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已過,萬物復蘇。眼下正是播種的好時節。施肥田管、大棚育苗、送技上門……一幅生機盎然的春耕畫卷正在江蘇大地由南向北徐徐展開。全省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突出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切實扛起糧食安全重大政治責任,迅速掀起春季農業生產熱潮,扎實開展春耕備耕工作,全力打好夏熟豐收第一仗,夯實全年農業豐收基礎。
夏熟苗情好于上年。全省夏糧面積3710萬畝、較上年增3.9萬畝。據最新農情調度,小麥全面進入返青期,葉齡正常、群體莖蘗數足、壯苗比例達歷史同期最高,一二類苗合計占比達81.65%。油菜全面進入返青現蕾期,受春節期間強寒潮影響,不同程度發生凍害,目前葉齡、綠葉數較上年同期少0.5-1葉,但一二類苗合計占比仍達到81.3%,與上年基本持平。蔬菜在田面積521.2萬畝,同比增0.25%,2月上旬蔬菜產量110.2萬噸,同比增0.4%。
春季田管有序開展。各地盯緊盯牢全年糧食生產目標,超前謀劃、精準施策、精心組織,全力打贏夏熟豐收第一仗。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組織開展夏糧豐收百日會戰行動,指導落實清溝理墑、春季化除、肥水調控等關鍵田管措施。全省小麥已清溝理墑2245萬畝,適度化控鎮壓370萬畝,追施返青接力肥1060萬畝,開展化除1696萬畝次;油菜已開展化除136.8萬畝次。夏熟作物當前病蟲害總體輕發生,發生面積低于上年同期。
農資供應充足穩定。按照常規用種量測算,全省春耕生產種子需求量1.63億公斤,去年秋季種子收獲量3.12億公斤,能夠滿足春耕生產需要。春耕生產化肥需求量41萬噸(折純,下同),當前庫存41.8萬噸,省級到位率102%,縣級到位率98%,村級到位率93%,市場貨源總體充足。春耕生產除草劑需求量0.34萬噸(折百),省市級批發備貨率95%,縣級批發備貨率85%。水稻育秧物資充足,累計儲備調運秧盤34503.1萬張、基質25萬噸、無紡布8181.2萬平方米、播種流水線9087臺(套)。
農機保障有力有序。農機在春耕生產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各地及早組織開展農機手作業技能培訓,提前做好農機具保養、調試和檢修等工作,引導跨區作業機具機手有序流動,開展“全托管”“聯耕聯種”“代耕代種代管”等農機作業服務。全省已檢修各類農機具26.4萬臺(套),舉辦農機培訓、演示活動347場次,培訓農機手和修理工超6萬人。全省調度準備各類農機具55萬臺(套),其中拖拉機10.5萬臺、植保機械16.4萬臺、排灌機具21.8萬臺(套),組建常態化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489支。
技術指導落細落實。省級制定發布小麥、油菜等春管技術指導意見11期,舉辦小麥春季田間管理關鍵技術、油菜春季生產管理視頻培訓會等4期,培訓7000余人次。各地密集組織技術培訓與觀摩指導活動,開展水稻育秧培訓3215期/次,累計培訓農民41136人次,發揮農技耘APP“云指導”作用,在線解答農民關心的有關問題,全力提升春季農業生產各項技術到位率。
省農業農村廳不誤農時,抓實抓細春耕備耕工作,全力奪取全年農業豐收主動權,為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在前列夯實基礎。
全力抓好春季田管工作。立足“四個到位”,迅速開展“夏糧豐收百日會戰”行動,全力奪取夏熟豐產豐收。一是田管技術措施到位。加密監測苗情動態,落實落細“促弱、控旺、穩壯”分類管理措施,促進苗情轉化升級。突出抓好適時普施重施小麥拔節孕穗肥和油菜蕾薹肥,爭取多穗多角、大穗大角,努力實現高產穩產。二是防災控害減損到位。加強土壤墑情與天氣條件監測,著力防范“倒春寒”等災害性天氣。啟動實施稻麥田草害綜合治理三年行動,全面組織開展小麥“一噴三防”,培育綠色防控縣和示范基地,堅決打贏以小麥赤霉病為中心的重大病蟲害防御戰。三是農資農機保障到位。跟蹤調度重點農資生產供應情況,做好農資到店下擺、農資打假護農等工作,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抓好農機手作業技能培訓,優化機具保養、調試、檢修、安全監管、用油供應等服務,滿足春耕生產需要。四是生產指導服務到位。動員全省各級農技人員開展掛鉤包片服務,廣泛開展線下線上技術推廣和田間培訓,推進各項關鍵技術落地見效。繼續開展包市包片聯系指導工作,督促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協調解決困難問題,全力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安全。
全力落實全年糧油生產任務。立足“一穩兩提”,及早謀劃、全面落實,確保不折不扣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一是穩定糧食生產。把全年糧食和油料生產目標分解下達到設區市,督促各地逐級分解落實到縣區、到鎮村、到田塊,強化督查考核,壓實責任穩面積。制定糧食生產扶持政策清單,精準落實產糧大縣獎勵、種糧農民補貼、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等惠農政策,保護和調動種糧抓糧積極性。二是提升大豆產能。把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作為重要措施,認真落實好補貼政策,加強技術集成應用,優化專用品種、技術模式和配套機具,引導各類主體在旱田發展帶狀復合種植,指導購置使用先進適用農機具,確保擴種大豆取得實效。三是提升油料產能。突出抓好油菜生產,因地制宜擴種花生以及芝麻、向日葵等特色油料,組織開展高產競賽活動,開展油菜、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試點,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
全力提升單產和效益水平。立足“三個發力”,集成應用整套增產技術模式,加快提高單產和種植效益。一是在綠色高質高效創建上發力。按照任務備案、綠色技術、主體培育、服務責任等“四個清單”要求,在全省創建500個水稻示范片、100個小麥示范片、100個大豆油料示范片,爭取創建一批部級綠色高質高效整建制縣,集成推廣優良品種、綠色增產技術,努力提高單產,引領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二是在農機農藝融合上發力。突出水稻農機農藝配套,強化補貼政策引導,集成推廣以機插秧為主體的全程機械化高產技術,布局建設一批高標準集中育秧基地,大力發展集中育秧、社會化育供秧,嚴格控減直播稻面積,促進水稻高產穩產。三是在優質糧油全產業鏈建設上發力。支持種糧規模大戶、新型經營主體與加工流通龍頭企業對接,推廣種糧一體化發展模式,發展訂單生產和產地加工,積極爭創“味稻小鎮”,著力推進產業鏈式開發,增加農民種植收益。
全力保障春季蔬菜生產穩定。立足“三個強化”,牢固樹立大食物觀,持續做好蔬菜穩產保供工作。一是強化綠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設。將基地建設工作列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督促各地緊扣規劃目標,帶主體、帶田塊、帶政策加快落實到位,確保全省新建和改造提升10萬畝。二是強化設施農業生產發展。實施設施蔬菜“百人指導千人培訓”農技提升行動和農機農藝融合行動,推廣使用設施農業產業數字化監管系統,提升設施農業標準化、機械化、數字化水平。三是強化春季蔬菜生產管理。大力推廣“四減四增”技術體系,指導落實保溫補光、肥水管理、整枝綁蔓、點花授粉等措施,深入開展“三棵菜”質量安全精準治理,保障生產穩定、質量安全。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