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民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明確,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要與274家全國性社會組織、東部省(直轄市)社會組織結對。未來社會組織將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怎么看
結對幫扶是國家支持偏遠落后地區的重要政策工具。在當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階段,推動社會組織參與結對幫扶,是對現有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省內區域幫扶等結對幫扶合作體系的重要補充。
對于鄉村振興部門來說,推動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是落實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責任的重要抓手。推動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基層鄉村振興部門責無旁貸,發揮著承上啟下、溝通協調域內各部門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對于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來說,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第一線,必須要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任務,無疑需要更多來自包括社會組織在內的各個方面的穩定持續支持。
對于社會組織來說,參與鄉村振興,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守望相助、和衷共濟社會風尚的重要途徑。在與鄉村振興部門的“雙向奔赴”中,社會組織可結合自身優勢和工作實際,立足幫扶縣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有針對性地開展產業、就業、教育、健康、養老、消費幫扶或多樣化幫扶,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圍繞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打造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公益品牌。實踐中,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特派員”制度、騰訊“耕耘者振興計劃”、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螞蟻森林”公益項目等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項目,均已取得良好成效,具備示范推廣基礎。
怎么干
當前,基層鄉村振興部門引導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工作,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鑄牢服務意識。推動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對于基層來說,是打開了一扇被社會各界了解、熟知的窗口。在全國都在大力改善營商環境的當下,與社會組織的溝通聯系、對接交流情況,也是地方政府營商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基層應當樹立服務意識,為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提供必要條件,做好相關服務,致力打造服務型政府。
二是要做好橋梁紐帶。社會組織服務于不同行業,例如有的擅長教育服務,有的擅長消費幫扶。作為基層鄉村振興部門,應當摒棄“等靠要”思想,會同當地相關部門與結對社會組織,認真謀劃、精心設計,將當地資源稟賦和社會組織優質資源有效結合,與既有幫扶工作基礎、工作機制有效整合,通過“合并同類項”,形成“最大公約數”。既不能“躺平”,也不能“大跨步”。
三是要培育選樹典型。通過在具備一定工作基礎、具有積極性的地區,傾斜一定政策資源,培育典型示范,有助于更好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也有助于后續更好全面推動工作。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提升社會認可度和參與度。例如,可結合“積分制”“清單制”,調動基層百姓參與積極性。
四是要完善制度保障。推動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既是一項新工作,也是一項長期工作,有必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激勵、保障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政策體系,理順工作體制機制,充實工作力量。實踐中,云南省、上海市、陜西省等地均已出臺了相關政策,為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提供了政策支持。各地應以落實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為契機,及時出臺相關政策,為更好發揮社會組織在鄉村振興中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鄉村振興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