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碧溪街道地處常熟市東北邊緣,是中國農村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史典范之一“碧溪之路”的發祥地。近年來,碧溪街道以“千村美居”為總抓手,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階段性成果顯著。村民自律、自治和自我管護能力在逐步提高,美麗村莊建設和常態長效管理實現無縫銜接。
堅持系統推進強“本手”,樹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盤棋”
碧溪街道始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作為現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硬任務來推進,作為年度十項重點工作之一來部署,作為民生實事工程來落實。
始終高位推動,下好責任棋。為提升街道上下對村莊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視,碧溪街道采取了領導掛鉤帶頭的行動模式。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分別掛鉤1個自然村,班子成員全部掛鉤相應行政村,街道層面制定班后和周末下沉制度,各級人員主動下沉村莊,參與垃圾分類、環境整治、宣傳引導等工作。各村成立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領導小組,由街道班子成員擔任掛鉤行政村的領導小組組長,街道和村委協同合作,共同指揮轄區內的人居環境整治。各村同步成立人居環境行動支部,吸納老黨員、退休教師、熱心村莊管理的村民等形成村民人居環境督查小組,每月對村莊環境情況、保潔公司工作履職情況、村委協調能力等進行監督。對每家每戶自律、自治情況進行評比,以村民榮譽感提升村莊環境整治力度,形成全面動員、全民參與、全域共治的工作局面。
注重規劃引領,下好先手棋。碧溪街道高質量編制了新一輪城鄉協調規劃、按需編制了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優化完善了村莊布局,保障農村環境發展空間。在村組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實施之前,由街道組織整治領導小組開展村莊規劃協調會。從村內道路布局、綠化小品布景、垃圾分類容器布置、公共廁所建設、管網線路架構、水環境整治、鄉土材料應用等方面,由街道相關部門、村委、規劃設計公司等開展論證。方案論證通過后,再由村委和村民代表共商共治,因地制宜地細化實施方案。確保村莊整治按需治理、按圖施工。
落實資金保障,下好關鍵棋。自2018年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以來,碧溪街道上下實干巧干、量質并舉,累計投入約4億元用于村莊環境提升,完成創建“千村美居”村莊357個,蘇州市特色康居鄉村181個,重點村實現康居村全覆蓋,目前美麗鄉村覆蓋率達76.4%。為保證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街道投入1800多萬元用于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每年預設120多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設備的更新維護。為提高農村垃圾治理和村莊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水平,街道每年設置以獎代補專項資金500多萬元。另外在村干部績效工資中設置農村環境長效管理單項獎,依據各村人居環境長效管理排名,每村每人最高可達3000元;同步設置人居環境長效管理專項獎,依據年終考核排名,每村獎補最高可達25萬元。
堅持源頭治理創“妙手”,織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張網”
為實現村莊生態美、環境美、人文美“三美”工程,碧溪街道聚焦農村生活污水處置、河道路網提升、生活垃圾分類、住房改善、村莊綠化美化等民生實事工程,加快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由局部提升向全面改善轉變。
打造污水收集網。深入開展“廁所革命”,以村為單位,完成了對區域內衛生戶廁的摸排,發現旱廁、坑棚、破損化糞池及時整改、取締、修繕,實現了無害化衛生戶廁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自然村實現公共廁所全覆蓋。
打造河暢水清網。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努力打造“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農村水環境。開展新一輪農村水環境綜合治理,健全河道輪浚機制,全面消除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區域范圍內農村生態河道覆蓋率達90%,同步推進河道養護管理示范區、示范河道建設,擦亮江南水鄉品牌。
打造垃圾收集網。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收運機制,全面開展垃圾分類處置。截至目前,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覆蓋率達100%,秸稈綜合利用率達100%。推進化肥農藥減量控制和廢棄農膜回收,廢棄農膜回收率達90%,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覆蓋率和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打造舒適宜居生活圈。一方面努力改善村莊公共環境,以 “四好農村路”示范區創建和村道改善為契機,全面打通鄉村道路“毛細血管”,方便群眾出行。自千村美居實施以來,通村道路、村內主要道路、農戶宅前進戶道路已經實現硬化全覆蓋。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等線路架設整齊、安全有序。另一方面大力推進村道沿線、庭院、公共活動空間綠化美化工程,形成季節分明、層次豐富的道路綠化景觀。完成長江沿岸(碧溪街道段)造林綠化工程、江浦公園等綠化工程建設,年均更新綠化面積100多畝。共創建省級綠化示范村12個,省級綠美村莊1個(留下村千步塘)。
堅持惠及民生減“俗手”,做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條心”
碧溪街道堅持“環境就是民生”,把為民謀利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切實提高村莊管護水平。
引導群眾參與。碧溪街道聚焦基層治理,讓村民自治與環境提升相輔相成、與鄉風文明同頻共振、與群眾服務融會貫通,走好新時代基層治理的“碧溪之路”。通過完善制定長效管理村規民約、村莊自律約定、農村環境保潔工作長效機制等,開展“村民宅前屋后三包”,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空檔的長效管理體系。積極構建以黨組織為核心、以“一約兩會三組”(村規民約、百姓議事會、鄉賢參事會、百事服務組、法律服務組、道德評判組)為主要內容的制度體系,涌現出了大批特色的工作方法,如溪南村“黨建+區、網、戶聯動”模式、港南村“三員合一”工作法、李袁村“1230工作法”等,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突出鄉村風貌保護。碧溪現有市級文保單位一處——薛家大院,在李袁村問村老街。同時問村老街作為傳統村落和傳統建筑群,民居具有清代以來蘇州民居的傳統特征,進院布局、青磚、粉墻、黛瓦是其傳統建筑風貌的典型特征,承載了問村發展的歷史信息,反映了本地區的傳統建筑風貌、色彩與地方景觀趨向。問村老街已經制定了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對村落的發展、保護、建筑整治選型等都作了明確說明。
加強文明建設。目前已建成2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及三灣村新四軍秘密聯絡點等2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利用現有文明實踐場所積極引導區域群眾開展宣傳,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如文藝匯演、講座等讓廣大群眾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樹立文明意識,踐行文明行為,走出一條新時代鄉風文明共創共建共享的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之路。
今后,碧溪街道將按照常熟市“六美集大美·幸福新常熟”的要求,堅持“實事辦實、好事辦好”原則,聚焦群眾向往的美好生活,打造生態美、環境美、人文美、管護機制到位、群眾滿意度高的美麗新常熟、靈動新碧溪,推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串珠成鏈、連線成景。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