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短板
時間:2023-06-27 01:10:07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劉唐 字號:【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直接關系到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建設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自2018年以來,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我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但仍然存在短板弱項,需科學研判與分析,采取針對性措施補短板、強弱項,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斷提升。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開展以來,各地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廁所糞污和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村莊規劃管理為重點方向,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項舉措,實現了農村由臟亂差向干凈整潔的轉變。

  截至目前,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3%,90%以上自然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收運處理,全國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農村從普遍臟亂差轉變為基本干凈整潔有序。下大力氣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農村生活基礎設施大幅改善,全國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車,各地區立足實際打造了5萬多個不同類型的美麗宜居村莊。

  在環境整治提升過程中,農村地區已經初步建立了管理和保護人居環境公共設施的運行管理機制。例如有的地方采用PPP模式,通過政府購買補貼、社會資本投入、第三方組織運營方式將農村地區人居環境設施管護推向市場,引入更加專業化的管護人員完成運行管護工作。此外,通過政策宣講、培訓宣傳等,農民群眾認識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僅可以改善村莊環境,還有利于促進衛生健康。特別是各地通過村莊清潔行動、廁所改造和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降低了疫病傳播風險。

  短板弱項仍存在

  基礎不強,區域發展尚不平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主要包括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莊清潔行動四項基礎建設內容。但是基礎還不強、區域發展不平衡。中西部特別是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地區底子薄、欠賬多,任務艱巨。同時,因缺乏科學規劃、適用性不足,一些地方農村私搭亂建依然沒有得到整治,有的地方盲目推廣某些經驗模式,造成適用性差的問題,比如照搬城鎮污水處理的復雜工藝等,此外還不同程度存在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

  農民主體意識不強,內生動力有待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既靠“人管”,更靠“自律”,農民是農村人居環境的參與者、受益者,更是整治主體。但是許多地方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當成上級下達的任務,政府包攬太多,一味“自上而下”地推動實施,把農民當成局外人,如簡單粗暴地“一拆了之”,以“給錢給物”代替整治,設施建設質量參差不齊,產生了許多“水土不服”“徒有其表”的浪費現象。有的農民認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政府的事,有的農民受傳統生活習慣和衛生環境意識影響,垃圾亂丟亂扔、污水亂潑亂倒,農民的主體意識不強,人居環境整治內生動力不足。

  資金不足,投資來源相對單一。首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歷史欠賬多,公益性強,整治及后續運行管護資金需求量大,特別是農村排水設施和生活污水治理資金需求更大,投入不足。其次是許多地區地方財政緊張,農村集體經濟萎縮,一些村莊沒有集體收入,有的甚至連公共設施建設和綠化用地等都難以提供。第三,投資模式單一,目前投資方式主要是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資金投入方式來源單一導致易出現基礎設施配套不足或質量低劣的現象。最后,后續管護運行資金存在一定短缺,導致出現“重建輕管”現象。

  機制不完善,長效管護仍需加強。一是一些地方部門在具體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存在依法依規、政策機制、監管力度、評價考核、獎補措施等與頂層設計銜接、配套不完善的問題。二是保障機制不夠完善,有省區市倡導PPP模式,但并未出臺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三是在廁所改造、生活污水處理、廢棄物收集處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控等工藝技術模式上缺乏經濟、科學、高效和持續的技術保障機制。

  對策建議

  注重科學規劃,切實因地制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促進村莊形態與自然環境相得益彰。注重科學規劃、系統整治,做到規劃先行,編制好村莊布局和建設規劃,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農村不同自然稟賦、不同經濟條件、不同鄉風民俗的差異性,實行分類指導。注重環境整治與產業發展平衡,統籌鄉村特色與文化傳承,推進示范帶動,探索創造適宜模式。要量力而為,堅持穩扎穩打、久久為功。分類別、分年度、分階段逐步實施,先從解決農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環境臟亂差以及其他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入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確保整治工作扎實推進。

  發揮農民主體,促進多元參與。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必須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明確主體責任。一是要建立政府、村集體與村民的共謀、共建、共管、共享機制,動員村民投身美麗家園建設,保障村民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二是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頭雁”作用。要加強基層治理,關鍵要靠一個凝心聚力、一心為民的基層黨組織,必須始終把黨建工作貫穿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全過程。三是發揮好村民自治的作用,通過村規民約、宣傳、教育、動員,強化村民環境衛生意識,提升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四是引導企業社會積極參與。創新利用稅收、貸款、土地、產業等政策,引導企業、社會組織等力量支持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

  拓寬投入渠道,強化資金保障。一是建議各級財政應優先保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任務,明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專項資金,賦予縣級統籌整合涉農資金更大自主權。二是培育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支持通過土地流轉、農村電商、旅游農業及新型產業等方式增強農村集體收入來源。三是創新市場化投融資渠道。探索引進企業、社會組織、村民個人等多方籌資模式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保障好投資人的收益。四是探索相關收費制度。在一些條件成熟、配套設施完善的農村,可參考城市物業收費方式,探索適度收取自來水費、生活垃圾處理費等方式,同時也可以倒逼污水、垃圾源頭減量化。

  加強共建共治,確保長效管護。一是深入學習借鑒“浙江經驗”,探索“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資助、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共建共治機制,堅持先建機制、后建工程,探索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運營機制,確保各類設施建成并長期穩定運行。二是強化“五級書記”齊抓共管責任,特別是落實縣、鎮、村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導責任,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強化全過程監督考核激勵,切實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三是完善科技支撐機制。因地制宜地應用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技術,在工藝技術模式選型、設施設備專業化運維、環境跟蹤監測監管、村容村貌監督、村莊安全監控等方面開展示范應用,形成常態化運行管護。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