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以提升動物福利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3-03-08 01:02:30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隨稀 董夢婷 侯國慶 張哲晰 字號:【

  黨的二十大報告部署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進一步明確了高質量發展的工作目標。近年來,動物福利產品愈發受到各界關注,福利養殖作為“同一健康”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是新時期社會的主要矛盾,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加快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供優質的畜牧產品。因此,有必要以提升動物福利為抓手,培育新增長點,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動物福利的內涵和意義

  動物福利即讓動物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下生長,其標準包括沒有任何不適、沒有異常的舉動、沒有心理上的緊張和痛苦、擁有一定數量的可供食用的食物。具體來說,動物福利包括五項基本福利,分別是為動物提供適當的衛生飲水和有營養的食物;為動物提供適當的能夠舒適休息的棲息地;為動物做好防疫工作,做到有效預防疾病和及時救治;為動物提供良好的條件和設備(包括屠宰的過程),減輕動物精神上的恐懼和痛苦;為動物提供必要的空間和需要的設備以及同類同伴以正常表達動物天性。

  當動物福利得到滿足時,將取得多方面的效益。一是社會效益。增進農場動物福利有利于提高動物健康水平,改善肉質品質,進而保障消費者健康安全。同時,對動物的關愛也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提高我國的國際聲譽。二是經濟效益。動物肉質品質的改善,有利于拓展國內肉類高端市場、打破國際貿易壁壘增加肉類出口,增加銷售額,帶動全產業鏈增收。三是生態效益。動物福利要求改善農場養殖環境,從源頭減少污染、保護生態,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防止與動物有關的疫病大規模擴散。由此觀之,通過提高動物福利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是題中應有之義。

  我國動物福利的

  發展現狀及問題

  動物福利相關制度演進。2004年,地方性行政法規《北京市實驗動物管理條例》修訂通過,首次提及動物福利,這是我國在動物福利領域的重大突破。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開始了對動物福利的立法。2013年,高校的獸醫類專業的主干課程加入了對《動物福利與動物保護》的學習。2014年,中國標準化協會發布團體標準《農場動物福利要求 豬》,中國首部農場動物福利標準就此誕生,截至目前已經有六種農場動物被納入到福利標準體系中。2020年,為防止類似新冠肺炎疫情的再次發生,《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經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此外,在相應的法律和行政法規中動物福利也有反映,相關立法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行政法規主要有《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實驗動物管理條例》《動物檢疫管理辦法》《家犬管理條例》《水產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和《國內貿易部飼料管理辦法》等。

  動物福利發展取得的積極成效。國際上動物福利的發展已經取得了積極成效,例如德國家庭農場約為38萬個,其中小型農場占比61.9%,多以畜牧業為主,采用生態化飼養,不僅提高了畜禽養殖環境和農場動物福利水平,還提升了畜牧業生產能力。通過借鑒國外發展動物福利的經驗,我國逐步開展了一系列與動物福利相關的項目,加速對于動物福利的實踐和探索。正大公司在中國區實施了“動物營養—農場養殖—運輸—屠宰加工—食品深加工”等全產業鏈動物福利生產的建設項目,并在提高仔豬和育肥豬福利養殖試點等建設項目中,率先在歐洲以外地區實施動物福利事業,取得了提質增效的優秀成果。嘉吉中國自有禽肉全產業鏈項目投資5億美元,采用全球認可的動物福利標準建設。通過自動化氣候控制系統,保證雞群生活在舒適衛生的環境中。德青源積極探索新型福利性養殖模式,如蛋雞立體棲架飼養體系。近年來,以保護動物健康、保護人類健康的無抗養殖,同樣是動物福利發展實踐的典型代表。貴州陽光養殖場在飼料中不能添加抗生素、激素、精神類藥物、色素、防腐劑、瘦肉精等藥物和添加劑的情況下,通過對所有養豬的飼料進行全程發酵處理,使其產生大量的益生菌、蛋白質和各種營養物質,提高了豬肉產品的品質。無抗添加劑(蒲蘋提取物)養殖在廣東清遠示范基地使用后,雞群整體健康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免疫能力增強,產蛋率、育雛率均有提高。通過開展無抗養殖試點試驗和推廣無抗養殖技術,中國無抗養殖成果豐碩,促進了動物福利事業的發展。

  動物福利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國引入動物福利的概念較晚,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動物福利還是較為新鮮的概念。目前有關動物福利存在系統性的問題,貫穿理論研究、制度體系和技術支撐各個環節。

  一是對于動物福利理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夠。當前,國內對動物福利的研究重視程度不足,相關生產實踐有限,缺乏相應的研究環境和數據來源,此外,學科交叉的復雜性也為動物福利的深入研究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如何建立相關的經濟模型成為學術界的巨大挑戰。

  二是動物福利相關的制度體系不完善。動物福利相關制度在我國處于逐步完善階段,政策法規分散且覆蓋品類不全,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體系。同時,缺少對動物福利的補貼政策,導致動物福利改善活動的開展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此外,動物福利產品標識制度在中國尚未建立,消費者對動物福利的認知普遍不足。

  三是動物福利相關的技術支持不完善。我國已經開展動物福利關鍵技術的研發工作,但是距建成完整的動物福利技術體系仍有較大差距。同時,動物福利有效實施也需要用科學技術降低成本提高主體生產效率,實現增產增質的目標。

