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墾是國有農業經濟的骨干和代表,是推進農業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只有持續推進農墾改革、不斷壯大農墾力量,才能更好地履行農業“國家隊”的職責使命。
早在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就明確提出,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為全面了解掌握各地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成果,從2021年開始,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組織開展了農墾現代農業企業集團競爭力評估工作,委托第三方機構對農墾企業集團的競爭力進行量化評估,評出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農墾現代農業企業集團,其中光明食品集團、江蘇農墾集團、北大荒農墾集團、廣東農墾集團、首農食品集團、天津食品集團、海南農投集團、云南農墾集團名列前八,成為新時代新征程上農墾加強自身建設的生動寫照。
這些集團為何能在競爭力建設上成為“優等生”?在建設農業強國的新征程上,農墾如何發揮自己的力量?記者將從供給保障、科技裝備、經營體系、產業韌性、競爭能力五個方面為您解碼強國路上的“農墾力量”。
看供給保障
——當好“國家隊”,
牢牢端穩“中國飯碗”
四月春耕天,“突突突”聲在農場大田里回蕩,北大荒集團黑龍江建設農場有限公司拉開了春耕生產的序幕。一臺臺大馬力機車在田間來回穿梭,進行著分層定量施肥作業,為即將播種的玉米、大豆地號補充“營養套餐”。2022年,公司實現了大豆平均畝產460.7斤,玉米平均畝產1680.9斤,分別較周邊地區高50~100斤和120~200斤,糧食總產12.46萬噸,有力帶動了職工增收、企業增效。
這只是北大荒集團穩糧擴豆保供給的一個縮影。2022年北大荒集團大豆種植面積1381.6萬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4566.8萬畝,總產量達到451.3億斤,糧食總產連續12年超400億斤,70多年來年來累計為國家交售商品糧超1萬億斤,是當之無愧的“中華大糧倉”。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各農墾集團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全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江蘇農墾年供應商品糧超過20億斤,相當于全省8500萬人一個月的口糧;首農食品集團、光明食品集團、天津食品集團“食”力守護市民餐桌,其中光明食品集團提供了上海市場80%的鮮奶、70%的蔬菜、60%的小包裝品牌大米、40%的肉類,對全市保供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海南農墾、云南農墾、廣東農墾聚焦立本之基——橡膠,當好戰略資源保障者,其中海南農墾2022年橡膠貿易量突破310萬噸,占全球天然橡膠消費量的22%,主要生產指標居全球首位。
放眼整個農墾,近年來全國農墾糧食產量持續穩定在700億斤以上、糧食商品率超過85%,棉花和天然橡膠兩大重要農產品產能保持在200萬噸和30萬噸水平以上。2022年,農墾糧食總產764億斤;大豆比上年增加44%,總產292萬噸、占全國總產的14.4%,保供能力不斷增強。
歲月靜好默默守護,國有需要挺身而出。作為農業“國家隊”,農墾集團始終牢記使命擔當,在國家關鍵時刻主動請纓、召之即來,自覺擔起保障供給的重任。首農食品集團為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建黨100周年慶典、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歷年全國兩會、夏冬季奧運會等重要活動提供食品保障服務;海南農墾為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供應鋪設賽道所需的橡膠木材;光明食品集團作為東道主企業連續服務五屆進博會。新冠疫情期間,北大荒集團各生產企業開足馬力,積極組織貨源、增加供給,支持抗擊疫情;云南農墾集團積極承接本省捐贈農產品支援湖北省采購運送專項任務,組織捐贈蔬菜、肉蛋、水果、牛奶等農產品,馳援湖北戰“疫”;首農食品集團沿環京省際交界處建設3個生活必需品進京中轉站,全力推進應急蔬菜進京貨源組織、物資中轉等各項工作,確保首都市民“菜籃子”供得上、供得好……
