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新時代井岡紅——江西省吉安市推進鄉村振興的特色之路
時間:2023-11-07 09:16:53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李永生 魏登峰 孟央 字號:【

  巍巍井岡山,滔滔贛江水。鳥之涅槃變鳳凰,榕到吉安成精神。

  江西省吉安市是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沿江路的大榕樹見證了其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視察時強調“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要求“吉安、井岡山要在推進脫貧攻堅中作示范、帶好頭”。吉安市牢記總書記囑托,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凝聚各方力量,構建脫貧體系,創新攻堅方法,扎實推進“十大扶貧工程”。2019年吉安市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全部脫貧,歷史性解決了區域性整體貧困,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

  2023年10月,懷著對革命老區的深切牽掛,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親臨江西考察并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推進農業產業化,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吉安市把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擔當作為的鏗鏘行動,按照“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在富有革命老區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上奮勇前行。

  防返貧,抓銜接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上實現有效銜接,關鍵要建立健全有效銜接的機制和政策。

  隨著2019年遂川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吉安市5個國定貧困縣、570個貧困村、34.7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標志著區域性整體貧困和群眾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如今,井岡山市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吉安縣成功申報2023年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四級鄉村振興學院已建設1093所,培訓7.4萬人次……吉安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取得開門紅。2023年10月17日,吉安市政府召開黨組(擴大)會議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好農業標準化規?;放苹詰?,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努力在革命老區鄉村振興上創特色、走前列。

  2022年,永豐縣瑤田鎮湖西村村民唐水生的妻子劉燕梅病情惡化轉為尿毒癥,微薄的家底被掏空。一籌莫展之際,當地的大數據平臺監測發現并立即啟動程序將其納入突發嚴重困難戶,同時落實“低保+大病救助+慢性病補助”等精準幫扶措施,幫助唐水生家走出了困境。

  吉安市用好信息網絡化這張網,在橫向完善7天快速認定、部門聯動幫扶、精準跟蹤退出三個環節上持續發力,深化防返貧監測幫扶“一網三環”閉環管理,通過優化落實防貧保險提供有力支撐,利用市大數據防返貧監測幫扶平臺強化部門聯動協同。市縣籌措“遇困即扶”快捷解困基金2840萬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計識別監測對象5999戶19927人,經差異化幫扶消除風險4086戶13204人。同時圍繞“兩個確保”,即確保教育、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續鞏固提升,確保兜底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全市1.9萬余名監測對象“五條防線”全面加固。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吉安市在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上下功夫,推動各類資源、幫扶措施向促進產業發展和擴大就業聚焦聚力。

  吉安縣永陽鎮江南村曾是“十二五”貧困村,村黨支部書記胡乾元緊緊圍繞“井岡蜜柚”大做文章,運用以村干部或致富帶頭人帶頭領辦、村黨員主動參與、村民自愿參與、貧困戶統籌參與為主要內容的“一領辦三參與”產業扶貧模式,帶領村“兩委”成員和村民群眾創立了江南井岡蜜柚合作社。“作為支部書記,個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我們是鐵了心要帶領老百姓走上共同致富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合作社現已擁有6個蜜柚種植基地,面積約1100畝。今年合作社預計蜜柚產量可達100萬斤,銷售額300萬元,為村集體和農戶分紅90萬元。

  吉安市持續推廣“一領辦三參與”“三方得利”等利益聯結辦法,從提高生產經營性收入、拓寬工資性收入渠道、挖掘財產性收入潛力、鞏固轉移性收入水平四個方面細化16條舉措,激發脫貧群眾內生動力,千方百計增加脫貧人口收入。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幫扶產業基地1981個,帶動經營主體7146家,分別帶動脫貧戶和監測對象達2.26萬戶、4.9萬戶。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吉安市深化鄉村人才引進、培育、管理機制,引導各類人才資源向鄉村聚集,2022年初在全省率先整市高標準、高規格推進鄉村振興學院建設,由市委副書記擔任市級鄉村振興學院院長,按照“因地制宜、功能各異、特色鮮明”的原則,積極構建服務吉安紅土地的市、縣、鄉、村四級鄉村振興人才培養體系,共建設市縣鄉“鄉村振興學院”和村級培訓站(教學基地)1093所,累計聘請專家、講師、鄉賢等415名。

