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抓產業持續發力 補短板精準施策
時間:2023-06-27 01:01:53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徐功學 字號:【

  安徽省太和縣現有耕地187萬畝,是全國桔梗之鄉、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太和縣牢牢抓住產業不放松,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培育了興村富民八大產業,為全縣農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一是品牌糧食。全縣建設優質專用小麥40多萬畝。從生產到加工,180多家經營主體參與其中,專育、專種、專收、專儲、專用,全產業鏈發展。尤其是強筋麥面粉加工的“太和板面”,風靡全國,年營銷收入近百億元,成為當地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二是畜禽養殖。全縣常年畜禽存欄:生豬45萬頭、肉牛2萬頭、山羊30萬只、家禽400萬只以上;禽蛋產量在2萬噸以上,肉類總產量12萬噸、畜產品總產量14萬噸左右;畜牧業總產值40多億元,規模養殖比重達79%。三是水產養殖。從養殖方式上來看,有集裝箱養殖、高效循環水養殖、陸基圓桶養殖等。從養殖品種上來看,有水蛭、大鯢、甲魚、泥鰍、豆脆皖魚、觀賞魚等。目前,大鯢養殖場有3家,養殖面積5000多平方米,現有6萬多尾,年產值達500多萬元;甲魚工廠化養殖3個鄉鎮15家,5萬平方米,年產值8000多萬元;觀賞魚養殖1100多畝,年產值2000多萬元;水蛭養殖1000多畝,年產值3000多萬元。四是西瓜。全縣西瓜種植面積在10萬畝以上,年產量在40萬噸左右;縣域內鄉鎮幾乎全覆蓋;目前已經從種子、化肥、育苗、栽培、訂單、經營等,形成了全產業鏈發展的態勢,直接受益農戶達1萬多戶。截至2023年,已經連續舉辦了13屆西瓜節。五是中藥材。全縣中藥材面積有3萬多畝,每年給“藥農”帶來1億多元的收益。主要有桔梗、薄荷、丹參等30多個品種,藥材加工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7家,省級示范合作社2家,省級家庭農場1家,“三品一標”認證中藥材產品8個。六是小青菜。全縣小青菜種植面積約5萬畝,其中設施生產面積約1.5萬畝,露天生產面積約3.5萬畝,設施生產每年可以收獲7茬,畝均純收益在2萬元以上;露天生產每年4至5茬,畝均純收益在5000元以上。小青菜種植主要集中在三堂、苗老集、宮集、阮橋、三塔、桑營等鄉鎮,每年給“菜農”帶來的經濟收益在5億元以上。七是食用菌。全縣5個鄉鎮建設有智能菇房6萬多平方米。主要產品是蛹蟲草和紅托竹蓀。蛹蟲草年產量1500噸,約占全國的1.8%;紅托竹蓀年產量可達2000噸,約占全國總產的1/5。食用菌生產龍頭企業——安徽百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采取“1+N”的模式向外輻射帶動,即“1”個龍頭企業帶動“N”個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成效顯著,太和縣也因此成為安徽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示范縣。八是糯高粱。全縣糯高粱種植面積約4萬畝,全部是訂單生產,主要品種有:紅纓子、五糧紅、濟釀、遼糯、晉雜等。糯高粱畝產在500公斤左右,畝產值2500多元。

  為進一步延伸八大產業鏈條,快速補上產業發展的短板。2021年至2023年,全縣20個鄉鎮實施了62個“銜接資金”到村項目,建設廠房13萬平方米;冷庫90個,18萬立方米;烘干設施48個,日處理2800多噸;倉儲21座,9萬立方米;甲魚養殖恒溫室1萬平方米;智能菇房6萬多平方米;養魚集裝箱200多個;電商直播間6個;晾曬場7000平方米。為全縣八大產業快速補上生產設施、配套設施和附屬設施建設的短板。

  “銜接資金”到村項目的實施,一是壯大了村集體資產,快速增加了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二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輕裝上陣、輕資產運營,解決了“想干干不了、干不好”的難題;三是鎮村兩級“想干沒錢干”的難題得到有效解決;四是增加了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拉動了社會資本的參與,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五是構建了鄉村振興產業帶動示范的平臺,為“種養一起抓,糧肉一起抓,頭尾一起抓”,推動“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奠定了強鏈、延鏈、補鏈的基礎。

  (作者系安徽省太和縣農業農村局研究員)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