“農墾要繼續強化供給保障,突出糧食安全、天然橡膠資源安全、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等重點領域、重要產品,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加快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優化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拓展多元食物供給,打造一批有效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的大基地大產業。”農業農村部農墾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看科技裝備
——注入“科技芯”,
“慧”育種“慧”發展
春耕備耕時節,北大荒墾豐種業江川農場分公司十分熱鬧,來訂購種子的客戶絡繹不絕。墾豐種業主營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種子,是首批“育繁推一體化”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墾區內供種覆蓋率已經接近90%。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實現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種子是根本。以墾豐種業為主體,北大荒集團所屬農墾科學院聯合全國高校科研院所,開展了農作物和畜禽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重點圍繞大豆、玉米、水稻等五大作物開展自主優良品種選育,布局建設了國家寒溫帶基因庫、種質資源庫、生物育種關鍵技術平臺、生物種業智能大數據平臺、種業檢測與測試平臺,強化育繁推一體化商業化育種體系建設,打造種業創新高地。
由北到南,在位于黃海之濱的江蘇農墾,集團大華種業2022年種子產銷量超過40萬噸,一舉邁進中國種業三強,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種業領軍企業;在海南三亞,由海南農墾建成的5040畝國家南繁生物育種專區內,隨處可見科研院所和企業的育種基地,各種作物茁壯生長,海南農墾已與300余家科研單位、高校、企業共同開展南繁項目建設、科研成果轉化等合作。
農作物育種欣欣向榮,畜禽育種賽道亦有“領跑者”。擁有京系列蛋雞、北京鴨和櫻桃谷鴨全代次種質資源,種鴨制種規模居世界第一;擁有國內領先、規模最大的優秀種公牛自主培育體系,種牛凍精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一……首農食品集團放大自身在畜禽種業的優勢,持續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育模式、搭平臺、攻難題。聯合眾多科研院所和行業優勢單位,牽頭組建北京生物種業創新聯合體;構建“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的“金三角”模式,與北京平谷區政府等合作建設“國家畜禽種業示范區”;構建“聯盟”模式,牽頭組建“奶牛育種”“乳品健康科技”等一系列創新聯盟。通過協同創新,集團所屬豬、牛、雞、鴨育種企業悉數入選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為我國實現種源自主可控貢獻力量。
不僅攻關農業“芯片”,農墾集團更是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廣東農墾建立了以廣東農墾熱帶農業研究院、專業化產業集團創新中心和農場推廣站為核心的科技創新技術推廣體系,廣墾橡膠集團通過省天然橡膠科技創新中心認定并創設3個廣東省天然橡膠加工重點實驗室基地;天津食品集團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市級重點實驗室3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研究院所2個,擁有各類專利461項;云南農墾致力打造“綠色食品牌”,深入推進“數字云墾”建設,建立“恒溫恒濕、綠色儲糧”的糧庫智能化系統,開發出“云墾優選”綠色食品電商平臺;北大荒集團、光明食品集團“慧”種地,北大荒集團地理信息技術和遙感技術已經實現了全覆蓋并建成了國內領先的智慧農場群,光明農業發展集團建成了由1個大數據指揮中心、7大農業生產管理應用、N個驅動模型組成的智慧農業運營體系,實現農業生產關鍵場景無人化、智能化管理。
2021年,全國農墾集團研發投入經費比2015年增長327.6%;累計建成省部級科研創新平臺263個,比2015年翻了一番。一項項新科技新應用,為農墾助力加快農業強國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看經營體系
——推進“規?;?rdquo;,
破解“怎么種地”難題
“統供肥料質量好、價格便宜,農場幫運到家門口,又省了庫存和運輸成本。”對于肥料“統供”,北大荒集團紅興隆分公司種植戶張義贊不絕口,他今年早早地就訂購了肥料。化肥“團購統供”能夠從生產前端控制住投入成本,是紅興隆分公司深入貫徹北大荒集團“雙控一服務”戰略的具體體現。
實行農業投入品統一供應、農產品統一經營、全過程數字農服,是北大荒集團在“大農場統籌小農場”的基礎上,逐步建立的現代農業雙層經營體制,既節省了農戶生產經營成本,又增加了企業經濟效益。
如何在“雙控一服務”戰略指導下,“統”得到位,“分”得徹底?
