以上的規模產業基地。二是龍頭帶動。開展龍頭企業梯隊培育行動,重點培育省級、市級龍頭企業36家,帶動260余家家庭農場和合作社共同發展。三是協會聯動。成立5個縣級產業協會、15個鄉鎮產業協會、141個村投公司,創新“一會兩企三社”模式,緊密村集體、群眾、企業利益有效聯接,累計帶動1.24萬余人就業創業,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平均達到26.2萬元,最高達214萬元。
抓建設優環境,推動“景美村優”。堅持“四精理念”,扎實推進鄉村建設。一是精心規劃。以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為抓手,全面推進“116”鄉村振興示范工程建設(即年內完成1個“紅旅融合、產業興旺”示范區、1條“農旅融合、生態宜居”示范帶和60個示范村點建設)。二是精致建設。按照“村村有看點、處處是景點”的建設標準,累計打造6條美麗鄉村綜合示范帶、8個全域美麗示范鄉鎮、1368個美麗鄉村建設點和5530個美麗庭院,實現“山區”變“景區”。三是精細管護。引進第三方市場管護主體,建設“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臺,推動“一時美”變“長久美”。四是精美呈現。井岡山獲評“中國最美鄉村百佳縣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縣”榮譽稱號,成功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縣名單。
抓治理優鄉風,推動“人和事順”。不斷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增強鄉村發展內生動力。一是以德治增引力。完善推廣“積分制”“清單制”“紅黑榜制”等治理方式,崇德向善的氛圍更加濃厚。二是以法治增定力。創新推出“五紅五治”紅色治理工作法,持續完善257個基礎網格、54個專屬網格的“全要素網格”,配齊配強355名專兼職網格員,吸引平安志愿者5750人,基層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達98%以上。三是以自治增活力。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堅決革除摒棄“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充分發揮好村民會議、村民理事會等平臺作用,有效調動村民從“站著看”向“主動干”轉變。
(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市鄉村振興局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