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廣東韶關 “五個聚焦”打造鄉村振興示范縣
時間:2023-05-25 00:35:38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劉世冬 馮斌 字號:【

  廣東省韶關市聚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農民增收、鄉村建設、農村改革、鄉村治理五個方面,推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在2021年度全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韶關總分位列全省第三,南雄市納入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

  聚焦“百千萬工程”,

  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工作部署體系化。韶關市全面落實省委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重大決策部署,迅速成立了韶關市“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指揮部。以建設農業強市為目標,以守正創新、勇爭一流為工作理念,搭建一套專班體系架構,制定了鄉村振興專班工作方案,設置綜合督導等11個工作小組,形成“1個專班+N個小組”的體系架構。目前,市“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鄉村振興專班已于3月8日掛牌實體化運作,是全省21個地市最先掛牌運作的鄉村振興專班。

  重點任務清單化。以“百千萬工程”為牽引,按照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要求,逐項細化分解、逐級責任分工,列出時間表、路線圖,建立一項任務、一名領導、一張圖表、一抓到底的“四個一”工作機制,做到每一項部署、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

  推進工作制度化。進一步完善鄉村振興專班的運作機制,強化了專班下11個鄉村振興專項組責任落實、溝通反饋機制,各組根據今年鄉村振興重點任務總體安排,建立工作推進及時反饋制度,形成了具體工作子方案,定期召開鄉村振興專項工作推進會,研究解決鄉村振興實施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和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并及時把鄉村振興最新成果向領導小組匯報,確保工作對接到位、推進到位、落實到位。

  聚焦穩定增收,

  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守牢守好脫貧攻堅成果,創新防返貧監測幫扶“三個三”機制、成立強鎮富村農業公司、創建鄉村振興車間等,實現110戶278人風險消除,實施產業幫扶到戶項目收益1.15億元,帶動9366戶脫貧戶增產增收;現在鎮村兩級成立強鎮富村農業公司143個,營業收入總額達6348.92萬元;創建鄉村振興車間88個,實現農民增收和緩解企業用工短缺雙贏。

  韶關以產業引領為綱,重點布局產業發展、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以加快傳統產業發展、創新特色產業崛起相結合,建起了一條特色產業鏈,助推農民增收致富。打造了1個國家級、2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村等總數均居全省第一位,國家級農業產業園實現零的突破,高標準農田建設考核連續兩年獲全省第一。發展壯大“善美韶農”“韶關茶”“韶關珍果”金名片,助力水果、茶、食用菌等富民興村產業發展壯大,食用菌主要品種的種植規模及產量占全省市場份額60%,國蘭的產量占全國的60%以上,培育了“大而優”的大宗農產品和“小而美”的特色農產品品牌。按照農業文化旅游一體化發展思路,積極推廣“鄉村旅游+”,繪制了農民富足的鄉村振興新畫卷。2022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76.01億元,同比增長4.9%,第一產業增加值224.56億元,同比增長4.9%。全市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34元,同比增長4.8%,有勞動力脫貧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774元,同比增長8.9%。

  聚焦鄉村建設,

  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深入開展“139+”美麗圩鎮建設。作為省美麗圩鎮建設專項改革試點,先從中心鎮和一般鎮中選定20個試點提升,再以優秀試點鎮為示范引領鎮街全面提升。目前,已全面完成“139+”美麗圩鎮建設改革試點工作,70個鄉鎮達到示范圩鎮標準,占比81.4%。

  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鞏固。每月在“村莊清潔日”開展村莊清潔大行動,全市“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率、村道路面硬化(村委會通自然村)、農村保潔覆蓋面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100%,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8%以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9.6%,累計創建干凈整潔村356個、美麗宜居村724個、特色精品村128個,干凈整潔村以上的共計1208個,干凈整潔村以上達標率100%。

  持續開展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舉辦了首屆“個十百”鄉村振興擂臺賽活動,高質量打造8條風貌帶、10個美麗鄉村、100個美麗庭院,激發各縣(市、區)工作積極性。累計完成打造“環丹霞山生態休閑精品線路”“乳桂經濟走廊”等23條鄉村振興示范帶,總里程260.88公里,涵蓋82個行政村約14.35萬人。依托示范帶建設的仁化縣河富大井村民宿、愛樹·丹霞山苑民宿項目榮獲美國繆斯設計獎金獎,仁化縣新龍村獲“亞洲都市景觀獎”,進一步推動鄉村風貌大變化、顏值大提升。

  聚焦“三塊地”改革,

  解決農民切身利益問題

  推進農村承包地改革。積極探索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三三二”模式,即構建縣、鎮、村三級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服務平臺,創新農村土地直接流轉、“預流轉”、經營權入股三種流轉模式,將細碎土地“小塊并大塊”“小田并大田”,探索出土地流轉“韶關經驗”。全市農村土地承包地總面積(應確權面積)241萬畝,流轉總面積119.8萬畝,流轉率為49.7%。

  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以立法形式通過《韶關市農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是省內第一部關于規范農村住房建設及其監督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整頓農村住房建設領域亂象,強化農村住房建設管理。全市10個縣(市、區)實現宅基地審批管理制度全覆蓋,形成縣鎮村“三級聯動”工作機制。2022年,全市共審批農村宅基地4244宗,審批面積647.8181畝。

  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韶關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順利完成,全市14868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已基本完成清產核資。以乳源瑤族自治縣作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試點,圍繞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全流程,著眼于入市范圍、入市主體、入市條件、入市方式等關鍵問題,規范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行為,探索實現了集體土地通過公共資產交易平臺進行入市的途徑,建立乳源瑤族自治縣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

  聚焦鄉村治理,

  黨建引領構建善治格局

  突出黨建引領。韶關被確定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首批試點城市以來,不斷構建基層善治新格局,構建了以黨委領導為核心,政府負責、群團助推、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等多元力量廣泛參與的“一核多元”治理格局,創新推行黨組織優化設置在先、黨組織領導決策在先、黨員作用發揮在先“三個在先”機制,創新“民情夜訪”“社區吹哨、黨員報到”“訪貧問效”等機制,引導和幫助群眾解決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突出鄉愁情懷。“人心善、風物美”的韶關正圍繞“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建設“善美韶關”為抓手,堅持德治教化,實施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打造了送歡樂下基層、韶關市“非遺游”等品牌文化群眾活動,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共6萬多場次,受眾240多萬人次。開展“萬名鄉賢幫千村”“千企幫千鎮 萬企興萬村”活動,培植引導11860名鄉賢參與鄉村治理,鄉賢幫扶項目共有473個,企業累計投入幫扶資金、物資共計85656.99萬元。

  突出示范引領。在鄉村治理中推廣運用積分制、清單制,全市行政村“清單制”運用占比達100%。各縣(市、區)相繼開展創新實踐,其中新豐縣大嶺村被認定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持續推進全國及省級鄉村治理示范鎮村創建,全市7個村創建成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4個鎮創建成省級鄉村治理示范鎮,87個村創建成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

  (作者單位:廣東省韶關市委農辦)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