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山西省晉中市高平市累計投資40多億元,謀劃實施“5+3+N”農村人居環境整治,“5”是五大專項行動(拆違治亂、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衛生鄉村),“3”是供水、供氣、供熱,“N”是道路、亮化、綠化、村容村貌等,缺啥補啥。奔著問題去,向著困難攻,三年一張圖,一年一張單,鄉村振興的第一場硬仗取得了明顯成效。
城鄉環衛一體化解決垃圾的問題。采取市場化辦法,與浙江美欣達合作,投資1.6億元建設智慧環衛基地,共同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村級開展了源頭減量垃圾分類試點;投資2700萬元,所有鄉鎮建成垃圾中轉站并投入運營,投資2000萬元建成餐廚垃圾處理廠和建筑垃圾處置場,積極實踐垃圾源頭分類、系統收集、智慧分揀、資源利用、無害化處理的新模式。
分類施策解決改廁的問題。按照“退街、進院、入室”“生活污水管網鋪到哪、衛生廁所建到哪”的思路,因村制宜、因戶施策,不搞一刀切,不搞一沖了之。在鎮區、歷史文化名村、丹河及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沿線村主推水沖式廁所;其他村推行通風改良式、三格式廁所,糞污處理終端與有機旱作農業相結合,實現資源化利用。累計改廁5.6萬座,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7%,超過省里55%的平均水平,明年再改2萬座,達到91%,邁入一類縣標準。
供排污一體解決水的問題。投資2.6億元,在75個行政村鋪設污水管網980公里,建成2個市級污水處理廠、11個鄉鎮污水處理站、12個村級污水處理站,鄉鎮污水處理站全覆蓋,城鄉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5萬立方米。投資2億元,鋪設供水管網3630公里,完成了218個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徹底解決農村供水問題;按照“用足張峰(水庫)水、涵養地下水”的原則,建成第三水廠,對地下水進行置換,市區、高鐵新區6個鄉(鎮、辦事處),20萬群眾能吃上干凈的張峰水。
四措并舉解決清潔取暖的問題。清潔取暖一頭連著百姓冷暖,一頭連著藍天白云。采取城市集中供暖向城郊村延伸、工業余熱供暖、區域集中供暖、煤改氣煤改電等方式,三年時間,投資13.6億元,實現供熱能力翻番,今年年底集中供暖、余熱供暖將達到1295萬平方米(城市710萬、鄉村585萬),城市建成區集中供熱覆蓋率達到100%,農村清潔取暖覆蓋率達到69.3%。
源頭直供解決氣的問題。全力推動“氣化高平”。通過與中聯煤層氣、山西國化能源、三晉新能源深度合作,保障氣源,穩定氣價,三年間,投資2.7億元,建成日供氣100萬立方米、80萬立方米兩趟直供管網,新建日供氣12萬立方米燃氣基站,農村供氣率達到70%,減少了煤炭用量,降低了環境污染。
六大行動解決“亂”的問題。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季 城鄉環境大整治”暨百里丹河大清理活動,治六亂、整六道、拆圍擋、除陋習、大清洗、大消殺,企業參戰、群眾參與,在河邊的企業戰斗在河道,在路邊的企業戰斗在路邊。完成河道清淤158公里,拆除違章建筑、圍擋等800余處,三甲獲得國家衛生鎮稱號,其余12個鄉鎮全部被評為省級衛生鄉鎮,8個村獲批省級改善人居環境示范村,6個村獲批晉城市最美鄉村,40個村獲批晉城市村莊清潔行動先進村。
生態修復解決河的問題。按照“源頭保護、沿線治污、兩岸增綠、生態補水、中水回用”的思路,投資6.6億元實施丹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建設生態長廊、蘇莊灣人工濕地、帶狀生態濱水空間,以生態慢行步道串聯起老城新區,讓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看好丹河病、治好母親河。丹河出境斷面水質20年來首次達標排放,從受罰5760萬元變為獲獎3300萬元。
先建機制、后建工程解決長效化的問題。堅持一體化推進,不搞拉鏈工程;采取“財政投一點、上級爭一點、鄉村補一點、銀行融一點、企業出一點、群眾拿一點”的方式,積極籌措資金,堅持集中投放,不撒胡椒面,確保有錢辦事、能辦成事。堅持市場化管護,不搞一時盆景,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
(山西省高平市人民政府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