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育好種 推好種 選好種 用好種——農業農村部就《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舉行新聞發布會
時間:2023-05-06 00:55:43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牛震 字號:【

  黨的二十大對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了系統部署,明確要求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選育優良品種,對于實現這一重大戰略任務具有重要作用。為此,農業農村部決定從2023年開始編制發布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旨在分類指導優良品種推廣應用,加快品種更新換代,促進農業生產大面積單產提升。4月18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有關情況,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副主任、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楊海生,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劉信出席會議并就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編制發布正當其時

  品種分類推介有三方面考慮

  “今年2月,農業農村部發布了《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2023年),對10種農作物、241個優良品種進行了重點推介。”楊海生介紹,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的編制背景主要有三個層面。

  從中央決策部署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從源頭上保障糧食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抓種子要選準突破口,持續發力,協同攻關,把種業振興行動切實抓出成效,把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同時,中央種業振興行動方案也明確要求,要加大種業科技成果推廣力度,加快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這些都為推進種業振興指明了前進方向,也為編制發布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提供了基本遵循。

  從生產實踐看,目前國家正在部署實施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依靠擴大種植面積已經很難了,必須盡快轉到主攻單產水平提升上。對于種業而言,一方面要針對當前農業生產的急迫需求,加快優良品種推廣,集成應用良種良法良田良制和良機等綜合技術方案,充分挖掘現有品種的產量潛力,盡快縮小大田生產水平和品種試驗產量的差距。另一方面,要瞄準未來發展的重大需求,加緊推進育種聯合攻關,加快選育高產穩產、綠色優質、廣適多抗、宜機專用的突破性新品種,有力推動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再上新臺階。

  從目前品種推廣現狀看,近年來我國農作物品種選育步伐明顯加快。在品種數量上,審定品種、登記品種快速增長,有力保障了農業生產用種需求;在品種質量上,一大批綠色、優質、專用新品種正在加快推廣,有效滿足了市場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品種類型上,一些特色專用的新品種也開始陸續推出,更好地適應了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的新要求。與此同時,隨著品種數量快速增多,品種同質化問題也日益突出,這既給農民選種用種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也不利于品種的選育創新。為此,業界都希望能有一部可供借鑒參考的優良品種推廣目錄,引導育種創新方向,指導農民科學選種、正確用種。

  據介紹,農業農村部發布的2023年《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緊緊圍繞當前農業生產用種需求,突出了推介、引領、科普“三大定位”,重點推介10種農作物、241個優良品種。推介品種涉及骨干型、成長型、苗頭型和特專型四種類型的品種類型,形成一個相對完整、遞次推進的品種推廣梯隊,可以分類引導品種推廣應用,有利于加快推動品種的更新換代。

  “當前正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節,編制發布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正當其時,有利于育種企業和單位能夠育好種、推好種,有利于廣大農民選好種、用好種,助力再奪全年糧油增產、農業豐收。”楊海生說。

  一個品種在生產上推廣應用,都有一個生命周期。“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個大品種、好品種,從審定后開始,到大面積推開,再發展為生產上的主栽品種,一般都需要至少6到8年的時間。”楊海生說,與以往品種推介不同,這次將優良品種分類推介主要基于三方面考慮。

  遵循品種推廣應用的規律。推廣目錄主要是依據這些品種在生產上的綜合表現,將其劃分為骨干型、成長型、苗頭型三種類型,能夠更客觀地反映這些品種在生產上推廣應用所處的階段。同時考慮到生產上一些特殊需求推出了一些特色專用型品種,便于用種者結合自己需求,有針對性地科學選種,推動生產上的品種更新換代,促進單產水平提升。

  樹立品種示范推廣的標桿。列入推廣目錄的品種都是經過系統梳理篩選的代表性品種,這些品種反映了農業生產對優良品種的實際需求。這其中既有當前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的主栽品種,也有能夠反映和體現未來發展趨勢的苗頭型品種以及市場需求的特色專用型品種,這樣也有利于育種單位、育種家能夠緊盯生產需求,引領品種選育方向。

  傳遞品種推廣應用成效。推廣目錄能夠幫助業界和社會及時了解到國家育種創新的新進展、新成效。隨著這些好品種、新品種源源不斷地推出和更新換代,有利于讓社會增強我國種業自主創新、靠中國種來保障中國糧的堅定信心。

  品種增產提升潛力很大

  大豆油料育種仍需久久為功

  “種子作為農業的‘芯片’,支撐單產提升的潛力還很大。從我國生產實踐看,品種對于農業生產貢獻很大。”劉信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農作物品種先后經歷了6到8次更新換代,對提高糧食產量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從國際先進水平看,挖掘品種增產潛力還很大。據調查統計,我國2021年國家大豆品種試驗畝產在149公斤到236公斤之間,玉米品種試驗畝產在565公斤到1043公斤之間,接近或者超過美國大田的畝產水平。但從我國大田單產水平看,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通過持續品種選育和技術集成,將現有品種的增產潛力充分挖掘出來,有利于盡快縮小與大田產量和試驗產量之間的差距。

