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步推進多種經營模式適度規模經營,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的發展,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對建強農業經營體系進行了具體部署,引發代表委員討論。
我國人多地少,大國小農是農業生產經營的基本特征。走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之路,要立足這一基本國情,通過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社會化服務等方式,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創新帶動小農戶發展。與小農戶相比,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市場化程度更高,要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聯農帶農作用。
沈陽市注重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工作,據全國人大代表、沈陽市市長呂志成介紹,沈陽市圍繞打造龍頭企業“新雁陣”,實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質增效行動,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產業聯盟;圍繞培育高質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好遼中國家級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區推進試點,打造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樣板;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產融入產業聯合體。
龍頭企業在資金、技術、管理方面優勢明顯,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認為,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優勢,因地制宜“選好經營模式”“健全完整產業鏈”。在對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樂安鄉火燈村的幫扶中,面對村民對改種中藥材附子的疑慮,好醫生集團與火燈村簽訂了保底價收購協議,解除了村民的后顧之憂。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充分發揮黨組織與黨員的示范帶動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懷集縣連麥鎮長崗村種養專業戶徐建賢在家鄉耕耘十幾年,從青年農民到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他不僅發展起自己的農場,還帶動建立黨員創業帶富示范基地。如今,在連麥鎮建賢黨員創業帶富示范基地的培訓和帶動下,周邊村鎮建立起小有規模的家庭農場,每年可出欄肉豬500頭到2000頭。“原來是我單打獨斗的一個人,現在大家都聚攏在一起了,合力壯大養殖產業。”徐建賢說。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創新聯農帶農機制。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拓寬小農戶增收致富渠道,讓農民共享發展紅利。全國人大代表、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立足黑龍江黑土資源優勢,提出實施黑土聯農帶動提升行動,依托全產業鏈拓展富農增收的新機制;深化企業下鄉、村企聯動,促進企業通過“土地流轉、訂單生產、就業務工、托管代養、入股合作”等形式,與農戶建立更密切的利益聯結機制,使村集體與農戶可以更多分享產業收益。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遼陽市委書記白英則認為要發揮村集體作用,建立村集體與農民穩定緊密的合作關系,通過“產業發展、就業帶動、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形式,讓鄉村產業發展紅利惠及更多農民。她表示,下一步,遼陽市將深入開展“黨群共同致富”活動,組織黨員、動員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推動富民強村。
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農業社會化服務是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讓農民種地越來越輕松”,是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德州市臨邑縣富民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德東的心愿。多年來,他關注農業社會化服務話題,不斷建言獻策。據他介紹,未來,合作社計劃開展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的社會化服務,即:產前派遣專家團隊到田間地頭為農戶量身定做種糧方案;產中提供耕種、防收服務;產后提供晾曬、烘干、倉儲服務。他表示,“農業社會化服務可以幫助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起來不合算的事情,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