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全國農技中心黨委與種植業管理司黨支部赴河南安陽聯合舉辦“感悟紅旗渠精神 探索黃河流域節水增糧新路徑”主題黨日活動。主題黨日堅持把“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主題教育總要求貫穿始終,黨員干部共同感悟紅旗渠“源頭活水”的精神力量,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
走進紅旗渠,傳承紅色基因,感悟共產黨人“多壯志”。弘揚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是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源泉。在紅旗渠紀念館,聆聽林縣人民自強不息、戰天斗地的動人故事,身臨其境感受共產黨員“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豪邁樂章,感悟“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在分水閘前重溫入黨誓詞,做出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的莊嚴承諾,讓黨員干部走進紅旗渠現場進行了一次跨越時空的歷史對話、一次穿透人心的思想碰撞、一次錘煉品格的黨性教育。在紅旗渠干部學院“圍爐”研學,結合紅旗渠現場參觀和輔導講座,黨員干部第一時間交流碰撞所見所感所悟,進一步堅定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達到“以學鑄魂”的效果。
走進課堂里,感悟紅色精神,探尋增產增效“金鑰匙”。主題教育重點在“學”,主題黨日結合理論學習,推動黨員干部努力學出堅定信仰、學出能力素養、學出使命擔當。邀請河南省委黨校張永剛教授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詳細講解了如何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召開黃河流域節水增糧研討會,河南農業大學小麥專家郭天財教授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的糧食記憶和三農情懷,講解了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及其對保障糧食安全的重大意義;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教授深入分析了黃河流域糧食生產及農業用水情況,提出“藍水、綠水”統籌考慮、“實體水、虛擬水”一體研究、“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推進的整體思路,為指導黃河流域節水增糧提供理論依據。黨課學習和專業研討緊密圍繞黨中央三農決策部署和部黨組重點工作,積極探索以有限水資源支撐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的真辦法、實舉措,達到“以學增智”的效果。
走進田地間,投身紅色事業,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研討活動之后,黨員干部赴河南省安陽縣節水增糧技術示范區,觀摩高效節水灌溉模式。在田間地頭,大家看到的是中原糧倉麥浪滾滾,聽到的是農民群眾豐收在望的喜悅之情,感受到的是三農工作者的自豪和責任。黨員干部紛紛表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的諄諄囑托,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立足崗位職責,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貢獻智慧力量,達到“以學正風、以學促干”的效果。
(來源:全國農技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