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生產托管為山區農業現代化破局
時間:2023-05-06 00:43:14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李秀川 郭榮珖 字號:【

  山西山多地少、地貌多元。全省實有耕地面積5851萬畝,其中20%的川地、臺地,80%的丘陵山區,戶均耕地8.6畝。歷史上,山西農民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代耕代種”“聯耕聯種”“秋收會戰”“南征北戰”等多種多樣的農機社會化服務形式,農業生產托管在山西具有廣泛的實踐需求基礎。2017年在中央財政支持下,山西省農業農村廳聚焦糧食作物,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試點。6年來,農業生產托管試點服務小農戶由2017年8.1萬戶發展到2022年262.9萬戶,試點輻射帶動服務規模經營面積由2017年567萬畝到2022年3009萬畝。

  托管成效

  解決誰來種地問題。培育托管主體,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一方面培育“企、社、場”多元主體帶動小農戶,另一方面推動多元主體聯合協作,成立服務聯盟協會,提供全鏈條優質服務,實現托管服務縣域全覆蓋。

  解決怎么種地問題。農業生產托管有效集聚生產要素,將高性能農機、高素質農民、高科技農藝有機結合,實現土地資源高效利用,推動農民種糧高收益。近六年,全省推廣40項集成配套技術,促進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

  解決種糧效益問題。通過生產托管,帶動小農戶集中連片耕種,消除田埂、利用邊角荒地、減少季節性拋荒等增加了種植面積,改進種植方式提高了畝產,糧食增產增效明顯。據測算,通過耕、種、防、收等全程托管服務,糧食畝均增產20%以上,農民畝均增收350元以上,托管組織年收入增加20%以上。通過標準化種植,農產品品質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售價有所提高。

  解決綠色發展問題。農業生產托管實現了統一耕種防收、統防統治、統一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引導農戶深耕深松、減肥控藥、秸稈還田,增強了土壤蓄水保墑能力,培肥了地力,實現了標準化生產,加快了新技術集成推廣等,提升了綠色生產意識。全省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四年負增長,農膜回收率80%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91%。

  典型模式

  “六核心服務、三環節套餐”的屯留模式。長治市屯留區創新推出“六核心服務”和“三環節套餐”的托管服務菜單。其中,“六核心服務”包括機播、機收、秸稈還田、深松深耕、旋地、烘干服務。“三環節套餐”即在平原鄉鎮推行包含以耕種防收、機械化烘干、儲藏、銷售為主的全套作業環節;在丘陵、山區鄉鎮推行包含秸稈還田、深松深耕、旋耕等部分核心作業環節;推行以玉米機械化烘干、工廠化育苗等服務環節的關鍵環節綜合托管,實現了全模式托管。

  “4統一、3菜單、2套餐”的黎城模式。黎城縣深入挖潛服務主體、資本、技術、裝備和管理等現代農業資源要素,創新“4統一、3菜單、2套餐”(“4統一”即統一實施標準、統一農產品銷售、統一農資采購、統一農機服務,“3菜單”即農資服務菜單、農機服務菜單、農產品優惠菜單,“2套餐”即全托管、半托管農機服務套餐)農業生產托管模式。以多元化服務帶動適度規模經營,強化縣政府、縣農經部門、鄉鎮、村“四級聯動”機制,形成推進農業生產托管工作合力,以立體化保障農戶省心高產,“托”出提質增效好前景,“管”出鄉村振興好風景。

  “智慧監管平臺+農業循環經濟”的永和模式。永和縣結合地域特點和農業生產實際,以點帶面輻射推廣,以玉米為主,全方位推進“耕、種、防、收”四個環節托管服務,蹚出了“智慧監管平臺+農業循環經濟”的農業生產托管“永和模式”。建好“一個平臺”,精準開展托管。建立永和縣智慧農業生產監督平臺,通過PC客戶端或手機APP,實時監測監控機械作業詳細情況,實時查看和統計深耕、旋耕、播種、除草防治、收割、秸稈粉碎、秸稈捆草等相關數據,提升農業生產托管信息化水平,切實解決統計驗收困難、條塊土地面積難以精準測算、托管主體與農民容易產生矛盾等問題。把握“兩個結合”(即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相結合),堅持“三個統一”(即補助標準、作業標準、管理模式拓展統一),規范托管運行,形成了農、林、牧、果高效農業循環經濟,帶動了農業現代化發展。

