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回信,充分肯定同學們“自找苦吃”的精氣神,希望同學們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倳浀幕匦艦樾聲r代三農青年成長成才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關鍵靠改革。當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整體邁進了世界第一方陣,但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面對2億多分散經營的農戶,科技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仍有待加強??萍夹≡和ㄟ^把農業專業研究生長期派駐到農業生產一線,不僅培養出知農、愛農、興農的農業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還探尋出了一條農業科技助力小農戶發展的新模式。中國廣闊的鄉土大地正是青年施展才干的時代舞臺,新時代青年要主動擔當,扎根一線“找苦吃”,將論文寫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幫農民挑穩“金扁擔”。
要敢于吃苦。農業生產的特點決定,選擇了服務三農就要有吃苦的勇氣。農業科技服務小農戶沒有捷徑可走,必須要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光靠講課、跟著去地里操作,農民對新技術掌握得不牢,只有跟著干一個季節,老百姓才能融會貫通,幾年后都不忘。要給書本上的知識“擠擠水”,得到知識“干貨”,就要補上社會實踐這一課。“自找苦吃”,不是被動吃苦,而是要主動在困難中調整心態、磨煉意志。面對條件艱苦的外部環境,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勁頭。艱苦的環境沒有打敗科技小院的學生,反而讓他們更加自信。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年投身鄉野、深耕基層,為三農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他們“文”能埋頭鉆研書籍資料掌握最新技術,“武”能抬腳下地種田,靠的就是在鄉土中國深處“找苦吃”的精氣神。
要善于找苦。不同年代,吃苦的含義是不一樣的。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F在,農業農村仍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短板。“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農情決定,建設農業強國不能簡單照搬國外模式,而要走自己的路。投身服務三農,不僅要敢于吃苦,更要善于找苦。青年要成為鄉親們的知心人,要了解農業生產需求和農民實際困難,深入到鄉親們身邊找差距,找進步的空間。善于找苦還要求青年要有思路、有辦法。找苦的目的是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為了讓未來的農民少受苦。青年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填補農業領域前沿科技服務與實際農業生產需求之間的空缺,填補市場需求與農戶生產經營之間的信息差,讓最前沿的科技、最先進的理念真正在農村扎根,讓鄉親們得到好政策、新技術帶來的實惠,擁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樂于吃苦。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樂于吃苦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高貴品質??嘀凶鳂肥且驗橛惺斋@。“自找苦吃”,不是盲目吃苦,而是要理論聯系實際,在農業生產實踐中得到科研突破創新的靈感和思路。環境越是艱苦,要鉆研的問題、要解決的困難越多,收獲就越大,生活也就越充實。以苦為樂更是因為有情懷。新時代青年不僅要有干事創業的激情,更要有知農愛農的情懷。他們不一定來自鄉土,但一定由衷地熱愛鄉村。只有熱愛,才會累也不說累,苦也不言苦,才能持之以恒,終必有成。這份深厚的情感既來自于鄉土深處農耕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也來自于對偉大農民無私奉獻的敬意與感恩。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在逐夢鄉野田園的道路上,相信新時代中國青年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