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紹興市新昌縣 全域推進 全鏈發展 全景共享
時間:2023-06-27 01:14:00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 字號:【

  紹興市新昌縣位于浙江省東部,面積1213平方公里,人口42萬,地理特征“八山半水分半田”。近年來,新昌縣認真學習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千萬工程”取得扎實成效,推進全省縮小收入差距領域共富試點“五大專項行動”,不斷提高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備度、人居環境的舒適度、公共服務的便利度。二十年來,新昌縣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從7790.78萬元增加到4125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5287元增加到39127元,城鄉收入比由2.53:1縮小至1.83:1。入選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省首批試點名單(縮小收入差距領域),相繼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省深化“千萬工程”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工作優勝縣等稱號。

  守護“綠水青山”,全縣域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深化“千萬工程”建設的基礎性、先導性工作。近年來,新昌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興縣”戰略,緊扣黨的二十大“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深化農村生活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聚焦桿線序化、降圍透綠、村道提升新“三大行動”,把人居環境先發優勢轉化為領先勝勢。一是下好環境整治“先手棋”。先后開展改水、改路、改廁、改房、拆舊“四改一拆”村莊整治行動,治臟、治臭、治亂,提升美麗鄉村“三治一提升”行動、農村生活污水專項治理行動、“一分兩清三化”農村人居環境“三個更加”整治提升行動等,建立“縣-鄉-村-戶”四級聯動一體化機制,創新“盲盒式”人居環境督查機制,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比賽活動。重點打造一批具有“新昌氣質”的美麗鄉村精品村,成功創建全國文明村2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鄉鎮10個、特色精品村33個,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示范村2個,3A級景區村32個、省級未來鄉村4個。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工業廢氣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和農膜回收行動,優化生產布局,加強養殖業污染防治,全面護航農業生產安全及綠色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2022年全年PM2.5平均濃度22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全市第一。實施生態修復,挖掘人文景觀資源,成功創建黃澤江、左于江、小泉溪等12條省級美麗河湖,創建長度119.18公里,累計投入美麗河湖水利資金約5.19億元。三是擦亮“兩山”轉化金名片。依托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資源,培育壯大休閑度假、旅游觀光、農耕體驗等多元產業。鼓勵農戶、新型農民、村集體、社會資本等4類主體積極參與打造閑置農房,探索農房激活新政策,大力發展高端民宿、精品咖啡店等新業態,2022年全縣已累計引入社會資本2.8億元,激活閑置農房199幢。擴面打造澄潭江未來鄉村示范帶,串聯城區、景區、園區,成為“人產城文景”深度融合的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澄潭江共同富裕(未來鄉村)示范帶入選全省新時代美麗鄉村共同富裕示范帶,已形成“梅棠雅集”和“下巖貝·金山上”兩大片區化主題品牌IP。

  激活“沉睡資源”,全鏈條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產業振興是深化“千萬工程”建設的重點,也是高水平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近年來,新昌堅持系統思維、系統觀念,激活閑置資源,加快形成城鄉融合發展、農民逐步共富的良好局面。一是一葉創百億。實施精品茶“五統一”管理,打造“茶產業大腦”,推出生態標簽、溯源秤,實現從茶園到茶杯的全流程溯源可控。有機融合茶種苗、茶生產、茶商貿、茶機械、茶旅游、茶文化,推動茶產業二次創業。茶產業鏈總產值近百億元,實現18萬茶農人均年收入近萬元。“大佛龍井”連續14年入選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品牌價值達50.04億元。二是一山結金果。積極探索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通過“林地流轉、規模開發、市場化經營、金融扶持、期權兌現、紅利共享”模式,用價值高、增值快的香榧推動30萬畝低效林提質增效,創新村級入股經營機制,各村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以“現金+綠色期權資產包(房產、山塘水庫、山林等使用權)”等額入股國有公司,通過公司生產經營利潤的層層分紅,讓農民變“股東”,經濟薄弱村由“接受捐贈”變“經營致富”,實現村村同興、村村共富。目前已連片流轉低效林地6.8萬畝,種植名貴林3.5萬畝,總投資額2.8億元。根據目前價格評估,進入香榧產果期后,每年香榧果收入達10億元,可帶動經濟薄弱村每村增收10萬元,帶動入股農戶每戶增收1萬元。三是一品亮優選。立足“高精尖”名優特產,打造“新昌優選”公用品牌。“新昌優選”立足農產品、囊括名優品,全面整合了新昌豐富的農特產,嚴選生態綠色農產品,目前49家企業60多款產品已入選,主要包括大佛龍井、小京生、年糕胖、香榧、香薯干、新昌炒年糕、絲綢和同興老字號等名優特產。強化基地建設,建設新昌縣峰味食品有限公司,專業生產特色農產品鏡嶺倒篤菜、玉米餅,計劃鏡嶺倒篤菜年生產量5萬斤、玉米餅2萬包。

  聚焦“城鄉一體”,全景式推進公共服務優質共享

  依靠人民,共建共享和美鄉村建設成果,是深化“千萬工程”建設的落腳點。新昌縣堅持以為群眾服務為宗旨,以提升縣域承載力為突破口,城鄉一體推進、融合發展,精心謀劃落實服務措施,有效推動鄉村治理。一是建設“鄉理鄉親”集市,便利低保殘疾老人。助力提升“浙里康養”幸福頤養品牌,采取“財政出一點、集體補一點、慈善捐一點”的模式,開設“鄉理鄉親”服務集市,以“固定+流動”模式為全縣7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低保殘疾人免費開展理發服務,并衍生健康咨詢、家電維修、公益宣傳、矛盾糾紛調處等服務,破解山區群眾因交通不便、基礎配套滯后帶來的系列難題,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設立“鄉理鄉親”公益基金專項用于服務集市運營補助,截至目前企業定向捐贈和個人捐贈公益基金累計249.9萬元,2022年全縣建成運營183個服務集市,日均服務1000人次,2023年新增100個服務點位,打造四個不同服務模式和主題的提質擴面試點。二是滿足“文化養老”需求,豐富農村老人精神生活。實行“安全保障”一件事,為全縣80周歲及以上空巢老人安裝煙感、一鍵呼叫器等智能設備,集成“一鍵呼叫”“96345”熱線等功能,全方位守護農村孤寡老人的居家安全。著力推進老年大學、老年學校和老年學堂三級老年教育網絡,在鄉鎮集中梳理出一批可供整合的黨群服務中心、文化禮堂、養老機構、成校等場所。同時,整合當地民俗博物館、非遺館、紅色教育基地、產業基地等開設第二課堂80多個。截至目前,全縣共有2家縣級老年大學,12所鄉鎮級老年學校,101所村級老年學堂,吸納老年學員由原來的2000人增加至1.5萬人。三是聚焦“源頭治理”,實現家門口排憂解難。統籌推進清廉村居建設,打造清正鄉村治理環境,加強農村法治建設,深入踐行領導干部“下訪接訪”的“浦江經驗”,大力推進“浦江經驗+鎮街源頭治理品牌”融合共生發展,全力構建良好的信訪生態。近年來,依托“紅柿子”“和為美”“鏡緣匯”“賢助力”“握手言和”“小將老娘舅”等“12+N”縣域源頭治理品牌的社會治理力量,充分挖掘了商會、新鄉賢、老黨員、老干部的調解優勢,以“綜合之智”形成了“綜合之治”,有效減少了“初轉重”“重轉積”,一次性化解率和群眾滿意率分別提升至97.7%和99.1%,在信訪源頭治理上取得了積極成效。

  (紹興市新昌縣農業農村局供稿)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