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活化權能 激活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時間:2023-04-10 07:03:10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林慶歡 殷宇超 陳俊 字號:【

  農村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形式,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對于推動鄉村振興、實現農民共同富裕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傳統的農村集體經濟相比,新型集體經濟在多個方面有著不同的詮釋。從組織形態來看,新型集體經濟更加突出清晰的成員邊界和明確的集體產權關系。從運行機制來看,新型集體經濟實現了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經營形式更加多元化。從分配機制來看,新型集體經濟主要采取土地或資金入股的方式,利益分配側重于依據股權份額和農戶增收需求。作為全國新型集體經濟發展先行地區之一,近年來,浙江寧波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基礎,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主要路徑,著力通過明晰產權關系、活化產權權能、創新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富有寧波特色的新型集體經濟發展之路。

  歷史沿革

  從特征來看,新型集體經濟的形成標志就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完成。寧波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歷程總體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自發探索階段(1993-2000年),隨著城市化快速推進,為解決村級集體發展和福利分配的需要,部分近郊農村開始探索股份合作制改革,通過清產核資摸清家底,認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將集體經營性資產按股(或按份額)確權到人(戶),實施按股權分配。1993年,梅墟街道梅墟村成為首個股改村。

  第二個階段為政策引導推動階段(2001-2013年),市委在2001年和2003年下發了文件,鼓勵對土地基本征用、有一定數額凈資產、有穩定經營性收入來源,班子強、群眾改革愿望強的近郊農村實施股份合作制改革。到2013年底,全市累計有614個村(社區)經濟合作社完成了股份合作制改革,占村(社區)總數的21.7%;其中海曙、江東、江北和北侖四個近郊區全面或基本完成改制工作。

  第三個階段為全面推進階段(2014-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下,市政府出臺股改指導意見,全面推進股改工作,到2015年底,全市基本完成股改工作。至此,新舊組織轉變基本完成。

  第四個階段為深化完善階段(2016年至今),完善各項制度,建立各項賦權活權機制,條件成熟的地區實行有序終止退出,其中,2018-2019兩年,寧波市成為首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市試點單位之一,在鞏固完善改革成果、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深化推行農村小微權力清單制度、探索股權權能改革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等五個方面進行試點,試點做法得到了中農辦、農業農村部領導的充分肯定。

  主要模式

  如果說“歸屬清晰、權能完整”(確權、賦權)是新型集體經濟發展的前置條件,那么,新型集體經濟的發展主要途徑為“流轉順暢、保護嚴格”(活權、保權)。近年來,寧波市在集體資產確權賦權的基礎上,活化集體資產權能,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以“集體+國有”“集體+集體”“集體+農戶”“集體+社會資本”等模式多維度發力,激活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到2022年底,全市全面消除了總收入50萬元以下、經營性收入30萬元以下的行政村,81.3%的行政村總收入達到100萬元以上,71.4%的行政村經營性收入達到50萬元以上,分別比2019年提高18.1和24.4個百分點。

  “集體+國有”模式。以鄉鎮為單位,引導區域內村集體以自然資源、承包土地、資金、宅基地等入股聯合發展混合制項目,鄉鎮成立公司統一運作,村集體占有一定的股份,享受“保底收益+按股分紅”,但不參與公司經營。如寧海縣岔路鎮近年來搶抓縣委縣政府“億元造血”工程的政策機遇,依托高坦園區平臺,針對13個“三無”薄弱村,以聯建廠房項目為抓手,切實提升薄弱村的自身造血能力。項目總投資約7248.9萬元,除去補助資金,13個經濟薄弱村各出資250萬元,其余不足部分由岔路城鎮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項目產權按出資占比分配股份,其中兼顧聯建項目土地供應村莊,項目的落成預計每年為相關經濟薄弱村帶來超10萬元的經營性收入。

  “集體+集體”模式。突破地域限制,將政府部門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的扶持資金、村自籌的發展資金、存量建設用地等資源集中配置到條件相對優越的區域,聯合建設、購買物業產業等可持續發展項目,實現資金互補、多方共贏。如慈溪市周巷鎮潭南村、潭東村、新潮村、海江村、登州街村等7個村在市級有關財政扶持政策文件及相關部門協調支持下,通過競爭性談判統一購置寧波周巷中國食品城35間商鋪,每個村按照投入資金比重擁有商鋪產權,產權證委托鎮財政辦統一保管,出租及日常管理委托慈溪市周巷副食品批發市場經營服務有限公司進行,平均每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可增加20萬元/年。

  “集體+農戶”模式。通過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依法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如江北區外漕村將探索農地“三權分置”作為突破點,由村級出資通過發放安置補助費、土地股份制的形式,按照農戶自愿原則收回全村96%的承包地并統一流轉,解決了農戶自發流轉明顯低于市場平均價格的問題。土地統一流轉后,每年為集體增加約70萬元的收入,入股農戶最高每年可增加土地股份分紅收入2200元。

  “集體+社會資本”模式。深度挖掘轄區自然資源和特色產業,探索實施“集體資源+社會資金”融合發展模式,通過整合加強低效資源、優化空間布局、拓展農業衍生功能等方式進行整體提升,全面提高當地產業發展水平并帶動集體經濟發展。如寧海縣胡陳鄉主打旅游資源“開發牌”,對梅山村、長山主村、永和村、岙里王村的旅游開發項目通過自主開發、引進主體參與的方式,打造特色旅游村落。其中引入東山桃園景區改造提升項目、永和天空飛行公園項目,村集體以土地等資源的形式進行入股,并按比例獲取分紅,項目正式運營后村集體“造血”功能將會顯著提升。

  新型集體經濟發展的啟示

  黨建引領是穩步發展之基。一是加強組織建設。全面加強村黨組織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領導,選優配強懂經營、善帶富的“領頭雁”隊伍,提升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二是落實主體責任。制度化落實黨建聯席會議,進一步明確責任分工,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納入相關績效考評,壓緊壓實鎮村兩級黨組織書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責任。三是強化思想認識。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集體主義教育,基層黨員干部要自覺將個人發展積極融入集體發展之中,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制度化幫扶是高質量發展之源。一是完善財政補助政策。落實市、縣兩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經費,創新財政扶持方式,通過財政直補、稅收返還、以獎代補等多種形式,來保障和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二是落實用地政策。在科學編制村莊用地布局規劃、明晰村莊發展方向的基礎上,通過考核等政策加碼方式嚴格保障集體經濟發展年度用地指標。三是創新人才政策。積極“筑巢引鳳”,通過設立專項補貼政策吸引各類經營管理人才參與集體經濟發展,借助人才隊伍發展新興業態。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長效發展之匙。一是發揮國資力量。當地政府、國企要充分發揮引領作用,積極通過投資入股等形式參與優質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建設,解決村集體自籌資金不足、運營能力欠佳的問題。二是引進社會資本。通過立足區域優勢、盤活內部資源等方式,將自身發展潛能與社會資金相結合,破解發展資金不足的困境,實現農村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三是加強片區組團。引導資金資源短缺的村集體由“村自為戰”轉為“片區組團”的鄉村經濟發展模式,通過各村眾籌、資源資產入股等方式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從而有效壯大集體經濟。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鄉村振興促進中心)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