  吉安市鄉村振興學院是四級鄉村振興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平臺,依托吉安職業技術學院、井岡山農高區、市委黨校的平臺優勢而建立。學院成立以來,創新推出紅色引領、金色課堂、金色路線、金色論壇、金色成果的“一紅四金”的鄉村振興培訓新模式,從理論課堂到現場實踐,從孵化基地到前沿市場,從市內教學到市外拓展,學員帶著問題來,帶著辦法走;帶著需求來,帶著技術走;帶著資源來,帶著項目走,用實干帶領農民致富,用致富成果回報紅土地。

  作示范,勇爭先

  良好的作風、昂揚的狀態、爭先的精神是事業發展的基石,也是不斷取得新業績、開創新局面的動力源泉。

  2017年2月,井岡山在全國率先脫貧,成為我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后首個“摘帽”的貧困縣,極大鼓舞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勇氣和決心。作為曾經的脫貧先進,吉安市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立志走在前列。吉安市副市長陳慶壽說:“我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聚力主攻工業倍增和做強現代農業‘雙輪驅動’戰略,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防止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統籌做好農業農村發展與安全工作,加快建設農業強市,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井岡山市神山村位于“211”鄉村振興示范工程——井岡山市茅坪鎮、柏露鄉、葛田鄉連片示范區。過去由于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薄弱,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300元,是個典型的貧困村。2016年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神山村視察,為當地扶貧發展問診把脈。神山村以此為起點,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和特色產業,變身紅色研學基地,2023年1-10月,神山村已接待游客28.6萬人次。

  沿著嶄新的柏油馬路進入神山村,灑水車正在忙碌,道路兩旁郁郁蔥蔥,路邊剛建成的“紅色文化書房”是村民和游客的好去處,遠處是幾座設計新穎的精品民宿……短短幾年間,神山村各類旅游基礎配套設施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上演了一出華麗而精彩的“村莊變形記”。

  沿著村東北的道路上坡,記者來到“為您點贊”雕塑附近的彭夏英家。2016年春節后,彭夏英開起了神山村的第一個農家樂。“我家的農家樂好多回頭客,外地的客人也很多,口碑靠客人口口相傳。”彭夏英自信地講述著開農家樂的心得。原來在深圳打工的小兒子也回來幫忙,在屋后蓋起了臘肉房。在村里的“笑臉墻”左上方,記錄著彭夏英說過的一句話,“黨和政府只能扶持我們,不能撫養我們”。神山村發揚新時代“井岡山精神”,通過“資金變股金、舊房變新房、山區變景區、無助變有助”,帶領村民大力發展茶葉、黃桃等特色產業,整治環境,志智雙扶,實現群眾與集體同步增收,目前年人均收入已超過了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到50多萬元,成為鄉村振興連片示范區的亮點。

  吉安市鄉村振興局局長匡仁棟介紹,從2022年起,吉安市大力實施“211”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工程,打造吉水縣、泰和縣2個鄉村振興先行示范縣,井岡山市茅坪鎮、柏露鄉、葛田鄉1個連片示范區和全市10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截至目前,泰和、吉水兩個示范縣已經完成“多規合一”規劃編制工作,并全力推進。井岡山市的連片示范區建設已順利完成并通過國家第三方評估,獲評A等次及800萬元獎勵。100個示范村全部做好鄉村振興規劃編制,依托藍圖推進,市級財政專門拿出1億元資金投入,各級各部門集中力量,共投入各類財政資金近13億元,撬動社會資金7億多元,逐步形成“特色農業、鄉村旅游、生態宜居、治理先進和綜合發展”五種類型示范村,計劃年底前全部打造完成并通過驗收。

  “江西狗牯腦是楊哥家鄉的茶,香氣濃郁,回甘明顯,耐泡度高,希望大家都來嘗一嘗!”來自上海的“魔都楊哥”自媒體團隊正在遂川縣湯湖鎮南屏村狗頭山下的茶園中直播帶貨。經過幾天努力,他們創下了單日最高7萬多元的銷售收入,也讓更多的人知道了狗牯腦茶。

  狗牯腦是江西省重點打造的“四綠一紅”最重要的茶葉品牌,遂川縣湯湖鎮作為狗牯腦茶的核心產區,諸多家庭農場、茶葉種植基地與專業合作社形成一條集生產、加工、銷售一體的產業鏈,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解決就業的重要支柱。

