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洋河艾山鄉村振興示范片區覆蓋12個自然村,共1631戶、5311人,約21.6平方公里。該示范片區著眼打造“艾上田園”鄉村振興品牌,聚力做好頂層設計、融通共進、強村富民“三篇文章”,探索出一條以示范片區為載體,促進鄉村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子。
強化頂層設計 提高建設品質
一是高效能組織領導。堅持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成立了市、鎮兩級由主要領導掛帥的片區工作推進專班,實現全過程跟蹤和統籌調度。市級層面,成立“1+4”片區建設推進專班,即一個專班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規劃建設、要素保障、產業運營四個工作組,形成上下貫通、一體推進的工作格局;鎮級層面,成立“1+3+1”項目化重點工作推進專班,建立片區建設推進工作例會機制,出臺了《建設極具“生態范”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行動方案》和《率先突破洋河加快建設極具“生態范”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實施方案》,打破部門壁壘,形成建設合力。
二是高標準規劃設計。以“共謀、共商、共創”為路徑,向中國農科院、中國地質大學等16家智庫、高等學院“取經”,與齊魯文旅、中商聯眾集團等14個頭部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共謀發展良策;聘請知名三農專家溫鐵軍教授擔任“膠州市鄉村振興首席顧問”,邀請中科院院士劉嘉麒舉辦地學科普與研學旅游專家研討會,共商發展機遇;與上海同濟咨詢城鄉生態發展中心合作成立鄉村振興聯合創新中心,與上海復旦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合作成立城鄉融合發展研究中心,共創發展動能。編制完成《青島艾山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總體規劃》,推動艾山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是高品位布局項目。突出生態化、產業化、品質化、市場化導向,高點定位培育“艾上田園”品牌,精心打造“艾、上、田、園”四條主線。其中,“艾”主線主要打造愛星空、愛運動、愛美食等“五大樂園”;“上”主線中的重點項目,投資18億美元的益海嘉里(青島)食品工業園已舉行一期開業暨二期開工儀式,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450億元,利稅9.1億元,解決就業1500人;“田”主線即深入實施生態治理工程,建設高品質生態田園發展區;“園”主線即搶抓融合大道建設機遇,建設別具特色、和而不同的美麗新鄉村。
突出融合共進 確保建設質效
一是推動項目主題融合發展。創新實施“政府+平臺公司+頭部企業+社會資本+科研院所”合作模式,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合力作用,積極培育三大文化IP主題。打造流星文化IP,依托艾山天文臺,投資1.5億元,建設全國唯一觀星觀月營地,打造全國領先的國際研學教育基地和元宇宙體驗館;打造休閑運動IP,建設青島休閑運動公園,融合冰雪運動公園、自行車騎行、馬拉松等項目。打造艾灸文化IP,依托艾山風景區,開展“百千萬”工程大力發展艾草康養產業,目前已同山東中醫藥大學、青島大學、青島金翅鳥產業集團等合作,共建艾上時光中草藥生態園。
二是推動文旅活動融合發展。依托艾山風景區,組織開展“艾上田園·慢享生活”28個系列主題活動,做到節節有活動、月月有驚喜。成功舉辦上合新區首屆櫻桃音樂節、職工半程馬拉松賽、艾山山會、農民豐收節等活動,吸引游客20余萬人,拉動旅游收入近3000萬元。
三是推動環境設施融合發展。精心打造核心環、小環、大環三條旅游環線,對東石路迎賓驛站、水工坊、生態停車場等節點進行特質化打造、精品化提升。同時,投資1億元,對東石路、石冷路等片區環線實施綠化、亮化提升及弱電入地等工程;投資4000多萬元,對上合國際食品創新中心配套的艾山路進行改造提升;投資5000多萬元,對前澄海、后澄海、張家村等周邊村莊開展生態環境提升行動,對裴家、東王家莊等進行美麗鄉村聯片打造,高標準建設生態田園及地理標志產品會客廳;按照50%比例補貼,實施“六邊三場三化”(路邊、溝邊、田邊、園邊、村邊、水邊,柴草堆放場、農機具停放場、健身小廣場,道路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共打造“四小園”51個,全面提升人居環境。
錨定強村富民 激發發展活力
一是探索宅基地改革模式。出臺《關于鼓勵引導村莊房屋拆舊換新試行辦法》,在曹家莊村試點宅基地改革,收儲“小、破、舊”房屋25套,其中,“拆舊換新”16套,通過貨幣化補償退出9套,為村莊發展釋放存量建設用地3803.11平方米。通過改革,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條件,增加了財產性收入;改善了村莊面貌,為村莊產業發展提供了土地保障。
二是探索城鄉資源共享模式。按照“六清五提升”(即清侵占資產資源、清閑置資產資源、清問題合同、清欠賬欠款、清人居環境、清不作為干部;用活工業用地資源,提升產業聚集能效;推行全域化土地流轉,提升農旅發展格局;盤活沉睡“三資”,提升村強民富新增量;加強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鄉村家居環境;強化執行力建設,提升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路徑打法,探索土地托管、集體發包、租賃入股、開發整理、入市交易等模式,推進農村“三資”、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及工礦用地、低效用地等清理工作,打造黨建引領城鄉資源共享行動的2.0版本。片區村莊通過清理回收,盤活土地資源1068.4畝,為村集體增收210余萬元。
三是探索“共富公司”帶動模式。發揮“政府+共富公司+社會資本+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并根據地域、產業等不同類型,采取村莊獨資、鎮村聯合、村企聯合、村社聯合等多種方式,在全鎮成立鎮級“共富公司”1個,九頂、鳳凰、河西郭等村級“共富公司”17個。利用張家村廢棄礦坑,引進總投資1.58億元的融匯潤達數字農業示范園項目,通過招工、訂單農業等方式聯農帶富,目前已新增辣椒種植1000多畝,帶動村集體增收100多萬元;利用東王家莊閑置集體用地,引進總投資1300萬元,占地17.5畝的星光公園項目,打造集天文科普、航天科普、天文實景觀測、中國古代天文宣傳、生物多樣性宣傳、紅色教育等為一體的綜合類戶外科教營地,實現土地、資本雙贏與集體、農民雙增收。
(作者系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洋河鎮黨委書記)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