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那座老瓦房
時間:2023-09-19 08:50:36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周漢兵 字號:【

  離開鄉村多年,但我家的那座老瓦房以及住在老瓦房的那些事,總在我腦海里跳躍。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能將茅草屋修建成瓦房,那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村民們總是要積攢好多年,才敢動工掀掉茅草屋。那時農村的青瓦房,地基及下半部分墻體,由一米多高的石條堆砌而成。上半部分,家境富裕的,就買或者請人燒制一些磚;家境貧窮的,就用竹子編成籬笆,再用石灰、谷草、泥巴混合物糊在上面。瓦房屋脊兩邊成人字形,沿著屋脊從上到下均勻搭建五六根檁子,然后用竹子、木條或者柏樹條等在檁子上按尺寸訂好椽子,最后在上面規則地蓋上瓦,經過這一系列工序,房屋就算修成了。

  我家老屋的瓦房,與村里的相比有些“與眾不同”,其他村民家的瓦是青色的,而我家的瓦是淡紅色,準確地說是帶些泥巴的顏色。那是因為柴火不夠,強行閉窯的結果。

  那時父親病重,家里缺勞力。但看著村里一間間茅草房被小青瓦房代替,不甘落后的母親便請來泥瓦匠做瓦坯。大約半個月,瓦片曬干后,我們就將這些瓦片放在柴屋里小心保藏。

  接下來的工作是儲備柴草,燒制瓦。各色柴火比如麥稈、稻草、苞谷稈以及修剪回來的桑樹枝條、黃荊條什么的,把房前屋后碼得滿滿的。

  柴火夠了,于是開窯。等到瓦片通紅,火苗沖到頂層的瓦上,就可以閉窯了。但在這臨門一腳的時候,我們家所有的柴草都燒光了,于是只好把豬圈房上的柴草都全部拆下來,可即便如此,還是差最后“一把火”,無奈之下只好強行閉窯。因未充分燒制,瓦的中間部分呈現泥巴一樣的紅色。

  可不管怎樣,我們家終于擁有了三間瓦房。

  老屋的房子敞亮,當初建房子時,為了解決屋內光線不足的問題,我母親便囑托匠人抽調幾匹小青瓦,換成透明的玻璃瓦,屋內頓時亮堂而溫暖。

  老屋的門檻是木頭做的。過去,我常在門檻前搭一根條凳,然后坐在門檻上寫作業。下雨天,我還愛坐在門檻上,看著雨點沿著屋檐慢慢流淌下來,砸在地面上或深或淺的水窩里。

  老屋雖然簡陋,但環境幽靜。房屋的周圍,是蒼翠的竹子,大約有一畝地。撿筍殼是那時我們每天必做的事情。早上起床后,拿著背篼、鐵鉗,鉆入竹林,很快就能撿拾滿滿的一背篼。母親也會選一些比較好的筍殼留存下來,閑暇時用來做鞋底。

  瓦房旁邊還有一棵苦楝樹,雖然從未管護過它,但它卻每年都果實累累,一串一串的,滿樹都是。在那個玩具極度匱乏的年歲里,這些果子成為孩子們難得的玩具。我們撿起果子,當作嬉戲的子彈,在苦楝樹下相互追逐著。

  房前屋后,最多的就是廣柑樹。記憶中,童年最期盼、最有趣、最幸福的一件事,便是團年時給果樹“喂飯”。就是用柴刀輕輕把掛果的廣柑樹主干砍出幾條小口子,邊砍一邊念“砍一刀,結一挑 ”,然后把蒸熟的“年飯”塞到小口子里。

  離老屋不遠,有一個四合院,古樸清秀,很有氣勢。

  四合院的柱子和屋梁用的都是很標致的大原木,而且全用榫子固牢。院里住著十多戶人家,上下二三十口人,就像一個大家庭,來來往往,出出進進,互相幫忙。雖然他們總有扯不斷的瓜葛,但遇上哪家有急事,支應一聲,大家就會幫忙打理,而且絕不談報酬。

  后來,我通過考學走出了村莊,定居在城里。父親去世后,我們把母親也接到城里,便把老屋轉讓給了本院子里的村民。如今,四合院不見了,瓦房也慢慢逝去,變成了小洋樓,成為變遷發展的一個縮影。

  但我仍不時想起這座瓦房,瓦房素雅的身影,總會伴著一些老物件在眼前浮現,屋檐下的石水缸、堂門邊的石磨子、院壩邊的磨刀石…… 

  (作者系四川省南充市作家協會會員、散文學會會員)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