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推動由主要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向更多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轉變,做好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試點。通過走訪和調研發現,寒地耐鹽堿水稻種質資源特別稀缺。建議:將“提升寒地水稻生物育種能力”納入種業振興行動長期支持項目,在保持現有種植面積的基礎上,通過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賦能寒地水稻增產增效。可以建立寒地水稻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評價平臺,開展種質資源基因型和表型鑒定,建立種質資源數據庫,為寒地早粳稻遺傳解析、種質創新、骨干親本構建提供資源基礎;通過同步改良多個復雜性狀,突破寒地粳稻多性狀聚合難的技術瓶頸;利用創建的寒地生物育種技術體系,聚合水稻優異功能基因,實現育種后代優異性狀的集成與累加,選育優良品種,并通過新品種的轉化、推廣帶動總產提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