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貴州水城 “466”工作法持續鞏固脫貧成果
時間:2023-09-19 08:57:06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 字號:【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決策部署和工作安排,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工作要求,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緊盯重點內容,強化動態監測和幫扶,以“466”工作法助推脫貧成果不斷鞏固拓展。

  “四個全覆蓋”筑底線

  堅持業務培訓全覆蓋。立足學習解讀新政策、新文件、新精神,以講促學、以學促用,采取“視頻培訓+實地指導”雙線培訓模式,充分發揮視頻培訓輻射廣,實地指導定位準的功能優勢,將區鄉村三級鄉村振興干部納入培訓范圍,做到“應訓盡訓”,努力形成上下貫通,同頻共振、同向發力的全員培訓工作格局,全面提升鄉村振興干部業務能力素質。今年以來,全區共開展視頻培訓5次,業務指導120余次,發放各類宣傳手冊8600冊,培訓測試干部1500余人次。

  堅持入戶排查全覆蓋。統籌鄉村干部力量、駐村工作隊力量、幫扶責任人力量,全方位,無死角深入農戶家中開展走訪排查,著力抓好“應納盡納”、精準幫扶、風險消除、完備資料、精準信息等重點工作,全面提升群眾滿意度。今年以來,新識別監測對象380戶1645人,消除風險38戶172人,更新信息30萬余條。

  堅持督查指導全覆蓋。區級層面成立業務指導組和作風督導組,常態長效分片對全區30個鄉(鎮、街道)逐一開展督查指導,對發現問題立即現場交辦,實時跟蹤督導問題整改情況,全面壓緊壓實各級責任,切實提升鞏固脫貧成果工作成效。今年以來,業務指導組共開展督查120余次,覆蓋30個鄉鎮,交辦問題460個,整改完成率100%;作風督導組共開展督導12次,發現問題33個,整改完成率100%。

  堅持結果運用全覆蓋。及時糾正“跑偏”“走樣”問題,對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等現象要嚴肅追責問責。對虛假排查、填表報數、虛假整改等作風不實問題進行線索移交。對成效明顯、工作靠前的鄉(鎮、街道)在全區進行通報表揚。對成效不明顯,工作進度靠后的鄉(鎮、街道)黨政主要領導進行約談,并納入年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考核負面清單。今年以來,共立案10件,正在開展初核15件,黨紀政務處分1人,運用一種形態處理65人。

  “六查”聯動抓落實

  強化村級排查。堅持以村(居)為主,包村領導統籌村“兩委”、駐村工作隊、村民小組長(網格員)等力量,按照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的要求,全方位、無死角開展走訪排查,補齊各類短板弱項,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緊扣脫貧戶、“三類人員”、分散供養特困戶、近兩年新增低保戶、殘疾家庭戶、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多的農戶、務工不穩定戶、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預警監測線索戶、收入不增反降戶10類重點人群,全覆蓋走訪排查所有農戶,因戶施策,著力解決農戶生產生活困難、教育醫療住房飲水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的問題短板,確保農戶生活無憂、富裕富足。

  抓實鄉級復查。堅持目標導向和成效導向,鄉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從鄉村振興工作站、財政所、農業服務中心、人力資源保障服務中心等單位抽調業務精、工作熟、能力強的骨干力量,組建工作專班,重點復查村級走訪排查、問題短板分析研判、補短板強弱項、解決農戶生產生活困難等方面成效是否真實有效;復查鄉村各工作站所補齊村級上報問題短板成效和業務工作、各類惠民政策落實成效;復查鄉級無力解決的問題困難,上報區級統籌解決。目前,復查農戶1358戶,補齊短板437個,為民辦實事899件。

  堅持部門核查。區委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統籌,教育、衛健、醫保、水務、民政、人資社保、農業農村等部門分塊負責,組織本系統力量,核查政策落實、工作落實、問題整改成效。統籌區級層面資源力量,解決鄉級上報的困難問題,補齊各類短板弱項;組建工作專班,核查鄉村兩級走訪排查、補齊短板工作成效;組織核查本系統政策措施落實情況,政策性資金兌現情況;核查各級檢查、考核、暗訪、調研、審計、巡視巡察等反饋問題整改成效。目前,共統籌補齊短板632個,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政策性資金兌現到位。

