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以都市田園綜合體鍛造特色產業鏈
時間:2023-06-27 01:00:40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王玉珍 字號:【

  近年來,湖北省武漢市大力推進都市田園綜合體創建工程,建設了強聚集空間和強經濟帶動的多功能復合集聚區,成為鄉村振興“武漢樣板”的標志性工程。通過以點帶面、多點提升、整體發展,全市構建了以都市田園綜合體為核心,“三生同步、三產融合、三位一體”聯動發展的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努力探索出了一條超大城市都市近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效路徑,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和建設農業強國提供了有益經驗。

  主要做法

  圍繞“為何建”,科學謀劃高位推動。強化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了市綜合體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強化規劃引領。市級出臺支持綜合體創建系列文件,明確創建方向,制定獎補標準,強化考核結果;區級結合實際,發揚首創精神,引導各創建主體科學制定綜合體建設規劃、年度實施方案和項目清單。強化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部門協作、市區街三級聯動的工作機制,農業、發改、財政、自然資源、城建、金融等部門各司其職,各區成立區級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各街道成立工作專班,狠抓落實。

  圍繞“誰來建”,多方參與合作共贏。堅持政府引導。各級政府負責政策引導和規劃引領,搭建好用地保障、人才支撐、財政支持等發展平臺。注重龍頭引領。圍繞創建區域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大力引進大項目、大資金、大企業,通過競爭性立項把創建條件最優的市場主體遴選出來,打造綜合體建設主力軍。深化群眾參與。引導、支持綜合體成立種養殖專業、土地股份、勞務合作、資金等農民合作組織,吸引農戶將土地、資金、技術等入股加入合作社,形成“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匯聚專家力量。搭建綜合體交流平臺,邀請農業產業、文化旅游、規劃設計、土地管理等專家加入,定期舉辦座談交流會、業務指導會,為創建工作匯聚智慧力量。

  圍繞“建什么”,挖潛特色集聚資源。挖潛農業資源。綜合體深入挖掘地域特色,選準特色農業產業并規模經營。集聚旅游文化資源。綜合體立足于山水田園資源、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和美鄉村環境、鄉土文化底蘊,大力推進鄉村休閑旅游、農事體驗、果蔬采摘、科普研學、生態康養等產業發展,促進農耕文化、紅色文化等傳統文化傳承。集聚數字信息技術資源。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在綜合體的應用,推動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在綜合體落地。

  圍繞“怎么保”,整合要素強化服務。強化土地保障。市級三部門聯合出臺點狀用地政策,有效滿足綜合體產業融合用地需求,指導綜合體獲批6宗點狀用地,面積280.72畝,價格低于商服用地平均水平。強化資金支持。加強財政支持,市級對綜合體連續3年給予不超過5000萬元的獎補資金,區級1:1配套獎補,共爭取市級獎補資金1.68億元,指導各區整合獎補資金3.25億元。加強金融支持,搭建融資平臺,助力綜合體融資4.29億元。強化科技人才支撐。支持綜合體依托科研院所、市區農業技術機構建立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產業技術專家服務體系,優先安排新型職業農業培訓計劃。

  圍繞“怎么響”,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加強宣傳引導。積極借助網絡、報紙、電視臺等媒體宣傳綜合體,擴大市場和社會影響力,今年已專題報道100余篇。10個綜合體均已開通抖音號、公眾號,拍攝了宣傳片,影響力和知名度大幅提升。策劃豐富活動。組織綜合體在節假日、黃金周、旅游旺季等重要節點,策劃線上直播、短視頻推介、網文推廣等系列活動,吸引游客消費。今年五一綜合體成為市民休假近郊游的“黑馬選項”。創新整體包裝。組織行業專家對市級都市田園綜合體LOGO標識進行專家評審,統一綜合體標識并對外發布。

  創建成效

  “四鏈同構,三產融合”,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樣板。通過資源聚合、功能整合和要素融合,田園綜合體打造成集農林牧漁、加工、餐飲、旅游等行業的三產融合體和城鄉復合體,城與鄉、農與工、傳統與現代在綜合體中相得益彰。綜合體以糧食、水果、蔬菜、茶葉、特色水產和花卉苗木等農業產業為基礎,延長產業鏈、完善供應鏈、提高價值鏈和強化創新鏈,四鏈協同發展,有效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成為激活鄉村經濟文化繁榮的新動能。10個綜合體創建成1個國家田園綜合體、4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2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鄉村旅游景點,引爆出花鄉茶谷“花+茶”經濟,紫薇觀光休閑、科普研學經濟,花博匯花卉展銷、農事體驗經濟,木蘭花鄉夜游、民宿經濟,倉埠靠山生態小鎮康養休閑經濟,景秀大地果蔬采摘經濟,未來家園大健康經濟等增長點,2022年10個綜合體共產出糧食、蔬菜、水果、茶葉、畜禽等農產品4200多萬斤,實現農產品銷售額3.29億元,接待旅游人數81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1.83億元。

  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成為踐行兩山理念的新路徑。將低碳生態、綠色發展理念牢牢根植于綜合體創建,推進生產、生活、生態統籌發展。木蘭花鄉推進水肥一體化應用,園區節水70%,施肥使用減少80%以上,生態環境大幅改善。景秀大地建設2000畝生態園,十幾個專業園區囊括四季果品,成為市內大型商超、重點果脯商店的穩定供應商,年產出蔬菜、水果、畜禽等農產品400多萬斤,其中果蔬采摘100萬斤,游客20萬人次,年產值3000余萬元。創建綜合體為農業綠色發展高質量賦能,為回鄉能人、大學生提供展示三農情懷和雄心抱負的舞臺,為原住民提供豐富就業機會和更好精神及物質生活,為市民、游客提供“詩和遠方”般的田園休閑體驗,農村經濟創收、農業豐收、農民增收,真正實現了“三生共贏”。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成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新載體。武漢市創新實施“三鄉工程”,并在此基礎上深化綜合體建設,以農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權分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為突破口,盤活農村閑置農房、農地、宅基地等資源,用活投入農村的財政、社會、金融等資金,實現綜合體經濟發展、村集體經濟壯大和農民增收致富“三贏”。10個綜合體共流轉土地4.3萬畝,帶動農民就業5800多人,發展共享民宿、共享經濟238戶,組建各類合作社27個,實現農民人均年增收1.2萬元,14個村集體年均增收6.5萬元。

  街道、片區、村黨組織“三級聯建”,成為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新示范。運用共同締造理念,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動廣大群眾共同參與綜合體建設。木蘭花鄉組建杜堂片區聯合黨委,下轄5個行政村、7個黨支部,有效整合杜堂村、崇杰村、北門村的土地、資金、資源要素。未來家園新建鄉村振興紅色黨建館,探索“基層黨校+實訓基地”教學模式,培育優秀技術人才、黨員致富帶頭人、優秀黨務工作者。花博匯探索“黨建+產業發展”“黨建+旅游休閑”等模式,堅持黨建統領,引導農戶、黨員致富能手主動參與旅游開發。紫薇構建“1+2”(運行1項協商議事機制,建立服務清單和協同聯動2項制度)黨建聯盟共商共建議事體系,讓更多民眾共享發展紅利。

  (作者系湖北省武漢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市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