“2022年,我們規模家庭農場種植玉米4680畝,畝產最高達到1436斤,銷售糧食時大家意見統一,賣上了好價錢。”北大荒集團趙光農場第六管理區一組規模家庭農場場長劉崎說。
目前,趙光農場共有47個規模家庭農場,經營耕地42萬畝,占全場耕地面積的八成以上。“規模家庭農場”已然成為了新型經營管理模式的“基礎細胞”,同時接受農業科技服務中心、農業發展部、管理區的服務,既相互協同,又相互監督。
趙光農場并非個例,作為“根據地”的農場各顯其能,爭先開展規模家庭農場、模擬股份制試點、職工聯合體等生產經營活動,實現自下而上、高效聯動。
在北大荒集團之外,江蘇農墾、光明食品集團等全面推行農場公司集中統一經營,農業規模化水平、土地產出水平和整體效益水平大幅提升。2021年,全國農墾國有農場經營收入1104.1億元,比2015年增長45.2%,經營能力和經營效益明顯改善。
農場之外還有新的“戰場”。農墾人深知,大力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業,帶動農村農業打造高產高效的“金飯碗”、帶領農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新時代新征程上的光榮使命。
北大荒集團以農業社會化服務為切入點,全面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把先進的技術體系和管理模式平移復制到周邊農村。目前,北大荒集團已在全國糧食生產優勢區組建了23個區域農業服務中心,探索出了以堅持黨的領導、統分結合、“四位一體”(北大荒國有經濟優勢帶動集體經濟、家庭經濟、合作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體系)、全產業鏈經營為主要內容的北大荒“1241”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模式。
江蘇農墾以蘇墾農發為主體,探索出土地流轉、土地托管、合作經營、合資公司等方式,將科技、資金、人才、信息等現代生產要素有效植入農業產業鏈,打造一體化社會服務平臺,構建了“農技+農資+農機+農產品+農業金融”五項服務為核心的全農服務體系。截至2022年11月底,先后在省內9市32個縣區、70個鄉鎮,180個行政村規模拓展耕地面積34萬畝。
廣東農墾發揮在嶺南熱帶水果產業發展方面的“特長”,成為促進周邊農戶增收共富的“強勁引擎”。以紅星農場為核心的菠蘿標準化種植,推廣帶動墾區職工和周邊農戶種植菠蘿6萬畝,年產菠蘿約50萬噸;以紅江農場為核心的紅江橙標準化種植,帶動周邊農村發展紅江橙10萬多畝,年產量約10萬噸。
2021年,全國農墾集團現代農業示范基地面積達5541.9萬畝,經營非農墾土地面積297.2萬畝,社會化服務收入60.4億元,分別比2015年增長182.7%、13.3%、296.1%,為示范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
看產業韌性
——樹立“鏈式思維”,
以“農”為本多面開花
農業要強,產業鏈必須強。農墾集團立足自身產業優勢,堅持強化產業韌性,延鏈補鏈強鏈,以“農”為本構建全產業鏈體系。
一杯海河奶的生產,便是天津食品集團全產業鏈發展的見證。從種植牧草到養育母牛、到產出海河奶與倉儲物流,牛奶生產的各個環節都“盡在掌握”,全產業鏈式生產保證了好奶的誕生。
按照天津食品集團“十四五”發展總體戰略布局,集團持續增強全局意識,把“鏈式思維”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以產業鏈模式發揮集團產業優勢,著力打造乳品、肉類及水產品、商貿及冷鏈物流等十大產業板塊。
在與天津相毗鄰的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旗下的一輛輛冷鏈物流車,宛如城市的毛細血管,滿載著各類生鮮食品駛向大型商超、農貿市場、機關食堂等,打通了食品供應的“最后一公里”。
這是首農食品集團正在打造的“首農大廚房”新型供應鏈的一個場景寫照。集團產業覆蓋米面油、肉蛋奶、醬醋茶、糖酒菜等全品類食品,涉及種植、養殖、倉儲、加工、貿易、配送、銷售等各個環節,目前正在全品類食材的大層面上,致力構建覆蓋北京、服務首都的全鏈貫通供應體系,提供安全、優質的一站式服務。
同樣身為食品集團,光明食品集團作為上海特大城市主副食品供應的底板,在“融”字上下功夫,堅定融入上海城市功能,提升集團供應鏈布局,探索“產業+服務”融合共生的組織形態變革,不僅堅持做強食品主業,通過“原料供應+中央廚房工廠+城市廚房終端+物流配送”的城市廚房商業模式,將米面糧油送到餐桌上,更為“老有所養”添磚加瓦,積極培育康養產業,努力“讓市民離不開光明”。
走近江蘇農墾,放眼望去,18個現代化國有農場、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的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正大天晴藥業、業績突出的江蘇通宇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江蘇農墾已經形成了以現代農業為核心,以醫藥健康、房地產及相關投資為支撐的“1+N”型現代產業體系。蘇墾農發營收邁上百億元臺階;藥業板塊營收突破200億元,連續7年入圍中國藥品研發百強前三;通宇地產穩居中國房地產企業500強。