  從種業科技進步看,培育優良品種步伐正在加快。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育種創新攻關力度,品種選育數量大幅增加,品種類型不斷豐富,一批高產穩產、優質綠色新品種加快推出。目前,我國良種對農業增產的貢獻率只有45%,距離歐美發達國家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隨著生物技術等育種新技術廣泛應用和研發投入的不斷加大,未來的品種培育潛力仍然巨大,可為農業用種提供更多的品種選擇,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近年來,我國大豆油料科研育種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積累了大量優異種質資源,品種選育步伐加快,品種類型多樣化,尤其在品種提升方面成效顯著。

  目前,我國已保存大豆資源4.3萬份、油菜資源9600多份、花生資源8900多份,這些均居世界前列。近十年來,全國先后審定大豆品種1930個,登記油菜品種1444個、花生品種1047個,品種結構不斷優化,推出了一批高產優質專用的突破性品種。年推廣面積十萬畝以上的品種中,高油和高蛋白大豆品種占比達到41%,油菜品種實現全部“雙低”化,已育成抗倒宜機品種和抗根腫病品種,花生已培育出高產高油高油酸品種。

  “可以說,現有品種基本可以保障當前擴種需求。”劉信介紹,為適應農業高質量發展,大豆油料育種工作還需長短結合、分類推進、精準施策、久久為功。

  加強優異種質資源鑒定利用。突出大豆油料產量、品質、抗病性、生育期等重要農藝性狀,開展大豆油料種質資源精準鑒定,發掘創新一批優異種質資源,建立健全資源共享利用機制,為后續育種研發提供優異種質資源保障。

  加快優良品種選育。從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組織優勢科研單位和企業開展育種聯合攻關,加快培育高產、優質、宜機化大豆油料突破性品種,盡快推出一批適合帶狀復合種植、南方“稻稻油”等模式的優良品種。

  嚴格品種審定登記保護。研究修訂大豆品種審定標準和油菜花生登記指南,細化品種重要特征類型,引導育種方向,嚴把育種準入關口,加大大豆油料新品種權保護,激勵品種原始創新。

  加強優良品種示范推廣。建立健全大豆油料品種展示示范網絡,在適宜生態區開展優良品種技術集成和示范,編制發布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加大大豆油料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力度,啟動實施重大品種推廣后補助政策試點,促進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

  種業振興行動成效顯著

  今年農業生產用種有保障

  據悉,種業振興行動實施兩年多來,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全面實施種業振興五大行動,推進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提升和市場凈化五大行動,一些基礎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取得了突破。

  啟動了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資源戰略安全保存能力顯著提升。目前,已經新收集了農業種質資源52萬份,這其中包括農作物、畜禽、水產的種質資源,搶救性保護了一大批珍稀瀕危資源。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和海洋漁業種質資源庫已建成運行,可以滿足未來五十年發展的需要。

  統籌推進種業創新攻關,一些關鍵技術和重大品種取得新突破。去年啟動實施了部分種源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生物育種重大項目,實施了新一輪的國家育種聯合攻關和畜禽遺傳改良計劃。自主培育了三個國產白羽肉雞品種,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現在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15%。另外,國產化的基因編輯工具也正在加快研發應用。

  推出了國家種業企業陣型,種業振興的骨干力量正在加快構建。按照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的發展定位,從全國三萬多家種子企業當中,遴選出270家優勢企業,集中力量培育國家種業企業陣型,來推動和建立這些優勢企業與科研單位、金融機構、制種基地對接的機制,推動種業的創新要素向這些優勢企業聚集,培育打造航母型領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專業化平臺企業。

  布局建設國家級種業基地,供種保障能力明顯提升。按照穩糧擴油的工作部署,加快完善了國家級種業基地布局,健全了由216個農作物制種大縣、262個國家畜禽核心育種場組成的國家級良種繁育體系,供種保障能力由三年前的70%提升到75%。同時,國家和省兩級種子儲備體系也進一步完善。

  開展市場凈化專項行動,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新修改種子法已經正式開始實施,建立了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植物新品種保護體系進一步健全,通過強化行政與司法的有效銜接,深入推進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專項整治和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推出了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的組合拳,為種業振興營造了良好環境。

  眼下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時期,當前種子市場供應形勢如何?對此,楊海生介紹:“今年全國農作物種子市場總體上供大于求,品種結構更加合理,種子質量水平穩步提高,總體質量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可以說,今年的農業生產用種是完全有保障的,是可以滿足生產需求的。”目前,春夏播作物的種子市場供應充足,基本上都已經鋪貨下擺入戶到位,其中有少數的熱銷品種可能存在供應偏緊的現象,種子價格也略有上漲。

  從作物種類看,水稻種子供應總量,包括雜交水稻和常規水稻,大概在15.1億公斤,全國的需求量大概在8.5億公斤,供大于求。從現在的市場價格水平看,今年的玉米種子、水稻種子和大豆種子的價格水平比上年同期略有上漲,漲幅在4%到14%之間,主要是因為去年的種子生產成本也有所增加。今年國家儲備的5000萬公斤救災備荒種子也已經全部落實到位,29個省份也相應建立了省級種子儲備制度,可以滿足農業生產救災用種的需要。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