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口村位于天津市武清區王慶坨鎮西北部,與河北省接壤。全村有481戶、1806人,是名副其實的“大村”。近年來,大范口村結合村情實際,堅持把“文明”作為村莊發展的內在推動力量,不斷探索鄉風文明建設的新載體、途徑,以黨建為引領,通過巧用村規民約村莊“法律”、開展全民奉獻活動,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促使黨風、民風、家風同步改善,“治小家”與“治大家”并行推進,形成了村莊和諧穩定發展的良好局面,連續多年榮獲“天津市級文明村鎮”“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加強黨組織建設
發揮政治領導核心作用
大范口村將基層黨組織建設放在首要位置。規范落實“三會一課”、黨日活動等組織生活制度,立足實際抓好黨員學習教育,督促村內黨員不斷提升黨性修養和能力素質。切實加大年輕黨員培養力度,在發展黨員過程中嚴格把關,將培訓和考察放到日常生活中去,確保真正把那些為人正直、年輕有朝氣的村民吸收入黨,為支部注入新鮮血液。認真開展主題教育,開展黨員掛門牌、亮身份、做奉獻活動,讓全村70名黨員從群眾中站出來,處處模范帶頭,事事作出表率,讓每一個懸掛的黨員戶門牌都成為一面旗幟、一種示范、一種引領,有力地增強了黨員的身份意識和責任意識。
通過黨建引領,全體黨員參與鄉村治理、助力鄉村振興的熱情得到激發,全村上下形成了黨員帶頭勤勞致富、帶頭遵紀守法、帶頭遵守村規民約、帶頭參與村里各項公益活動的濃厚氛圍,達到了以點帶面、端正黨風、帶活村風、引領文明鄉風的好效果。
完善村規民約
強力推進農村移風易俗
加強村規民約管理。大范口村“兩委”通過廣泛征集民意,與黨員、村民代表、老干部等深度座談討論,反復修改,制訂出了自己的“村莊法律”《大范口村村規民約》。并將村規民約張貼在村委會門口最顯眼的位置,通過村民代表發放到每家每戶,讓村民把村規民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加強紅白理事會建設。大范口村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推選出威望較高、樂于為群眾服務的鄉賢、退休教師、老黨員等組成紅白理事會,對村內紅白事實施全過程監督。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充分醞釀討論、表決通過,制定符合本村實際的《紅白理事會章程》,健全紅白理事會工作機制,使村民辦理婚喪事宜有章可循。組織村民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建成給村民提供辦理紅白事的場所——崇善堂,大力倡導“紅白事簡辦”“綠色殯葬”等文明新風尚。《紅白理事會章程》的制定、崇善堂的建立,有效遏制了喬遷新居、子女滿月、升學參軍、老人過壽等大操大辦行為,村里每家每戶都自覺遵守宴席每桌不超過300元,正席不超過十菜一湯,副席不超過四菜一湯的約定,攀比斗富擺闊的人情惡習徹底根除,移風易俗得到百姓的積極響應和擁護。
落實村級議事協商制度。大范口村創新完善和設立監督委員會、村民代表議事會、村民理財小組、老干部議事會“四個議事組織”,堅持議事組織參與村級重大事務決策,有效提高了群眾參政議政程度,使村內各項工作更加公開、透明。同時,組織黨員積極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在惠農政策落實、村級班子建設、公益事業建設等群眾關心的重大事項上,發揮議事職能,有效保障了議定事項的公平、公正、公開。
建立網格員管理制度。大范口村積極發揮網格員作用,組織網格員在網格內傳播黨的聲音、弘揚正能量,關愛幫扶困難老人,收集民意,解決家庭矛盾糾紛、調解鄰里關系,及時化解村莊矛盾,將基層群眾的大事小事瑣事“兜”進網格中,實現了群眾事群眾議、群眾事群眾辦,多年來一致保持零上訪。
積極弘揚正能量
引導村民培養文明意識
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大范口村自2000年起,每年組織開展“好婆婆”“好媳婦”“好群眾”“好黨員”等評比活動,截至目前共評選出63位先進典型人物,并通過給予表彰、獎勵等形式,引導全體村民弘揚尊老愛幼傳統美德,增進家庭鄰里和睦,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每年對一年級到高三年級考試前三名的學生以及村內升入大學的學生給予表彰和獎勵,促使村內更多學生努力學習,營造了全村重視教育、讀書強國的良好氛圍。同時,常態化開展“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美麗庭院”等推評活動,示范引領更多村民講文明、樹新風,共同推進人居環境、村風民風建設。
發揮新鄉賢作用。村內企業積極組織向村內低保戶、五保戶、老年人、困難群體捐款捐物。村內企業家張碩組織成立“大范口村微善協會”,定期對困難群體走訪慰問,并組織村民為困難群體捐款捐物,弘揚了村內正能量。
發揮志愿者作用。新冠疫情期間,大范口村村民爭當志愿者,積極捐款捐物,僅2020年一年就捐款36.436萬元。大范口村連續對志愿者及捐贈人表彰和獎勵,截至目前,共表彰174人次,鼓勵村民群眾積極參加志愿服務,讓志愿服務精神浸潤村內大街小巷,營造出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鄉風。
夯實文化陣地
潛移默化改變村民觀念
大范口村高度重視鄉村文化建設,先后建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民健身廣場、農家書屋、農村幸福大院等多個文化活動陣地,解決了農民文體娛樂活動硬件設施配備不足問題。廣泛動員農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組建了一支大鼓隊、一支秧歌隊,一支廣場舞隊,組織其積極參與村、鎮文藝宣傳活動。讓廣大群眾“閑有所去,去有所樂,樂有所益”。結合春節、元旦、清明、端午等重大節日,積極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通過舉辦農民春晚、組織包粽子、送清涼活動等方式,僅2022年一年,大范口村就舉辦各類文體活動39場。在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時,將傳統文化教育、公序良俗教育與文藝感召相結合,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摒棄了舊觀念,接受了新風尚。
(本欄目稿件為第三批全國村級“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