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持續擦亮“千萬工程”金名片 全面打造鄉村振興浙江樣板——專訪浙江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王通林
時間:2023-06-27 01:17:00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周嶸 楊宗輝 字號:【

  “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簡稱“千萬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20年來,浙江持之以恒、鍥而不舍深化“千萬工程”,推動全省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成為農業現代化進程最快、鄉村環境最美、農民生活最優、城鄉發展最協調的省份之一。

  浙江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作為“千萬工程”牽頭單位,承擔著總體謀劃、統籌推進、組織協調、督促落實等重任。值此“千萬工程”實施20周年之際,本刊就浙江省實施“千萬工程”的經驗體會,專訪浙江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王通林。

  記 者:“千萬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實施20年來,造就了浙江萬千美麗鄉村,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受到廣大干部群眾發自內心的贊嘆與感恩。您認為浙江推進“千萬工程”有哪些實踐路徑,產生了怎么樣的深刻變化?

  王通林:20年來,浙江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道路奮勇前進,深入實施“八八戰略”,推動“千萬工程”持續向縱深邁進,走出了一條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的浙江路徑。回顧“千萬工程”實施20年的實踐,主要是在“六美”上做文章、下功夫、促實效:

  一是聚焦整體大美,串珠成鏈打造鄉村詩畫圖景。堅持城鄉一體編制村莊布局規劃,建立健全“村莊布點規劃+村莊規劃+村莊設計+農房設計”聯動機制,點線面結合開展美麗鄉村“聯創聯建”,建成美麗鄉村示范縣70個、風景線743條、示范鄉鎮724個、特色精品村2170個、美麗庭院300多萬戶,形成“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鎮一天地、一線一風光、一縣一品牌”的浙江美麗大花園。

  二是聚焦環境秀美,精雕細琢提升鄉村整體風貌。強勢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聯動打好“五水共治”“四邊三化”“三改一拆”等組合拳,實施農房改造、管線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動,以繡花功夫推進鄉村微改造、精提升,系統整治和修復鄉村生態環境,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居全國第一,天藍、地凈、山綠、水清成為浙江鄉村最顯著標志。

  三是聚焦產業富美,“兩山”理念推動農村民富村強。打好以集體經濟為核心的強村富民鄉村集成改革組合拳,實施鄉村產業“十業萬億”行動和農業全產業鏈“百鏈千億”工程,建成82條產值超10億元農業全產業鏈。加快推動美麗成果轉化為美麗經濟,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農民收入從2003年的5431元增長至2022年的37565元,連續38年居全國省區第一。

  四是聚焦鄉風淳美,以文化人革新鄉村人文風尚。堅持塑形和鑄魂并重,持續涵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建成農村文化禮堂1.98萬家,2783個歷史文化村落和一大批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得到搶救性保護,成功舉辦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構建以黨建為統領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實施萬村善治工程,創建善治示范村10530個。

  五是聚焦生活甜美,共建共享筑牢鄉村幸福基石。深化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著力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同規同網、互聯互通,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并軌,農村“30分鐘公共服務圈”“20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度超98%,城鎮化率達到73.4%,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03年的2.43縮小到2022年的1.9。

  六是聚焦數智賦美,未來引領激發鄉村內生活力。啟動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未來鄉村建設,以“一統三化九場景”為引領打造鄉村未來數智生活圈,先后開展三批687個未來鄉村創建。構建“鄉村大腦+浙農系列應用”建設路徑,創新打造“浙農富裕”“浙農經管”等一系列數字化應用,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連續4年居全國第一。

  記 者:“千萬工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浙江的生動實踐,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的生動體現,其中蘊含著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理念方法。您認為,“千萬工程”20年的發展歷程,這之中蘊含著怎樣的精髓要義和理念方法?