看其他農墾集團,廣東農墾天然橡膠、畜牧業、奶業、蔗糖、劍麻等產業蓬勃發展、多環節精通的“一條龍”全產業鏈布局已初步完成,已經發展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全產業鏈經營發展的“優秀生”;海墾集團深化優化“八八戰略”,聚焦天然橡膠、南繁、熱帶果蔬等產業基礎規模優勢,構建鏈式發展、產業聚力的良好局面;北大荒集團從“賣原料”“賣產品”到“賣品牌”,建設“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連接起北大荒品牌上、中、下游的產業鏈,構建北大荒“大營銷”的格局,實現由“國人糧倉”向“國人廚房”到“世人餐桌”的重大跨越;云南農墾在打造“綠色食品牌”龍頭企業過程中,始終堅持產業融合發展思路,實施“科研+種養+加工+流通”模式,以花卉產業為例,從花卉種植基地建設、良種培育研發、冷儲運輸中心建設維護到昆明花拍市場的參與運營等環節,傾力打造“云花”全產業鏈。
目前,全國農墾集團基本形成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表現出較強的韌性和發展潛力。
看競爭能力
——走出“國際范”,
對外合作勇當“尖刀”
打造在全球農產品市場上有影響力和話語權的跨國農業企業,是提高我國農業競爭能力的重要舉措之一。在提高國際競爭力的路上,農墾企業集團一直勇嘗試、走在前。
橡膠產業是廣東農墾的建墾之基。早在本世紀初,廣東農墾就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明確橡膠產業的核心地位,并意識到只有讓廣墾橡膠“出海”,回到原產地,才能在市場這片“汪洋大海”的洶涌波濤中破浪前行。
“海外再造新廣墾”的愿景應運而生,廣東農墾制定了“先主要產膠國后次要產膠國、先投入加工業后發展種植業、先控有現存資源后開發未來資源”的發展策略,有條不紊地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從合資建廠到獨資投建項目,從加工為主到種植、加工等為一體,再到構建覆蓋國內國外的銷售網絡體系,廣墾橡膠集團開始獨立“造船出海”,壯大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截至2022年底,廣墾橡膠集團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等6國已完成直接投資項目20個,擁有各類經營主體公司共47家,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30億元,海外企業營收占墾區集團公司營業收入近4成。一個“新廣墾”正在海外冉冉升起,國內外產業互補、深度融合、聯動發展的宏大格局逐步建立。
同為戰略資源的保障者,海南農墾海南橡膠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主動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合作,逐步向新加坡、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拓展,國際化布局逐步完善。云南農墾國際貿易額不斷增加,2022年累計進口總額同比增長36.33%,累計出口額同比增長455.72%。旗下云膠集團各成員企業、橡膠種植基地、橡膠加工廠延伸到老撾、緬甸等國家,營銷、貿易網絡遍及新加坡、泰國等國家,合作伙伴遍布全球橡膠主要產銷區域。
在“走出去”的路上,天津食品集團、光明食品集團等農墾集團的步伐也十分矯健。天津食品集團依托其保加利亞公司在海外的種植基地,建設“中國一中東歐國家農業合作示范區”,落實“一堡四區”發展目標,成為農墾“走出去”的標桿范本;光明食品集團連續五年在進博會上大放異彩,2022年集團現場簽約金額約22億元人民幣,與多家海內外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首農食品集團境外企業達到28家,分布于北美、澳洲、亞洲及歐盟等國家地區,形成“深耕北京、聚焦京津冀、布局全國、走向國際”的產業布局;北大荒大米遠銷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五大洲,“北大荒”品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江蘇農墾加大對外投資,推進境外全產業鏈布局,如云臺農場花果山外向型高效農業示范區被納入國家“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區。這些具備較強競爭力的農墾企業走出了各自的“國際范”。
農墾企業農業對外合作范圍不斷擴展,農業對外合作先行者和排頭兵的地位更加突出。2021年,全國農墾企業集團外貿出口供貨商品金額483.0億元,比2015年增長342.4%。
潮頭登高再擊槳,無邊勝景在前頭。新時代新征程上,農墾企業仍在對標一流、對標世界,你追我趕、奮力前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定會涌現出更多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擔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農墾擔當”,打造出現代農業的“農墾樣板”,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貢獻“農墾力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