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金華市金東區 厚植綠美底色 走好生態惠民路
時間:2023-06-27 01:15:30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 字號:【

  近年來,金華市金東區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激活綠色生態經濟,有效助力美麗鄉村建設,2003年,被列為全省“千萬工程”的首批試點區;2004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全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作現場會上點贊金東區雅里村;2008年,全省“千萬工程”現場會在金東區召開;2009年在全市率先完成“整區整治”;2013年被評為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區;2018年成功創下省美麗鄉村示范區,走出一條因村制宜、強村富民的特色發展之路。

  以規劃引領為驅動

  打造產村融合新樣板

  緊扣都市區大花園的定位,以花卉苗木產業“一軸兩翼三組團”的空間結構為基礎,梯次推進花木盆景特色小鎮、和美鄉村、多彩田園建設,先后編制了美麗鄉村及村莊布局、中心村建設、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特色文化村落保護與發展等規劃,同時制定了升級版建設規劃和精品線概念性規劃,形成了“1+4+2”規劃體系。一是完善機制,以產村融合的系統觀念推進美麗城鎮、和美鄉村、美麗庭院、美麗園區、美麗風景線“新城五創”工作,每月召開現場會、匯報重點工作進展,區人大、政協依托專題詢問、“一村一委員”等工作機制做好監督指導,形成合力。二是資金保障,堅持把以產業發展推動和美鄉村建設作為工作重心、投入重點,制定“生態立區”政策意見,三年安排6億元以上扶持資金,持續深化“千萬工程”,發展“美麗經濟”。三是聯建聯動,打造八仙積道、金佛飄香、詩歌桃源等一批最美共富帶,有效實現區域內資源共建共享、發展互促互進,推動形成“千村引領、萬村振興、全域共富、城鄉和美”格局。在嶺下鎮打造的八仙積道共富帶共投資2億元,覆蓋人口3000余人,包括坡陽古街風貌提升、鄉土大地稻田公園建設等24個子項目。項目已被列入省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和深化“千萬工程”重大項目庫,預計3年可帶動片區增收超1.3億元,新增就業千人以上。

  以特色產業為驅動

  打開“兩山”轉化新通道

  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依托金義都市區國家級森林城市群建設成果,大力發展花木盆景產業,通過做活“花木文章”激發“美麗經濟”,實現從主打喬木“單品牌”到精品樹、造型樹、盆景花卉“多元發展”,從路邊散賣到以澧浦綠化苗木、曹宅樹樁盆景、赤松佛手為亮點的“一軸一帶三心三線”產業集聚,從線下銷售到“互聯網+”線上線下同步營銷等三大轉型,連續20年舉辦中國(金華)花卉苗木交易博覽會,先后獲得“中國花木之鄉”“中國佛手之鄉”“中國苗木盆景之鄉”“浙江省花卉強縣”等榮譽稱號。其中,以佛手產業為代表的“庭院經濟”已成為全區推動強村富民的有效途徑,如赤松鎮成立“佛手產業振興”共富聯盟,通過搭乘農旅快車,組織項目招商等方式,先后投入財政資金800萬元,撬動社會資本投資2000萬元,在北山口村打造占地120畝的現代化佛手精品種植基地,使佛手產業從單純的盆景、果實銷售向精深加工、文化創意、休閑觀光拓展,果農低小散的種植方式逐漸向規模化生產轉型,2017年到2022年間,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萬元提升至6萬余元,村集體收入從不到10萬元提升至120余萬元,年均帶動周邊6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同比增幅15%以上。同時,按照“田園景區化、景村一體化、旅游全域化”要求,把金東作為一個大景區來建設、經營和管理,依托萬畝樹樁盆景園、萬畝桃花園,實施曹宅浙江盆景文化園、澧浦花木城、盆景長廊風景線、錦林佛手文化園等文旅項目,打造孝順鎮等花木鄉鎮景觀帶、生態旅游度假區、特色旅游村等旅游景點,發揮生態優勢,推動鄉村變景區、民房變民宿、田園變公園,基本實現依托美麗鄉村建設發展全域旅游,助推美麗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獲評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區。

  以環境整治為驅動

  建設全域美麗大花園

  圍繞“全域美麗、全面小康、全民幸福”目標,重點做好“三篇文章”,變一處美為處處美、全域美。做好點上出精品文章,以供水全保障、污水全處理、水系全連通、垃圾全分類、庭院全美化、路燈全亮化、道路全硬化“七個全”為標準,美麗鄉村達標創建覆蓋面達100%。出臺以發展庭院經濟為核心的美麗庭院創建三年行動方案,從2019年開始,3年投入1.2億元,創建美麗庭院示范村40個,達標村120個,美麗庭院3萬戶,江東鎮南下王村、曹宅鎮上目宋村獲評省“美麗庭院特色村”。做好線上是風景文章,堅持基本民生向品質民生轉變,融合最美景觀、產業興旺、文化傳承、生活富裕,打造6條美麗鄉村風景線,形成了詩歌桃源桃花十里,蔬果香堤花漫江堤,綠廊苗海苗木成林等特色景觀。做好面上可示范文章,堅持標本兼治、破立結合,全區所有鄉鎮(街道)通過無違建驗收,450萬方“赤膊墻”全部進行整治,垃圾河黑臭河100%消滅、污水處理設施100%正常運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00%覆蓋、禁養區內“低小散”養殖場(戶)100%拆除。

  以增進福祉為驅動

  打造共同富裕新樣板

  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資源相連原則,重點建設赤松、曹宅等7個鎮街,高質量打造“希望田野”“紅領智造”兩條共富示范帶,實施攜“手”共富、盆景綠廊等11個特色黨建聯建項目,覆蓋61個村社,86個共富項目有效實現項目集聚、產業集群、發展集勢。曹宅鎮依托“盆景綠廊”產業集聚優勢,在雅里村試點“閑田共享”模式,盤活閑散農地40余畝,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72萬元,通過“一地創新、全區共享”,帶動全區2.15萬畝“兩非”整治農田實現“再就業”。澧浦鎮“浙澧有嬉”黨建聯建以灣塘村為核心,聯動周邊12個“同質”村,在積道山腳開設“紅領共富集市”,通過黨建引領,各聯建村黨組織書記現場吆喝特色農產品,兩天時間吸引游客2萬余人,實現銷售收入11萬元,帶動13個村拓展共富思路。

  (金華市金東區委農辦供稿)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