  制約因素

  “人”的制約。部分農戶未充分認識到農業托管的重要性和對農業生產的保障作用,擔心將土地托管后,服務收益得不到保障,不愿意參加農業生產托管。在托管實際過程中,不愿付服務費或少付服務費。同時,在托管面積上,也會與服務主體產生一些分歧。

  服務主體方面,現有組成成員基本以農戶為主體,文化綜合素質水平不高,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掌握不及時,無法熟練應用各種現代化技術手段。技術集成配套不夠,服務主體大多數為農機戶,對農機熟悉,但對種植技術不熟悉,盡管一些主體也導入了一些新技術,總體比較粗放。開展全托管服務過程中,服務主體希望土地實現規模化,但是與一家一戶協商存在較大困難。

  “地”的制約。平川地區的托管成本小、收益高,丘陵山區托管投入大、收益相對少。山西境內80%是山地和丘陵,立地條件和耕地地力總體較差,機械作業較困難,精細操作耗時費工,部分地區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再加上機耕路和田間道路等配套設施建設滯后,田間道路存在路面狹窄坡度過大的問題,大型機械無法到達地塊,影響托管服務效率。

  服務主體用地保障難。中央提出各地在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可單列一定比例專門用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配套輔助設施,并按規定減免相關稅費。但在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下,尚無相應的支持和認定政策,在建設配套設施時各地仍存在較多顧慮,新型經營主體用地難的現象普遍存在。

  “錢”的制約。財政資金方面,中央財政補貼資金使用范圍限定在生產范圍,對烘干、儲藏、加工、運輸等環節缺少補助,而這些產后環節正是最為薄弱的地方。項目補助資金下達和兌付較晚,錯過農時,服務主體有墊資風險。

  金融方面,隨著托管面積不斷增加,所需周轉資金越來越大,而托管服務組織融資難融資貴制約了整體服務能力的提升。保險方面,農業保險覆蓋不全面,產品單一,政策性保險保費低,保額也低,而且部分農產品目前還沒有列入保險范圍,對新型經營主體不能提供有效的風險保障。收入性保險保費高,農戶或者主體難以承擔。

  發展建議

  統籌安排服務主體發展用地。明確將保鮮冷藏、晾曬存貯、農機庫房和分揀包裝等輔助設施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切實保障服務組織的用地需求。也可以利用村集體中閑置的糧庫、廠房等院落和荒地,在改建、擴建之后,租賃給托管服務組織存放農業機械。

  加強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隊伍建設。大力培育服務主體,建議每個縣培育2~3個龍頭服務組織。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面向小農戶的托管服務。不能直接開展托管服務的,可以發揮集體經濟組織“統”的功能,在農戶與服務主體間進行托管居間服務,允許向服務主體收取一定服務費用。加強從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隊伍建設,將優秀農機手、無人機手培育成為種糧技術能手。加大農業類信息技術培訓力度,培育高素質農民隊伍,加強各類生產經營帶頭人等農業生產經營專題技能培訓,培育一批具有新農思想、具備新技術能力的時代新農人。

  加大農業生產托管金融支持力度。政府持續引導金融保險機構深挖潛在需求,積極與金融、保險機構開展合作,圍繞地方產業發展需求,量身打造以支持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為導向的金融保險產品。對服務主體授信,推行“托管貸”。創新托管產品險種,擴大參保覆蓋面,推出適合農業生產托管的各類“托管險”產品。建議省級財政配套資金補貼農業生產托管保險產品。

  (作者單位:山西省農業農村廳三農政策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