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索一種“產、學、研、推、用”高效協作的多元化農技推廣路徑,2017年由山東省泰安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牽頭,縱向聯合縣、鄉農技推廣機構,橫向攜手農業院校、科研院所、農資企業、金融機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作為“X”,上下聯合,左右協作,形成“3+X”三級聯創,打造高標準農技推廣試驗示范基地,實現協作融洽、資源融合、渠道融通,加快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新模式、新業態的推廣應用,更精準、更快捷地解決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升社會化服務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三級聯動,
凝聚創新合力
以市、縣、鄉三級農技推廣機構為主軸,攜手科研院所和農資生產企業、農業保險承保公司,分級負責,各有側重,攜手聯動,凝聚合力,共同推動。
市抓統籌。市級推廣機構負責整項工作的統籌協調,分步推進。重點工作有三項:一是協調山東農業大學、泰安市農科院相關專家成立顧問團,根據不同作物、不同生長季節,在田間考察的基礎上會商出臺技術管理措施;根據專家科研成果和國際、國內最新農業科研技術組配管理措施,在基地進行對比示范,擇優推廣。二是聯合岱岳區農業技術推廣站、馬莊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在岳洋農作物專業合作社建設市級基地,打造成全省農技推廣試驗示范基地。三是不定期組織“3+X”主要人員召開會議,研究體系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縣抓平臺。縣級推廣機構主要負責各自區域內的基地平臺建設,組織好新技術、新品種在基地的展示推廣,做好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市、縣兩級推廣機構會同專家顧問團,在各縣區域內選擇土壤條件和種植習慣相對較好的地塊建設縣級示范基地,到2021年12月累計設立示范區26處,其中21個示范片每個面積200畝,5個萬畝示范方,累計示范面積5.42萬畝。各地農業保險承保公司積極與基地和新型經營主體合作,提供優質、快速、便捷的承保和理賠服務,保障種植戶的基本利益,給廣大新型經營主體吃了“定心丸”。
鄉抓培訓。鄉鎮農技推廣機構主要負責組織轄區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訓工作。在不同作物關鍵生產季節,由市農技推廣機構組織顧問團專家到糧食生產面積較大的鄉鎮進行技術輪訓。在此基礎上,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組織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到縣級推廣示范基地進行現場觀摩,做到室內培訓和現場教學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直觀感受不同品種、不同栽培措施、不同耕作模式之間的優劣。通過新型經營主體典型示范,在一定程度上輻射帶動周邊種植戶科學種田水平的提升,對于技術推廣來說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技創新結碩果,
示范推廣得共贏
“3+X”聯創團隊充分發揮人才優勢、地域優勢、條件優勢、政策優勢和技術優勢,在基地建設、技術引領、示范推廣中互通聯動,取得了良好成效。
立足創新打造樣板,技術含量高。篩選出了岱岳區推薦的泰安市岳洋農作物專業合作社為示范基地建設單位,建立高標準農技推廣試驗示范基地,基地規模500畝。一是建立了農作物生長動態監測點,田間跟蹤考察,監控預測生長趨勢及存在問題;二是建立新品種展示區,每年選擇表現優異的10~12個品種進行集中展示,每品種面積不小于2畝;三是建立新技術示范區,每年選擇有前瞻性綠色高效新技術3~5項進行示范,每項技術示范面積不少于5畝;四是建立新機具演示區,對生產上反響較好的新型農機具及時引進并演示應用,每個農機具演示應用面積不少于5畝。充分發揮基地示范作用,輻射帶動作用明顯。
通過基地技術示范和對比試驗,經過專家論證,先后研究制定出了以適宜品種和適宜密度為核心的科學種植技術,基于水肥一體化的科學肥水管理技術,以種衣劑、殺蟲劑和殺菌劑適宜組合為核心的綠色防控技術,以最佳耕作模式和適宜播期為核心的周年組配技術,近三年來累計推廣面積340萬畝,新增收益89435.05萬元,累計投入推廣費用524.1萬元,新增經濟效益65017.38萬元。
立足生態挖掘潛力,示范帶動強。緊緊圍繞糧食生產綠色高質高效,深挖小麥玉米周年生產潛力,選擇代表性品種,集成技術模式,建立小麥玉米周年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田,面積50畝,建設基地以來,在同一塊地,每年小麥玉米周年平均畝產都在1700公斤以上,引領了綠色高質高效技術的發展前沿。2019年,小麥示范田經全國農技中心組織的國內同行專家,實收測產。種植品種山農30,實打面積1.949畝,畝產828.7公斤,刷新了當時全國冬小麥單產最高紀錄;優質強筋小麥泰科麥33,實打面積2.52畝,實打畝產725.1公斤。玉米示范田進經專家實收測產,種植品種為登海605,實打面積3.54畝,實打畝產904.13公斤;適宜籽粒收玉米品種為NK178,實打面積3.528畝,實打畝產753.22公斤。通訊挖掘生產潛力,帶動全市面上均衡增產,為全市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量連續三年增長作出了農技戰線工作人員應有的貢獻。
立足實效擴大宣傳,社會反響好。基地的先進模式、先進做法,得到國家、省、市領導和專家的關注與支持。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農業農村部、山東省委省政府領導先后到基地視察,給予充分肯定,對基地的建設規模、規范化運行、示范帶動、技術引領等都給予了高度評價。2018-2022年,基地先后承辦了全國小麥秋播現場觀摩會、全國小麥生產技術培訓現場會、全國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培訓班(小麥秋播機具展示及播種現場觀摩)、全國引領性技術玉米籽粒機收現場觀摩會、全省小麥玉米新品種新技術現場觀摩會、全省秋種現場觀摩會、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現場觀摩等國家、省、市、縣現場觀摩會,同時多次承擔了有關高校、科研院所技術觀摩和省內外同行的交流學習。通過集中展示農業科技成果、交流觀摩技術模式、田間培育高素質農民、大學生教學科研實踐等,充分發揮了示范基地多重功能,使基地成為拓展農村創新創業、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轉化推廣和職業農民培訓的服務與支撐平臺。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