  注重團長抽查。堅持縣級掛幫鄉(鎮、街道)領導每周到掛幫鄉(鎮、街道)坐鎮督導、坐鎮指揮,督促鄉村兩級人員到崗到位、工作推進等情況,并入戶抽查鄉村兩級排查復查情況是否真實,補短板措施是否精準有效,行業主管部門政策是否落實到位、業務指導是否到位。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納入負面清單管理,直接與年度評先選優、職級晉升、提拔使用掛鉤。目前,團長抽查共計開展150人次,坐鎮指揮、督促指導鄉村兩級有力有序開展走訪排查、分析研判、補齊短板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統籌區級督查。堅持全區工作“一盤棋”,由區領導牽頭帶隊,教育、衛健、醫保、水務、農業農村、人資社保、民政等部門抽調業務骨干組建5個綜合督查組,聚焦督查村級排查、鄉級復查工作落實情況,短板補齊情況、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政策落實和業務指導情況,各級反饋問題整改落實情況,抽查鄉村兩級干部政策業務學習培訓效果等重點工作,分片分級開展督查,確保全區工作整體推進,取得實效。目前,共開展綜合督查120余次,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加強紀委暗查。堅持暗訪暗查,進一步壓實各級工作責任,倒逼工作落實。區紀委區監委組織精干力量,緊盯“四個不摘”政策落實情況,堅持“四不兩直”,通過實地查看、調閱資料、隨機走訪、暗查暗訪等方式,重點檢查村級排查、鄉級復查、部門核查是否按要求進行落實,各級工作人員是否嚴守工作紀律,對暗查發現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予以追責問責。2023年上半年,區紀委區監委監督檢查發現鄉村振興領域問題108個,發現問題線索25件,目前已立案10件。

  “六訪”活動補短板

  黨員干部“帶頭訪”。充分發揮全區上下黨員干部“一線指戰員”作用,組織鄉村兩級黨員干部尤其是黨組織書記帶頭開展走訪工作、帶頭深入基層調研解難題,主動傾聽基層一線群眾呼聲,及時了解掌握基層一線群眾所急所盼所求,找到破解難題的有效辦法。針對走訪查找出的問題,及時進行分類整理,落實到相關職能部門和責任人,并制定出詳細的整改時間表、線路圖,第一時間定辦結時限,做到走訪調研過程有處理、有效果,立行立改、即知即改,讓調查走訪接地氣、重實效。目前,已走訪15746戶,慰問困難群眾1578戶,發現問題80個,已全部整改到位。

  村級隊伍“摸底訪”。以村(居、社區)為單位,組織村組干部、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聚焦脫貧戶、“三類人員”、五保戶等特殊群眾,圍繞一超過、兩不愁、“3+1”保障、就業等方面開展走訪摸底。緊盯工作中的漏點、弱點和風險點,以村組為單位,建立問題信息臺賬,及時錄入系統,并明確職能部門和人員對臺賬信息進行動態管理。組織村組干部、駐村第一書記、駐村隊員重點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政策、知識進行宣傳,提高群眾政策知曉率和疫情防控知識普及率,確保不發生涉貧負面輿情,確保秩序良好、社會大局穩定。完成走訪166150戶,發現問題953條,整改完成率100%。

  教師隊伍“家庭訪”。組織全區教師開展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的家庭走訪,排查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是否存在輟學風險,對存在輟學風險的,壓實勸返責任,落實勸返工作。對父母在外務工、因疫情影響不能回家過年的適齡兒童,認真組織學校和老師落實關心到位、管理到位、輔導到位“三個到位”關懷機制,有針對性地開展好慰問關懷。目前,走訪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家庭129796戶,走訪排查完成率100%,未發現有輟學風險學生。

  醫生隊伍“服務訪”。以家庭醫生團隊為載體,聚焦建檔立卡戶患大病、慢性病人員,組織全區醫務工作者全面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做到簽約服務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組織全區醫務工作者深入各村寨開展義診活動,重點對臥床不起的老人、殘疾人家庭、失獨家庭、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免費體檢和義診,通過義診把黨的溫暖和健康送到困難群眾身邊。采取懸掛宣傳橫幅、發放宣傳手冊、實地宣講等方式,對慢性病、傳染病、衛生健康等相關知識進行深入宣傳,切實讓建檔立卡戶享受到高質量醫務服務,養成衛生健康的生活習慣。目前,累計完成簽約服務20006人,開展義診活動2批次,為80名困難群眾上門服務,累計發放衛生健康宣傳資料6500余份。

  農技隊伍“技術訪”。組織全區農技人員、“田專家”“土秀才”等農技人員,深入各鄉(鎮、街道)、各村(居、社區)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服務指導。圍繞區域內刺梨、獼猴桃等“八大億元級支柱產業”,組織農業復合型專業人才深入村組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滿足群眾對農業實用種養殖技術需求。目前,組織農業技術隊伍30支人員227名,累計開展農業技術服務725批次,農業技術培訓班次50余次,培訓農戶3500余人。

  幫扶隊伍“連心訪”。按照“幫扶責任不變”的要求,組織全區結對幫扶干部,對脫貧戶、監測戶進行實地走訪,全面摸清幫扶對象當前人口、就業、收入等情況。特別是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戶、大病和慢性病患者進行重點走訪,詳細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對有困難的,及時梳理匯總,建立臺賬開展點對點幫扶幫助。目前,脫貧戶和監測戶已全部走訪到位。

  水城區通過“466”工作法不斷深入拓展,干部作風不斷改善,“3+1”保障水平、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不斷增強,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短板弱項不斷補齊,矛盾糾紛不斷化解,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體系不斷健全,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脫貧攻堅成果不斷鞏固拓展,群眾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鄉村振興局供稿)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