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鄉村建設規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了億萬農民對建設美好家園、過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出重點部署。必須緊緊圍繞逐步使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這個目標,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推動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讓農民就地能夠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穩扎穩打推進鄉村建設。要加強村莊規劃建設,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和建設邊界,立足鄉土特征、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提升村莊風貌,嚴禁違背農民意愿撤并村莊、搞大社區,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樓亭廊“堆盆景”。組織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持續加強農村道路、供水、能源、住房安全等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下沉,著力加強薄弱環節,加快防疫、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加強縣域城鄉規劃建設統籌,梯度配置縣鄉村公共資源,發展城鄉學校共同體、緊密型醫療衛生共同體、養老服務聯合體,推動縣域供電、供氣、電信、郵政等普遍服務類設施城鄉統籌建設和管護。
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鄉村不僅要宜居,還要宜業。只有鄉村產業興旺起來,才能帶動資金、技術、人才等更多流向農村,農村才有活力、有人氣、有奔頭。要按照“土特產”三個字要求,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因地制宜選準產業發展突破口,發揮三次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提升產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帶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要著力完善產業發展聯農帶農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形成企業和農戶在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
加強鄉村治理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我國自古以來崇尚和的理念,講求惠風和暢、人心和善、和衷共濟。與美麗鄉村相比,和美鄉村是對鄉村建設內涵和目標的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強調鄉村塑形與鑄魂并重、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以和的理念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確保農村人心向善、穩定安寧。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用好傳統治理資源和現代治理手段,提升鄉村治理效能。要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抓手、平臺和載體,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農民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要深入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強化村規民約約束作用,發揮黨員、干部帶頭示范作用,旗幟鮮明整治高價彩禮、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塑造鄉村文明新風尚。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