  2022年獲得江西省吉安市第一屆制茶技藝大賽冠軍的蘭橋林返鄉創業,瞄準家鄉“狗牯腦茶”這個特色產業,成立了遂川縣湯湖鎮湯盈茶葉經營部。“一開始只有家里的幾畝茶園,沒有技術和資金很難做大。后來縣里的茶科所到村里作知識宣講,手把手教我們制茶工藝,買設備還有政府的貼息貸款,現在我的茶園已經發展到50多畝,年產值預計能到120余萬元。”蘭橋林高興地說。

  井岡蜜柚、綠色大米、有機蔬菜……像遂川狗牯腦茶一樣的特色富民產業在吉安還有很多。吉安市堅持規?;?、標準化、品牌化“三化”同步謀劃、同步落實,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體系,不斷延伸富民產業鏈條,培育多元化農業經營主體,提升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推動農業綠色低碳發展。2022年,吉安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17億元,一產增加值260億元,分別增長4.96%、4.5%,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走進吉安縣永陽鎮里陂村,筆直的巷道全部做了硬化,兩旁栽滿了各種花卉苗木;用廢棄的陶罐、瓦片等材料圍起的小庭院,里面種了蔬菜、蜜柚、車前草等,偶爾還有幾只烏雞探出頭來;每戶都有按新國標改造的三格化糞池,文化活動廣場建有太陽能發電公廁……還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鄉賢館、愛心超市和積分銀行等,描繪出宜居宜業宜游的和美鄉村畫卷。

  “按照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的‘四精’理念,村民主動參與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里陂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村里還成立了休閑農業合作社,依靠水稻種植、農家樂餐飲娛樂,以此拓寬村民的增收渠道。”永陽鎮副鎮長朱小平說。目前該鎮還依托中央彩票基金項目,以打造“多彩廬陵鄉村振興示范區”為目標,按照“一帶兩核三區四園四村”連片規劃布局,創建共富共享先行區,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工作正在由點及面穩步推廣。

  “四好農村路”建設,“三線”治理管護,村莊清潔行動,農村改廁、生活污水治理和農村黑臭水體整治……自2022年起,吉安市啟動了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1547個村莊整治村點建設,宜居村組新農村建設實現全覆蓋,所有行政村納入“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臺監管范圍,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底色紅,富路寬

  革命老區通過開發利用紅色資源,挖掘發展潛力,促進產業振興,縮小城鄉差距,不斷提高群眾的生活水平。

  經久不衰的白鷺洲書院,精美絕倫的吉州窯瓷器……在吉安,除了這些久負盛名的歷史文化印記,更為人熟知的還是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吉安市現有保存完好的革命遺跡和不可移動紅色文化遺存973處,總體數量約占全省四分之一以上,被譽為“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處處可見紅色資源、黨建引領發揮的重要作用,紅色已經成為吉安鄉村振興最鮮艷的底色。

  隨著文旅研學的逐漸興起,近年來吉安市大力開發利用井岡山紅色資源,遴選出29個紅色資源最豐富、紅色遺存最充足、紅色文化最凸顯的“紅色村”,連村成線設計紅色教育主題路線,打造出井岡山紅色名村黨建聯盟,將紅色資源與文旅研學有機結合,讓游人感觸紅色歷史,重溫革命情懷,激發愛國熱情。

  走進井岡山市茅坪鎮馬源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歷經滄桑的紅軍橋。走上橋面,放眼望去,不遠處是頗具特色的紅色練兵場和紅色講習所,各種建筑都還原了老蘇區的紅色風格,讓游客立馬回到了那個熱血沸騰的年代。以建設紅色名村為抓手,近年來馬源村探索出“長效管護”“鄉村善治”“產業富民”三大法寶,通過黨建引領,馬源村實現人居環境有效提升,村莊治理成效顯著,富民產業長足發展,同時深度挖掘紅色資源,創新了“黨建引領+公司運營+農戶參與+具體收益”的運營模式,打造了馬源研學基地,帶動村民持續增收。今年以來,通過開展紅色研學,村集體實現經營收入超過46萬元,全村共有67戶參與民宿接待,現已接待學員3.1萬人。“作為一名村支書,村民的小事就是我們的大事,讓老百姓過上美好生活就是我們工作的努力方向!”馬源研學基地帶頭人、村黨支部書記魏成芳樸實的話語讓人動容。

