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大型村社如何有效治理——基于對浙江省大型村社的調研
時間:2023-05-06 00:46:56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呂永健 字號:【

  浙江鄉村治理走在前列,但也遇到“成長的煩惱”,特別是大型村社的治理問題,是當前的一個重點難點。結合浙江實際,筆者聚焦建立與大型村社相匹配的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開展專題調研,提出對策建議。

  發展現狀

  隨著城鄉融合不斷加深,浙江催生了一批具有集鎮功能、社區形態的特大村、超級村。這些大型村社,以行政村建制為主體,產業特色明顯,經濟活力較強,配套設施完善,集聚相當體量外來人員,呈現出行政村和城市社區并存融合的顯著特征,突出表現為“村的建制、鎮的功能、城的形態”,事實上成為局部區域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新極點。主要有以下特點:

  經濟實力強。大型村社發展一般都有一個村企融合、共生共榮的過程,大體都要經歷或正在經歷從“村辦企業”到“企業辦村”再到“村企分離”三個階段,總體上經濟實力都比較強。如東陽市花園村,從1981年創辦蠟燭廠和服裝廠開始,走出了一條“以工強村、以商興村、就地推動農村城市化”的共同富裕之路,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655億元,其中花園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82億元、利稅16億元,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到1.93億元。

  集聚人口多。在產業帶動、村莊撤并等因素影響下,大型村社人口成倍增長,聚集相較于“原村人”幾倍乃至幾十倍的外來人口。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全省166個村常住人口超1萬。從11個設區市常住人口排名前三位的“頭部村”來看,常住人口4萬人以上的村2個,2萬~4萬的村9個,2萬以下的村有22個,平均每個村常住人口1.97萬,相當于一般鄉鎮人口體量。

  社會功能全。大型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好于一般村,公共服務、公益事業長足發展,村民生產生活方式和文化價值觀念已于城里人無異。如湖州市吳興區八里店鎮紫金橋村,村內各種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建有幼兒園、小學、初中,足不出村就享有九年一貫制教育。

  治理短板

  作為一種新型村社,這些大型村社既不屬于傳統意義上的村鎮,又不屬于現代意義上的城市,表現出非城非鄉、亦工亦農、有村有居的“中間體”形態,在治理上面臨“成長的煩惱”。

  小馬拉大車。大型村社再大也是村,村級治理架構與一般村沒有大的區別,在“村筑城”“村融城”演化進程中,“三個倒掛”突出:一是力量和任務倒掛,村“兩委”成員數量只比一般村略有增加,2020年村級組織換屆時規定,一般村“兩委”職數3至7個,規模較大的村不超過9職。二是投入和需求倒掛,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投入主要依靠村社自身,約60%~70%的基礎設施和公益支出靠村集體經濟支撐。三是管理和功能倒掛,對治安、環境、安全等需要一定強制約束力的領域和事項,主要通過規勸、協商等自治手段,效果不盡人意。

  攤大事務多。從樣本村調查數據看,11個大型村社共有常住人口24.37萬人,劃分為142個網格,每個網格平均服務超1700人。平時狀態下,網格員主要負責問題發現、信息收集,勉強能夠完成相關工作,但在疫情防控等戰時狀態下,由于任務陡增,加上平時應急預案、物資裝備、場所建設不足,大型村社在組織管理、指揮調度、信息觸達等方面普遍暴露出短板弱項。

  社群鏈接弱。大型村社人員流動相對活躍,具有明顯的由“熟人社會”向“半熟人社會”甚至“陌生人社會”演變的趨勢,原有的靠地緣、宗親、文化為基礎的治理手段難以奏效,新老村民融合度不夠,新村民歸屬感、認同感不強,共同參與村社治理的機制不全、熱情不高、動力不足,一些企業、商鋪、市場、住戶成為管理“盲區”。

  對策建議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要深刻把握大型村社對基層治理提出的新要求,系統變革重塑大型村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加快形成數字文明和共富示范背景下大型村社治理的浙江模式,為全國探索路子、貢獻經驗。

