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時一心想著將來有好面饅頭、有肉吃就滿足了,現在做農業這么多年,我有個新夢想,就是一定要讓老百姓不僅吃好還能吃得健康。繼續在這片土地上深耕,是我最開心最自豪的事情。”這是劉天華常說的一句話。
劉天華今年52歲,是河南省商水縣魏集鎮許寨村村民,也是2015年度全國勞動模范、河南省種糧大戶、商水縣天華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將合作社辦成
農民增收的“聚寶盆”
在河南省周口商水縣魏集鎮天華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天華有一個簡易的辦公室,靠墻的一排書柜里存放著從2014年到現在農戶領取糧款的簽字表。“農戶把土地托管給合作社后,就出去打工了,有的好幾年才回來一次,但是無論什么時候回來領錢,我們合作社里的賬目都清清楚楚,一分錢都不會拖欠。”
20世紀90年代,劉天華經歷了“下崗潮”,從魏集鎮糧食管理所下崗后,他沒有氣餒,而是一股腦扎進了農業生產中。2007年前后,劉天華購買了幾臺農機,聯合當地的幾名農機手,經常給周邊的農戶提供作業服務。一來二去,劉天華發現,由于不少村民外出務工,導致部分農田被閑置,他感覺十分可惜。恰逢那一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開始實施,有人提議:“既然有那么多閑置的土地,你又有農機,為啥不成立合作社呢?”
為了帶領鄉親致富,2009年6月劉天華帶領本鄉鎮農民27戶創建“商水縣天華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了233畝土地。由于不懂技術,當年合作社損失很大。劉天華不甘心剛剛成立的合作社就這樣失敗了,他拿出所有積蓄投入合作社,面對幾乎所有人的反對,劉天華語氣堅定地說:“我再賭最后一次。”在當地農業技術人員幫助下,終于見到了成效,合作社的發展得到農戶認可,更加堅定了他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鄉親致富的決心。
善于學習鉆研的劉天華結合實際創新實施了“糧食銀行”。夏收季節,豐收的糧食可以從地頭直接運到合作社的糧庫里,農民“儲戶”手里拿著“糧食存折”,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來合作社支取糧款,還能憑“存折”在與合作社對接的超市選購商品或支付土地托管等農資、農機費用。
不用種、不管收,還解決了日常糧食儲藏、翻曬、保管和占地的難題,同時也消除了糧價波動的后顧之憂,商水縣魏集鎮農民的幸福生活惹得鄰村人艷羨不已。
抱團打天下
探索農業發展新模式
劉天華在2017年嘗試采用“村委+農戶+合作社服務”即以村委為主導、合作社服務的全新整村土地托管模式,讓土地托管變成更具有系統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經營模式。天華合作社招聘培訓的大學生直接駐村,進行種植技術、種植管理指導。以魏集鎮許寨村為例,天華合作社在當地發展土地托管多年,土地托管這種模式得到了當地農戶認可,在許寨村村委的牽頭下,許寨村村民可以拿著土地確權證書去村委登記,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把土地交給村委管理,村委將農業生產服務外包給合作社,村集體擁有直接監督權、管理權。這種模式能夠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權威性、凝聚力,實現合作社組織低成本發展,推進土地托管服務。
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托管服務,合作社集中采購農資、采用先進農技,推廣集中連片生產,降低了生產成本,實現了節本增效,使合作社、農戶都獲得了規模經營帶來的良好收益,實現雙贏。把一部分利潤讓給村集體,解決了村集體經費緊張的難題,原本只有幾千元經費的村集體一下子有了幾萬元的收益,再幫合作社推進托管工作時積極性就高漲起來。
“土地成本降低了,產量提高了,實現了農民、合作社、村集體三方受益。”讀書時候數學成績不錯的劉天華越來越擅長精打細算,他掰著手指頭算賬的時候是按“分、厘”核計的,“利他”原則讓他總是把別人的利益優先考慮在前面,因此大家伙兒都愿意跟他合作。
整村土地托管不僅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又提高了村集體凝聚力,村集體擁有直接監督權、管理權。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農民對土地的經營權和收益權,最終收益全部歸農民所有,農民得到了農業科技投入所帶來的產量增加和農機、農資集中供應所帶來的成本降低的雙重收益。
目前,合作社成員有400多戶,固定資產達2400萬元;認證了4萬畝綠色優質糧食產品種植基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芝麻等。其中土地流轉面積達6000多畝;托管土地3.44萬畝,輻射帶動周邊5個鄉鎮30多個行政村4000多戶農戶,平均每畝托管收益比一般農戶多570.5元。“今后我要在發展壯大合作社的基礎上,繼續加大科技和人才投入力度,大力發展可追溯品牌糧,帶動更多農民致富,為擦亮河南‘中原糧倉、國人廚房’的金字招牌作貢獻。”劉天華信心十足地說。
發展品牌農業
點燃綠色發展“新引擎”
近年來,天華合作社抓住商水縣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機遇,入駐商水縣高標準農田核心示范區,合作社建立的2600畝綠色高產示范基地,利用智能灌溉、水肥一體化、蟲情檢測系統、墑情檢測系統、氣象溫度濕度監測等科學化的手段,實現了澇能排旱能澆。利用數據化種田,真正做到了“不靠天、不靠地、種地靠科技”,也為發展綠色農業、品牌農業提供了好的平臺和基礎。合作社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完善三品一標申請,利用高標準良田優勢發展自身農業品牌。“接下來我們想走品牌化發展的路子,用訂單種植的方式,組織安排農產品的產與銷,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以前是我們找商家賣糧食,現在是商家找我們,只要種就不愁銷。”劉天華說。
合作社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全力打造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為了打造自身農業品牌,合作社已經注冊“聚天華農莊”“天農華業”“劉天華農業”三個品牌商標,其中“劉天華農業”已成為河南省知名農業品牌。
8個農校畢業的90后跟著劉天華在合作社工作好些年了,他們享受固定底薪,在春耕夏播秋收的時候還能拿到豐厚的效益工資。劉天華曾問過他們想不想離開,大家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們眼里,農村是一片充滿希望的廣袤田野,他們愿意在劉天華的帶領下描繪自己的未來。
使命如磐扛在肩,奮楫篤行正當時!劉天華表示,下一步,天華種植專業合作社將繼續堅持以服務糧食安全為主線,以商水縣高標準農田為基礎、黨建為引領,通過“合作社+村委+農戶”方式,發展品牌農業、綠色農業,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為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省作出新貢獻。
(本刊綜合整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