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河南省延津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一顆“小麥粒” 打造百億“大產業”
時間:2023-10-07 13:45:15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 字號:【

  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地處豫北黃河故道,農耕文化悠久,是農業大縣,小麥種植面積100萬畝,有“中國第一麥”美譽。近年來,延津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堅持工業化理念和全產業鏈思維,聚焦“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以發展優質專用小麥為切入點,以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為引領,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優一產強二產活三產,推進產業鏈集群化、價值鏈高端化、供應鏈融合化,全面唱響“小麥經濟”,探索出一條糧食主產區以小麥經濟帶動鄉村產業振興的產業立園新路徑。目前,產業園聚集近百家糧油食品加工企業,總產值達152億元。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萬元,比全縣平均水平高34%。

  高標準農田筑牢小麥生產根基

  全面完成“兩區”劃定,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扎實開展耕地利用情況調查,全縣基本農田比上輪多保13.65萬畝。累計投資12.5億元,全域建成高標準農田80萬畝,形成田成方、林成網、溝相連、路相通的現代農業“田”網,率先將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探索“財政投入+專項債”模式,統籌9億元資金,建設集糧食高產、科技創新、智慧農業、休閑觀光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3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專用小麥原料基地。率先制定《優質強筋小麥生產技術規程》并作為河南省地方標準推廣,結束小麥“無標可依”的歷史。推廣統一供種、統一施肥、統一病蟲草害防治、統一收獲、統一收儲“五統一”和專種、專收、專儲、專用“四專”模式,有效提高農民種植組織化程度。打造高效智慧農田。建立10個病情、苗情、蟲情、墑情為一體的“四情”監測站,實時監測和上傳農情信息。利用5G、AI、大數據等技術,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5G智慧農業管理平臺,智能分析研判農情信息,指導和服務農業生產。安裝700余臺智能噴灌設備,實現精準調控、自動灌溉,灌溉效率提高30%。

  育強小麥產業“芯片”

  探索“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建立規模化種子基地,小麥良種繁育基地達25萬畝,年繁育種子近3億斤。建成豫糧冬麥科技農場、帝益麥種業育種試驗站、金粒鑫大地科研育種基地等,重點開展小麥新品種試驗、示范和展示工作。通過抗病穩產、矮化高產、優質高產等10次良種更新換代,培育、引進并篩選出百農607、新麥45、鄭麥136、鄭麥366等14個優質高產新品種。培育和壯大河南中禾、曙地依、帝益麥10余家種企,初步形成小麥種子特色產業集群,年銷售收入達5.2億元,帝益麥種業成為全國小麥單品種銷量第一的種企。聯合開展小麥良種高產穩產技術研究攻關,鄭麥366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鄭麥136正在申報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加強與中國農大、河南農科院、河南科技學院等合作,組建小麥專家技術團隊。

  引育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實施龍頭企業“入延”工程,完善產業鏈全景圖、產業鏈路徑圖、重點招商項目表,挖掘有價值的招商信息,開展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依托延津小麥品質優勢和“中國第一麥”品牌優勢,成功引育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形成倉儲物流、糧油面制品、烘焙膨化食品、冷凍休閑食品、白酒加工及灌裝、面粉深加工等“六大產業集群”。召集35家科研院所、涉農高校、食品加工企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促進產學研用融合。建立“速凍米面及調制食品河南省工程實驗室”等3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和6家食品企業研發中心,笑臉食品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轉化應用面包糕點預拌粉、六藝活性面條、苦蕎多肽掛面、冷凍熟面等100多項科技成果,糧油深加工技術全國領先。深入實施“萬人助萬企”活動。建立“首席服務官+工作專班+服務對象”機制,縣級領導分包服務規上企業,科級干部分包服務其他重點企業,實現“一企一策”精準紓困。率先實現工程項目審批“全程網辦”。

  延伸小麥產業鏈價值鏈

  出臺產業發展“金十條”,制定《推動小麥經濟產業升級實施意見》《延津縣招商引資優惠辦法》,在企業引育、人才培養等10個方面給予支持。高標準規劃建設12平方公里的集小麥產品加工園、面制品電商物流園、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園、麥香田園和小麥產業服務中心于一體的食品加工產業園。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圍繞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等領域建設規模化、特色化園中園。實施食品加工提級擴能計劃,組建產業集群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設立2億元產業轉型發展基金,重點推進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打通食品與包裝、食品與物流、食品與裝備制造等產業,形成“面粉—面條—面點—冷凍食品”和“白酒—包裝—印刷—物流”產業鏈條。引入20余家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畜禽養殖企業,長青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年資源化利用農林廢棄物35萬噸,泰國正大集團、廣西桂柳牧業等一批畜禽企業年飼料化農副產品30萬噸。暢通要素入園渠道,優先保障建設用地,明確將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支持產業園內企業發展,解決魯花加工園615畝、廣西桂柳牧業生產用地198畝、養殖用地500余畝需求。設立1500萬元信貸風險補償基金,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由縣委組織部門牽頭,縣鄉村三級黨組織與縣農商行簽訂共建協議,基本完成所有新型經營主體和全縣農戶授信,建成115個鄉村金融普惠驛站,農民使用手機APP最快三分鐘實現信用放款。

  探索“小麥+”新業態

  融通“小麥+電商物流”。投資2.9億元,建成占地152畝的電商物流和創業創新孵化園,帶動農產品電商銷售額超10億元。建設“1+11+N”農村物流網絡節點項目,投資1.65億元,建設電商服務中心(站)縣級1個、鄉級11個、村級181個。引導2500多家合作社在小麥生產、倉儲、運輸等方面發揮作用,催生上萬名農村電商、經理人。融活“小麥+文化旅游”,借助曹操火燒烏巢之戰、延津籍作家劉震云作品,向外宣傳和傳遞延津小麥與美食文化元素符號。建成小麥主題公園和小麥文化館,創作麥稈畫、面塑、花饃等文創產品,傳播延津小麥文化。開展美食節、麥田詩會、手工藝展等活動,依托中國農交會等大型優質農產品推介會開展宣傳推介。融合“小麥+品牌創新”。深入挖掘、保護、培育和開發名特優新農產品資源,“延津小麥”榮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以延津小麥為代表的新鄉小麥被認定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申報注冊“延津麥·強筋面”區域公用品牌。開展延麥釀國酒、延麥登高鐵、延麥創紀錄等標志性事件宣傳活動。支持制種企業申請知名商標,培育金粒、豫中禾等10余個商標。

  (河南省延津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供稿)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