  在井岡山市葛田鄉古田村,一輛橙黃色的大巴校車迎面駛來,道路旁的農耕體驗區中擺放了創意十足的銅人勞作雕像,魚塘旁矗立著一座先進的日光溫室。紅色講習所、紅色書屋、村史館、工藝房、酒鋪、豆腐坊,這些利用老舊房屋改造而成的特色建筑,構成了村里獨特的風景。近年來,古田村以“重走成功路”為主題,打造集徒步旅行、體驗拓展、鄉村休閑、生態康養為一體的鄉村研旅基地。“基地最大的特點就是創新民宿聯營機制,通過引入井岡山炎達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按照‘公司+村集體+農戶’的利益共享機制進行運營。目前總投入3100萬元,新建精品民宿1棟,舊房改造民宿12棟,與農戶聯營民宿64家,擁有接待床位1226張。”古田村黨支部書記張玉榮說。按照“吃在農戶、住在農戶、學在農戶”的模式,基地把學員分配到農戶家,對農戶和村理事會給予補貼。村集體統籌扶貧產業資金入股轉化為基地的物化資產,基地給予村集體不低于12萬元的分紅。今年以來全村增收190萬元,富裕了農民,壯大了集體。

  近年來,吉水縣積極探索建立產業片區大黨委機制,創新組織共建、資源共享、難題共商、活動共辦、產業共進的“五共”模式,探索出了一條以紅色黨建引領產業振興的新路子。

  在吉水縣白水鎮三分廠井岡蜜柚基地里,沉甸甸的蜜柚已掛滿枝頭,果農看著即將成熟上市的柚子笑逐顏開,又是一個豐收年!該基地由吉水縣井岡蜜柚產業片區大黨委統一領導,通過跨區域整合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和縣直有關單位等黨建資源,推動井岡蜜柚高質量發展。吉水縣委書記肖梓才說:“我們搞產業片區大黨委就是要把黨的建設融入到井岡蜜柚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中去,通過大黨委可以打破行政區域的界限,站在全縣的角度去配置資源,破解單打獨斗、小散雜亂、合力不足、品牌不響、輻射有限等問題,以‘五統一’模式實現共建共富共享。”

  基地同時依托江西農業大學人才、專業、技術等優勢,整合組建了井岡蜜柚科創實驗中心。“產業片區大黨委的統領效果明顯,再加上我們的專業技術指導,農戶的種植熱情很高。在這里我一邊開展自己的課題研究,一邊為步入社會提前打好基礎,同時堅定了我學農為農、扎根基層的決心。”已入住中心200多天江西農大科技小院的曾智鴻同學說。目前,井岡蜜柚產業片區大黨委通過推廣統一的種植技術標準,已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種植井岡蜜柚8.85萬畝,年產量達3000多萬公斤。

  吉安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邱云說:“我們正通過打造‘井岡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推廣井岡蜜柚、綠色稻米、有機茶葉、有機蔬菜、特色竹木、特色藥材等六大富民產業。作為鄉村振興富民支柱產業,井岡蜜柚在全市已種植40多萬畝,成為群眾致富的‘金果果’。”

  井岡山作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吉安市堅持標準化、規?;?、品牌化“三化引領”,以井岡紅帶動產業紅,做好“土特產”文章,大力推動“井岡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目前品牌授權企業已達130家,在北京、深圳、廣州、東莞等省外城市建立旗艦店10余家。2023年8月,吉安市組織30家“井岡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授權企業,攜糧油、蔬菜、果業、茶業、畜禽等八大產業200余種優質農產品亮相第9屆國際現代綠色農業博覽會,現場產銷對接簽約1.36億元,并攬獲諸多獎項。革命老區“不老”,“井岡山”品牌發展勢頭正盛。

  脫貧攻堅,山鄉巨變;振興發展,任重道遠。如今的吉安,鄉間的水泥路蜿蜒向前,村里的農家新居錯落有致,一個個致富產業勢如破竹,一張張幸福笑臉燦爛綻放。革命老區正沿著紅色的致富路,邁出鄉村全面振興的新步伐。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