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說豐年,豐收時節慶豐收。9月23日,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在安徽蕪湖舉辦,這是自2018年以來,中國農民的第六個豐收節。
秋社祭祀,秋分“獻新”。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有秋分前后慶豐收、祈盼來年豐收的傳統。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對歷史傳統的延續,同時也被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從2020年的“慶豐收 迎小康”,到今年的“慶豐收 促和美”,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主題始終與時代同頻。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突出“和美”主題,就是在保持慶豐收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到既重鄉村景觀,又重人文氣象,“形”“神”兼備,彰顯新時代、新征程,中國鄉村村美人和、各美其美的多元風貌。
展和美之姿。和美鄉村是“美麗鄉村”進一步的“版本升級”,是鄉村建設內涵的深化和拓展。回顧歷史,中國農耕文化有著深厚的底蘊和豐富的內涵。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小農經濟孕育出內涵豐富的農耕文化,“以和為貴”“和而不同”是農耕文化的重要內容。和美是內植于中國鄉村的文化特性。本次中國農民豐收節以“和美”為題,挖掘鄉村的文化內涵,回溯源遠流長的農耕文化,以文化喚起鄉愁、裝點鄉村。中華農耕文化展、稻作文化展和攝影作品展、農業相關非遺互動體驗等一系列活動,意在讓人們傳承中華優秀農耕文化,在美的感受中走近鄉村。
放眼未來,農業農村前景廣闊,生機無限。和美鄉村建設需要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支撐。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豐收,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不斷突破,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就。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喜人的變化,涌現出哪些典型經驗?本次中國農民豐收節提供了展示農業農村發展與變化的舞臺,通過“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主題宣講、全國農業科技裝備成果展等活動,將真實的、發展中的鄉村呈現出來。
和美鄉村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的、充滿生機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將陸續舉辦農民體育健身大賽、村歌大賽等系列活動,讓農民走上體育賽場、登上表演舞臺,體現農民主體,展示中國農民的生命力。
聚和美之力。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同時也是大江南北秋糧陸續收獲之時。今年,面對高溫、洪澇、干旱等氣象災害,全國從上到下迅速打響抗災奪豐收大會戰,政、科、企、農多方合力,力保“米袋子”安全,體現了上下一心的戰斗力,鼓勵著人們昂首邁向一個又一個豐收的信心,這種凝聚力同樣也是和美鄉村建設的精神力量。
今年是浙江實施“千萬工程”二十年,二十年來,浙江堅持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切入點,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如今的浙江鄉村,推窗見綠、步步是景,勾勒出一幅幅和美鄉村的浙江畫卷,為和美鄉村建設貢獻了浙江方案。和美鄉村是業興、村美、人和的鄉村,通過中國農民豐收節這一平臺,積聚動能,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潛力。從農產品產銷對接,到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推介,再到鄉村美食品鑒、農民“村晚”暨鄉村青年音樂會,這一系列的活動引人共享豐收喜悅,為和美鄉村建設賦能添力。
民生在勤,歲月不負,豐收是億萬人民辛勤耕耘的結果。秋分將至,中國農民豐收節舉辦在即,各地圍繞主題,深挖特色,策劃舉辦一系列活動。全國上下共享豐收成果,同話豐收喜悅;大江南北到處是歡欣鼓舞的人群,各項活動精彩紛呈,共同組成一幅幅生動絢麗的慶豐收畫卷,這是豐收節的意義,也是和美的內涵所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