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大青山里有希望——一個農村女娃與老區建設促進會的“互促”之路
時間:2023-04-10 06:56:38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張五四 字號:【

  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生的姑娘王玲玲,雖然是個農村娃,但她不想一輩子就在山溝溝里種地養羊、結婚生娃,可山溝溝又留住了她。

  10個年頭過去,王玲玲還是農村娃,但已不是原來的“娃”??此霓r藝師技術職稱證書,誰也不懷疑,這個殊榮是靠種地種出來的。同時,她還是內蒙古自治區級的“三八紅旗手”獲得者。

  王玲玲出生時的1985年,正是抗日戰爭勝利四十周年。四十年前,八路軍120師在她的家鄉建立了抗日根據地。當年,八路軍以120師的一個團為基礎,加上山西犧盟會2000名進步學生,組成了大青山騎兵支隊,由李井泉任司令員,姚喆任參謀長,挺進大青山,建立抗日根據地。大青山抗日根據地主要圍繞當時的綏遠城(現在的呼和浩特市)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和打擊日寇、牽制敵人,對全國的抗日戰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她的家鄉位于內蒙古武川縣得勝營村,小時候她聽得最多的就是八路軍的故事。從小她就立下凌云志,長大一定要干出一番事業。

  初春的呼和浩特市,寒冬的感覺依舊很濃。沿著當年八路軍騎兵支隊挺進大青山的線路,我們走進了武川縣。昔日的盤山公路,已經變成了四車道的一級公路。從呼和浩特市區到武川,由過去兩三個小時,如今已經縮短到了三四十分鐘。王玲玲說,這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那時去趟呼和浩特市里,盤山路遠不說,還危險。就那么窄的路,一面是懸崖,一面是崖壁。

  武川盛產莜麥(燕麥)和馬鈴薯,多年來,種植品種單一僅靠賣原料度日,讓這個縣成了有名的“國家級貧困縣”。如今,經過方方面面不懈的努力,這里已經實現了整體脫貧,一舉甩掉了貧困的帽子。

  王玲玲是這個縣里最早依托產業化富起來的農民。2010年,縣林業局退休局長李積到得勝營村,帶領鄉親們種樹種草,創辦青年育苗基地。王玲玲來到基地干活,她敬佩李積,處處以李積為榜樣,李積也非常喜歡這個姑娘,常常手把手教她學技術。

  那一年,李積發現漫山遍野的藥材黃芪采挖后,莖葉便被廢棄了,覺得有些可惜。經過查資料和請教有關人員,李積得知黃芪的莖葉依然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是黃芪茶制作的上好原料。他便開始引進資金,開發黃芪茶。當第一批黃芪茶生產出來后,王玲玲主動請纓來做推銷員。聰明的王玲玲看準了市里一個個酒店里的雅間。她抓住宴席還沒有開始的空檔,親自給客人們沏上村里開發的黃芪茶并一杯杯端到他們面前,請人品嘗。與此同時,她還給大家介紹該茶的來源和功效。

  就在此時,下鄉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革命老區促進會干部聽說她的經歷后,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老促會干部覺得這不僅僅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還能利用這個機會激發農民們的創業積極性。干部們除了鼓勵她成立專業合作社,為她打開銷路找門路外,還幫助她擴大生產車間,申請辦理生產許可證和綠色認證,并注冊了專業商標。有了王玲玲的推銷帶動,李積研究推廣的黃芪茶,很快在呼和浩特市供不應求。第二年,王玲玲組織19戶村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專門推銷該茶并開始試種黃芪,她當理事長。如今,合作社已經發展到了27戶村民,解決就業300多人,黃芪種植面積達到3600畝。合作社目前已經研發出各種高中低檔系列山茶40多個產品和品牌,產品以電商形式銷往北京、上海、天津、武漢、廣州、西安、哈爾濱等二十幾個大城市和地級市區,年銷售額達到200多萬元,利潤達80萬元。

  在呼和浩特市老區建設促進會做了十年會長的劉香蕓,總結前十年老促會的工作時深有感觸地說:“只有發展產業化,以龍頭企業來帶動,才能喚發起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武川從養殖到種植大大小小的加工企業,幾乎遍布全縣各個村鎮。產業化的興起和帶動,不僅致富一方,對于武川的生態建設和保護,也起著良好的作用。

  劉香蕓認為,這一切都離不開農民們的認識和參與。比如,王玲玲的現身說法和宣講,引起了一大批農民的興趣和關注。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老促會“圍繞摸清老區底數”,深入全市所有老區村鎮開展系列調研,建立了老區臺賬。每年老促會都要確定一定的專題進行調研,提交調研報告20多篇。這些報告提出的許多意見和建議,都得到了市委和政府的采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劉香蕓特別說,下一步他們將繼續堅持“一村一品”項目實施計劃,探索充分利用“村企結對”和“科技對接”平臺,突出“精準”二字,在原來的基礎上,想辦法再落實一批因地制宜項目進入“一村一品”,努力使每一個項目的建設都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