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是廣東農業大市,農產品特色鮮明、品質優良,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近年來,清遠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工業思維發展農業產業,著力打造清遠雞、英德紅茶、連州菜心、清遠絲苗米、西牛麻竹筍等五個百億級農業產業(簡稱“五大產業”),帶動清遠百萬農民持續增收,逐步探索形成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清遠方案”。
規劃引領繪藍圖。一是編制“1個規劃”。邀請專業團隊,系統編制了《五大百億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產業總體布局和發展藍圖。二是配套“1個方案”。結合產業規劃,制定了《清遠市打造五大百億農業產業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及五大產業創百億的行動計劃,促進各級各部門協同聯動,形成合力,進一步錨定產業規劃和發展目標,細化階段任務,系統有序推進。三是組建“1支隊伍”。圍繞五大產業建設,建設一支“政行企”聯動的工作隊伍。組建五個產業專班,由市農業農村局分管負責同志任專班組長,組織專人推動具體工作;組建農業品牌建設專班以及科技與金融服務團隊,為產業建設提供服務。成立清遠市絲苗米產業協會,實現五大產業協會全覆蓋。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推動企業深度參與五大產業建設,形成合力共謀發展。
高位推動建機制。一是成立領導小組。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常務副組長,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同志任副組長的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各縣(市、區)和市直相關單位,共同推進五大產業發展相關工作。二是制定任務清單。制定五大產業創百億行動計劃,明確各產業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和年度工作任務清單,形成工作臺賬,并對照任務清單,逐項推進,逐步解決,逐個銷號。三是定期分析研判。市政府分別召開五大產業專題推進會,系統分析梳理,總結建設成效,剖析存在問題,部署工作任務。實行月度會商制,堅持“一月一會商”,研究重點工作和重大項目建設,及時解決工作痛點、難點、堵點;實行定期報送制,堅持“兩周一報”工作進展;建立工作簡報制,及時以簡報形式交流分享工作成效、經驗做法。四是強化考核考評。把五大產業建設成效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明確考核任務,壓實考核責任。
設計賦能樹品牌。一是統一品牌管理。設計“清遠好風土”以及五大產業的品牌標識和品牌LOGO,設計了品牌IP家族。召開清遠城市品牌及五大百億農業產業區域公用品牌發布會,集中發布清遠城市品牌及五大產業區域公用品牌。制定公用品牌授權管理機制,規范品牌定位、品牌傳播和品牌管理。二是整合品牌資源。以“清遠農業高質量發展系列活動”為引領,整合開展形式多樣的品牌宣傳活動。著力推廣“清遠好風土”和五大產業區域公用品牌,在產品包裝、宣傳頁面固定位置統一粘貼“清遠好風土”和五大產業區域公用品牌標識,形成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聯動的品牌宣傳體系。三是加強品牌宣傳。積極通過上央視、上高鐵、下地鐵、登報紙、游珠江、飄香廣州塔、巡游博覽會等方式,將“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廣泛宣傳五大產業品牌。四是加強品牌溯源。積極完善產品質量溯源體系,指導五大產業經營主體開具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結合清遠雞、英德紅茶實際,在廣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基礎上開發了更多功能、更加個性化的溯源板塊,實現對產品質量全程監控,促進品牌管理和溯源。
措施有力強鏈條。把工業生產的生產經營方式和管理理念,應用于農業生產中,圍繞規模化、集聚化、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五化”發展,制定推動五大產業全產業鏈建設的“五大產業十項措施”,通過夯實種業基礎、擴增產業規模、推行標準生產、強化精深加工、提升產品品質、加快融合發展、強化科技創新、樹立優質品牌、拓寬市場渠道、促進聯農帶農等方式,有效促進了五大產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融通供應鏈、完善利益鏈,實現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2022年,五大產業產值實現增長10%,其中麻竹筍增長30%,連州菜心增長達117%。
集聚資源齊發力。一是搭建平臺資源。著力推動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等產業平臺,已創建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0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個,農業產業強鎮6個。五大產業已實現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全覆蓋。二是引進社會資源。積極對接引進先正達、深圳豐農控股、華大基因、粵旺農業集團、江楠農業集團等大型企業來清遠調研和參與五大百億產業建設,與豐農控股共建清遠市農事服務中心。三是爭取上級資源。積極爭取省級支持,打造五大產業已列入省委省政府關于北部生態發展區總體工作部署,得到了省農業農村廳等單位的大力支持,英德紅茶、連州菜心、西牛麻竹筍先后列入省“12221”市場體系重點建設項目。積極爭取農業農村部支持,在清遠成功舉辦了2023“國際茶日”中國主場廣東分會場(清遠)活動。四是挖掘國有資源。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優勢,推動國有農投公司廣泛參與五大產業生產、品牌展示、公共平臺建設;各縣(市、區)先后成立國有企業或挖掘國有企業資源,參與和推動五大產業建設。五是激活行業資源。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各產業的行業協會建設,通過制定“議事規則”,強化行業協會的管理和帶動,激活行業資源,帶動企業抱團發展。六是調動企業資源。著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2022年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已達58家。積極調動企業資源,充分挖掘企業在國內外的資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產業建設。
政策護航保發展。一是強化用地保障。支持五大產業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每個產業園安排不少于50畝的建設用地。市級每年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用于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并優先用于五大產業建設。2022年,共安排鄉村振興項目建設用地344畝,其中直接用于五大產業的建設用地約174畝,占比達50.58%。積極通過點狀供地和新產業新業態用地等方式保障五大產業用地需求。二是強化資金支持。設立清遠市五大百億農業產業專項發展資金,市級每年安排5000萬元用于五大產業等相關領域建設。由國企出資并引入社會資本共同設立清遠市鄉村振興農業科技產業基金,首期基金規模達9億元。三是強化保險兜底。出臺了《連州菜心氣象指數、陽山砂糖桔氣象指數、英德茶葉品質氣象指數保險實施方案》,為連州菜心、英德紅茶等產業及時減“損”。創新出臺《西牛麻竹筍價格指數保險》,為超過1.4萬畝麻竹筍保“價”護航。四是強化金融撬動。先后出臺了《清遠市西牛麻竹筍產業發展貸款貼息(西牛鎮試點)實施方案(試行)》《清遠市西牛麻竹筍產業發展風險補償資金(西牛鎮試點)實施方案(試行)》等方案,運用金融“活水”,撬動社會資本參與西牛麻竹筍等產業建設;加強授信貸款,其中“紅茶貸”授信貸款額度達60億元,“金筍貸”授信貸款額度達20億元。五是強化科技支撐。攜手百農國創、騰訊公司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鄉村小微企業創新發展計劃,實施“鄉村小微企業創新發展項目”試點,遴選200個小微企業(其中五大產業企業116家,占比達58%)參與項目實施,并在全國組建了20個專家工作團隊,為企業制訂“一企一策”幫扶方案,以高端智庫幫扶小微企業做大做強。
聯農帶農促增收。以促進農民增收為出發點,積極通過訂單收購、保底分紅、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吸納就業等多種形式帶動小農戶共同發展。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和林地經營權等入股發展五大產業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等多樣化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聯農帶農優勢,構建“龍頭企業帶農民合作社,農民合作社帶種養大戶,種養大戶帶農戶”的聯農帶農機制。通過五大產業建設,有力帶動了農業持續增收,僅連州菜心帶動農民增收4.4億元,西牛麻竹筍增加從業人員約0.7萬人,英德紅茶從業人口達15萬人。
(作者系廣東省清遠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