  王通林:“千萬工程”是浙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礎工程、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龍頭工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工程、造福千萬農民的民心工程。我們在實踐中感到,主要有6個方面的經驗啟示:

  一是領袖擘畫、戰略統領是根本指引。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以廣闊視野、非凡魄力等擘畫實施“千萬工程”,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遠見卓識、為民情懷和責任擔當,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的深厚感情、深刻關切和深入思考。“千萬工程”之所以取得偉大成就,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確立的好思路、形成的好做法、打下的好基礎,在于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略擘畫、關心厚愛和關懷指導,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二是人民至上、共建共享是基本立場。“千萬工程”源于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厚農民情結和真摯為民情懷。在“千萬工程”推進過程中,我們堅持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把群眾滿意度作為工作成效的最高評判標準,教育引導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共建美好家園,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

  三是調查研究、問題導向是關鍵手段。針對當時浙江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的情況,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深入調研、總結提升之前經驗做法的基礎上謀劃部署“千萬工程”。浙江始終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的工作方法,以調研開局、以調研開路,在每次深化“千萬工程”作出重要決策部署前,圍繞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增進民生福祉等關鍵問題,由表及里科學分析,找到問題結癥所在,形成符合實際情況、客觀規律和科學精神的頂層設計。

  四是久久為功、守正創新是制勝法寶。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保持工作連續性和政策穩定性,每5年出臺1個行動計劃,每個重要階段出臺1個實施意見,推動“千萬工程”內涵不斷深化、外延不斷擴展、成果不斷放大,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到“千村精品、萬村美麗”再到“千村未來、萬村共富”,成為了接續奮斗不停歇、鍥而不舍抓落實的典范。

  五是機制創新、要素集成是重要支撐。浙江始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

  “充分動員各種資源和各方面的力量”的工作要求,加強“千萬工程”機制和要素保障,實現常態長效、走深走實。建立黨政主導、各方協同、分級負責的實施機制,各級建立“千萬工程”協調小組,黨委農辦協調抓總、組織推動,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分工協同。建立規劃先行、標準規范、技術保障的引導機制,全域編制規劃,出臺系列標準,嚴控建設質量。建立要素跟進、長效運行、成果轉化的保障機制,20年來各級財政整合投入“千萬工程”資金近3000億元,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超5000億元。

  六是系統思維、統籌推進是科學方法。牢固樹立系統思維,堅持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協同推進,“美麗鄉村、人文鄉村、善治鄉村、共富鄉村、數字鄉村”“五村并進”集成統籌,鄉村規劃、建設、管理、經營、服務“五位一體”全程聯動,推動“物的現代化”與“人的現代化”一起抓、美化環境與強村富民一起抓、基礎設施硬件和公共服務軟件一起抓。

  記 者: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新征程中,堅持和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徑,浙江將從哪些方面發力?

  王通林:浙江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堅決扛起“千萬工程”發源地和率先實踐地的使命擔當,在深入實施“八八戰略”、以“兩個先行”打造“重要窗口”的大場景下,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堅持和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全力繪就“千村引領、萬村振興、全域共富、城鄉和美”新畫卷,以推進“千萬工程”新成效為鄉村全面振興和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浙江新貢獻。重點抓好“五個新”:

  一是塑造鄉村風貌新氣質。全省域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施農房改造、管線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動,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促進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有機融合,加快構建“整體大美、浙江氣質”的鄉村風貌。

  二是激發產業興旺新動能。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持續推進科技強農、機械強農,實施現代農業園區等六大“百千”工程,大力發展“土”“特”“產”,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全力打造高效生態農業強省,推動農業現代化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三是跑出城鄉融合新速度。全景式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統籌做好“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加快提升縣城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持續提高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完善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政策體系,全面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四是譜寫共同富裕新篇章。全鏈條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以縮小“三大差距”為主攻方向,打好強村富民鄉村集成改革組合拳,實施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促進農民創新創業帶動廣泛就業,加快推進農村“擴中提低”改革,確保集體經濟、農民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均衡水平持續領跑全國。

  五是引領文明善治新風尚。全過程加強鄉村社會治理,把自上而下的“浦江經驗”和自下而上的“楓橋經驗”結合起來,健全黨建統領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現代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涵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