  劃分微網格,做強整體智治最小作戰單元。以“101”為標準(重大訊息10分鐘觸達、重要民情1小時歸集),全面推行微網格建設,形成“鄉鎮(街道)—村社—微網格—戶”的金字塔型治理結構,在“平時強連接”“戰時快反應”中找到平衡點。在傳統村落,原則上以村民小組(自然村)為基本單元劃分微網格,超過50戶的村民小組、新農村集聚點可視情劃分成2個及以上微網格;在住宅小區,原則上以樓幢為基本單元劃分微網格,并根據實際作優化調整,必要時可將樓道作為一個微網格;在大型主體(商業體、學校、醫院、企業等),可依托主體單獨設置專項微網格。

  設置工作站,搭建非行政層級管理服務平臺。大型村社的經濟體量、人口數量超過一般的鄉鎮,既不能簡單按照鎮建制來配置行政資源,也不能一味依靠村社自治。在鄉鎮和大型村社之間建立銜接機制,設立“村社工作站”,作為鄉鎮派駐機構,建立站村聯席會議機制,促進政府管理與村社自治的耦合,是可行之策。在職能力量上,可按“4+2+X”配置,“4”即綜合執法、市場監管、公安、應急管理,“2”即政務服務、公共衛生,“X”即根據駐在村社的實際需要,下沉政府管理服務力量。

  建立應急隊,加強平戰融合除險保安力量。健全完善縣鄉村三級應急響應體系,把應急響應隊伍建到村、布到點。按照“地緣、人緣、趣緣、業緣”,以村級基干民兵為主體,統籌轄區在職黨員、物業人員、熱心志愿者等力量,組成相對穩定、功能綜合、力量常備的大型村社綜合應急小分隊(救援隊),接受應急管理等部門和鄉鎮的業務培訓,平時村社使用,必要時鄉鎮統一指揮調度,做到“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

  貫通數字化,推動智慧治理可見可觸可感。建好“一圖”,畫好大型村社數字網格地圖,對微網格實行地理信息統一編碼、圖層疊加,實現“人、地、事、物”精準可查,打造大型村社數字化全景圖和數據庫,可視化呈現生產、生活、生態實景。用好“一端”,推廣運用龍游村情通、浙里花園APP等優秀應用,強化適配性迭代,為村社干部和網格員提供智能村域管理服務,為老百姓提供各類政務服務和生活服務。集成“一碼”,對村社內住戶、商家、企業等不同對象,配備專屬二維碼,實行一戶一碼,掃碼即知信息,有效破解基層治理“到戶難”問題。

  引入信用分,發揮村規民約激勵約束作用。推行“村規民約+531X”,運用信用積分管理制,使村規民約成為良序善治的法寶。推動顆粒細化,將村規民約細化為具體項目,每項量化加減分內容,逐戶建立積分動態管理臺賬,定期公示評議。加強結果運用,建立配套激勵懲戒機制,將信用積分作為評選享受村級福利等事項的重要依據,并與普惠金融授信貸款掛鉤,村民也可用信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強化法律救濟,研究相關法律救濟途徑,促進懲罰性條款對村規民約的剛性支撐,提高村規民約的權威性。

  設好紅綠燈,增強集體經濟規范發展動能。提升集體資金使用績效,按年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完善集體經濟組織內控、績效管理等制度,探索施行大型村社財務績效評價。推進強村公司規范發展,壓實鄉鎮對域內強村公司監督主體責任,加強大型村社屬公司規范運行監督,明晰強村公司與集體經濟組織的產權及收益邊界。創新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實施新一輪集體經濟發展三年行動,突出黨建聯建引領片區組團發展,深化村企合作,采取直接經營、入股經營等方式,推動集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混合經濟融合發展。

  織密清廉網,提升清廉村居建設保障效能。完善大型村社提級巡察機制,對大型村社黨組織實行提級巡察,由設區市黨委派出或指定異地縣級黨委派出巡察組。優化大型村社紀檢監察體制,探索由上級黨委提名大型村紀委書記人選并依法進入村務監督委員會、下沉廉情監督員等機制,壓緊壓實監督責任。強化大型村社“三資”數字化監管,推進“浙農經管”應用實戰實效,跟進集體經濟審計監督,促進大型村社財務管理信息化、資產管理動態化、分析預警即時化。

  (作者系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駐廳紀檢監察組組長)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