  國外動物福利的

  典型做法及特征

  完善的法律體系。歐洲是動物福利法的起源地,世界上最早的動物福利法是英國于1882年頒布的《馬丁法案》。20世紀中后期,歐盟締結了五部與動物福利相關的法律,分別為《國際運輸中保護動物歐洲公約》(1968年)、《保護農畜歐洲公約》(1976年)、《保護屠宰用動物歐洲公約》(1979年)、《保護用于動物和其他科學目的的脊椎動物歐洲公約》(1986年)和《保護寵物動物歐洲公約》(1987年)。為保障這些法律更加有效運行,2004年歐盟頒布了《歐盟動物運輸保護條例》。2009年,里斯本條約修改《歐盟運作條約》,該條款可以視為在動物福利立法領域設立了準憲法性質的目標。

  監督與激勵政策并行。歐洲現行動物福利法律法規堅持約束與激勵并重,調動人們保護動物積極性。歐盟的農業政策規定,從2007年開始,農戶接受政府直接補貼的條件之一是要飼養管理禽畜時遵守動物福利的有關標準。以英國為例,英國規定凡是虐待動物的人將被剝奪飼養任何動物的權利,一旦虐待動物的罪名屬實,終生都無法再飼養任何動物。歐洲國家的政府可以監督牲畜飼養者,同時牲畜飼養者嚴格執行動物福利法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損失,政府也會對其進行補貼,以此來激勵農戶。

  詳細的評價標準。歐美等國紛紛建立了屬于本國的較為健全的動物福利評價標準。具體以英國動物學家提出的動物試驗中的替代、減少和優化(3R)原則為例。替代即是用沒有知覺的實驗材料或用低等動物代替高等動物以獲得相同實驗效果的科學方法。減少即是指在以科學研究為目的的動物實驗的過程中,使用較少的動物獲得相同的實驗效果或者使用相同的動物量來獲得更多的實驗數據,不僅保護了動物,也降低了成本。優化即是在進行動物實驗的過程中盡可能減少非人道程序對動物的影響或者是改善實驗程序來減少對動物的傷害或者是為動物提供適宜的生活條件來保證動物的健康。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過分強調3R原則,否則將本末倒置。

  先進的生產技術。歐洲人屠宰牲畜不放血。以屠宰牲畜為例:對于牛羊等大型牲畜,一般先將其電暈再迅速屠宰;對于雞鴨,一般會用二氧化碳將其窒息或者在水中通電將其電暈,再進行宰殺。這些宰殺技術往往不需要見血,這減少了動物的痛苦,增加了動物福利。同時,歐洲農場積極開展抵抗養殖。2020年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發布的公告指出歐洲各國的獸用抗生素使用量2020年比2011年降低了43%,減少獸用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改善動物自身的免疫狀況,同時還可以保持獸用抗生素的有效性。2022年,歐盟頒布了新法規,宣布禁止在農場動物養殖中常規使用抗生素。

  多元主體參與。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推進動物福利的過程中,不僅有政府、生產者的直接參與,也有動物保護組織的間接參與,并主要通過敦促政府立法、對相關企業組織進行監督等方式發揮作用。此外,這些非政府組織也定期開展有關動物福利問題的各項活動,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廣泛深入宣傳,讓動物福利的知識漸入人心。

  提高動物福利促進畜牧業

  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完善動物福利制度體系。一方面,加大政策引導支持力度,強化頂層設計。從實際出發,構建具有中國特色、指導長遠、不斷完善的,與動物福利相關的法律政策體系。健全正向激勵,各級各類有關部門應該在預算中列入動物福利事業專項資金,對于符合動物福利要求的養殖企業,應該根據一定的標準給予相應的動物福利補助和獎勵。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發揮供應鏈對上下游企業的激勵作用,將消費者對于動物福利產品的偏好傳導至全產業鏈條,倒逼動物福利轉型步伐加快。

  加速動物福利科技成果轉化。一是推動產學研密切合作。動物福利科技成果的轉化涉及多個學科和領域,需要跨專業、多環節、全鏈條通力合作,要走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二是加大經濟扶持力度。通過財政補助、稅收減免、金融政策支持等手段,加大對科研機構、企業的扶持力度,消除在資金方面的不確定性預期。三是完善動物福利科技成果鑒定評價機制。設立專家委員會或工作組對動物福利科技成果進行鑒定,建立正向、科學、公平、公正的科技評價體系,激發動物福利科研人員創造活力。

  以綠色理念營造動物福利良好環境。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是一個雙向問題,從環境對動物的影響來看,健康的生長環境為動物提供舒適的居住體驗。相反,就動物對環境的影響而言,選擇適當的動物的養殖規模、養殖方式等,對環境質量也有影響。以綠色理念營造動物福利良好環境,以動物福利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是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因此,應兼顧經濟規律與自然規律,推動發展種養結合,變廢為寶,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多元提升,實現畜牧業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

  開展培訓影響生產者動物福利行為選擇。動物福利具有公共物品的屬性,對大眾健康存在正外部性,且新技術的采用具有一定風險。因此,應積極對生產者進行有關動物福利的培訓,一方面從意識層影響生產者的行為選擇,讓生產者充分認識到動物福利改善的功能性影響,通過培訓使生產者對動物福利的內涵、功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降低生產者新技術采用的試錯風險和成本。

  (作者單位:隨稀、董夢婷、侯國慶,內蒙古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張哲晰,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