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新征程的現階段,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的重心和靈魂,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三農工作的行動路徑和指南,農業強國是三農工作的目標表達。要進一步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準確厘清三農與鄉村振興基本內涵及兩者之間的異同、邏輯關系、運行機理等,運用系統觀念,基于本地實際情況,梳理建立以組織為關鍵樞紐的三農工作邏輯框架,以全面提升三農工作整體水平,推動新時代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落在實處。
以組織為關鍵:充分發揮基層組織、農民、企業三大主體力量。名詞范疇的“組織”主要涵蓋基層組織、農民群體、企業三大主體?;鶎咏M織主要包括黨組織、群眾自治組織、集體經濟組織等;農民包括農民企業家、農村致富能手、種養加工能手、返鄉創業人員等新型職業農民群體;企業分別有國企、集體企業和民企,包括家庭農場?;鶎狱h組織是龍頭和關鍵,負有落實執行上級政策指令,帶頭組織實施村建、村治、產業發展等具體任務的職能和責任;三大主體主導、深度參與農業生產農村生活,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三生”融合協調發展的主要力量。動詞范疇的“組織”是指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對其他組織、農民群體、企業力量等各要素組織協調,對鄉村建設、鄉村產業、鄉村治理等板塊采用不同方式協調引導、縱深組合,在組織上連成一片,在經濟上促成一體。如發現、培養、篩選農民主體,通過聯系對接、雙招雙引,扶持壯大企業主體。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聯農助農富農的主要載體。以基層組織為核心,對各要素各板塊進行強有力的組織協調,引導各方力量形成良性發展合力,推動形成工農互補、城鄉發展、區域協調的新發展格局。
嚴守“兩線”:守住糧食土地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堅決扛起糧食安全責任和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堅決抓好永久基本農田、耕地保護及高標準農田建設、撂荒地復耕、水田墾造等工作,關系到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國家安全,是事關長遠發展的政治任務,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對于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而言,這兩項工作是必須堅決守牢守好的基本底線。
強化“兩翼”:加快推進鄉村建設、擴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廣大鄉村既有生產生活功能、經濟社會發展壓艙石作用,亦有精神家園和諧生態價值。是否宜居宜業,不僅在于村級層面建設水平,還依托縣、鎮輻射帶動。要不斷提升縣級綜合承載能力和鎮級綜合服務功能,發揮鄉鎮連接城市與農村的節點和紐帶作用,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加快實現和美鄉村建設目標。鄉村建設方面,分區分類編制村莊規劃,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和建設邊界,注重統籌考慮中心村和自然村的關系、新村和老村的關系、產業和生活的關系、用地和生產的關系等。要汲取城市建設過程中一些比較簡單化、標準化、同質化的教訓,突出量力實用、本村特色,因地制宜。公共服務配套方面,加快建設與城市同質同效的公共服務體系,強化城鄉綜合服務,布局完善包括智慧電商、物流、中轉站、商貿市場、文化站、學校、醫療室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營造城鄉一體的宜居宜業優質環境。
找準“路徑”:以鄉村治理作為關鍵手段,貫穿運用于各項工作層面。鄉村治理是以組織為主體,通過組織的力量和方式,將之貫穿運用于群眾教育、村集體建設、企業經營聯營等各項工作中。實踐中不同部門就自身承擔的鄉村治理職責分頭抓鄉村治理不同具體任務,雖取得條線層面的一些亮點和效果,但因未置于整個系統中統籌設計、聯同發力、縱深實施,故很難取得鄉村共識、共建共享、鄉風文明等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成效。當前出現的干部干群眾看、村集體資產沉睡、集體產權改革推進難、市場企業不敢不愿進村等問題,均與鄉村治理無法實現整體性治理有關。推進三農工作,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迫切需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組織教育發動全體村民,從本村資源、能人鄉賢、幫扶企業等入手,全方位全流程梳理,具體化為鄉村治理各事項,形成自覺共識、全盤考慮、共商共建、壓茬推進的良性工作模式。其中對于各資源資產的估值運用、各方任務及所作貢獻,研究明晰確定合法合理合情的權屬劃分和利責分配方案是成敗之關鍵,亦是考量其鄉村治理成效的主要指標之一。
直奔“主題”:以項目和企業為抓手,推動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在底線筑牢、兩翼配強的基礎上,以組織為主體、組織協調為關鍵手段,運用好鄉村治理方式方法,如帶領、引導、協商、服務、管理等,發揮好市場、社會多方力量。尤其在以基層黨組織為引領,組織教育、宣傳發動廣大村民群眾,努力形成思想共識、做事共識、權屬劃分和利責分配共識的前提條件下,以項目和企業為抓手,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如大力支持村企合作共建發展,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和交易,大力支持促進集體經濟發展的村企合作項目,做好“土特產”文章,采用村企聯動、合作開發、村企雙贏的模式,引導村企共建、共謀發展,大力招商引資富民產業項目,推動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圍繞三產融合全力招引、延鏈補鏈,全面梳理各類招商資源,著力引進一批產業契合度高、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現代農業項目,實現鄉村資源稟賦和現代農業龍頭企業供需精準對接。注重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相互結合支撐,以產業發展的正向勢頭激發鄉村治理的內在動能,調動農民參與農村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自我建設、自我教育、自我發展中學習自我管理。以“五治”效能營造充滿活力、和諧穩定的善治鄉村,為鄉村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環境支撐。
奏響“農+大合唱”:五大振興同步推進,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在基層組織帶領下,村集體、村民群眾、企業等多方合作協同,在共同抓項目、辦企業的過程中,實現“農+現代科技、農旅、金融、電商、流通”的大合唱局面,積極發展科技農業、設施農業、功能農業等新興業態,大力推進三產融合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完善冷鏈物流,以信息技術帶動發展智慧農業、新零售等業態。在產業和市場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將涌現出更多的新型經營主體、返鄉創業人員、種養經營人才、科技人才等。政府幫扶引導資金和企業經營收入也將為鄉村自身事務提供經費支持。產業發展、市場培育、人才涌現和經費支持等多重作用,將對村務治理、村莊規劃、數字村莊、村風文明、群眾現代文明意識培養,形成正向影響、雙向支撐、相互滋養。在此系統運行中將同步動態推進鄉村振興,達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進而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委員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