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江蘇農墾控股子公司和現代農業核心板塊,江蘇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蘇墾農發”)2017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全國首家種植業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的上市公司。公司集農業科技研發、農作物種子育繁推與規模化種植、麥稻與糧油等農產品加工銷售、貿易物流、農業社會化服務等為一體,自主經營耕地面積近130萬畝。蘇墾農發依托全省自有種植基地,充分發揮農業技術優勢、管理優勢、人才隊伍優勢,面向地方積極開展土地流轉、土地托管等為農服務模式,積極探索“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江蘇農墾方案。
探索三種合作模式,
解決“誰來種地”難題
2013年,江蘇農墾聚焦“誰來種地、怎么種地、如何種好地”的時代之問,實施農業“走出去”,提出在墾區外再造一個“江蘇農墾”。多年來,江蘇農墾根據合作方特點與需求,從土地流轉開始,不斷創新合作模式。
分公司就近流轉土地,將農墾先進種植模式復制到地方。2013年,蘇墾農發首先與宿遷市宿城區簽署《農業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農業土地規模化流轉種植。蘇墾農發黃海分公司抽調精兵強將組建宿遷分公司,耕出了江蘇農墾拓展基地“第一犁”。為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公司總部層面完善頂層設計,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地拓展經營管理工作的意見》,宿遷拓展基地的成功經驗被迅速復制推廣到蘇墾農發各分公司。各分公司積極銜接地方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操作層面上與鎮、村簽訂《土地承包協議》,建立拓展基地。截至2022年底,江蘇農墾在全省農村共規模拓展耕地面積31.8萬畝,拓展點37個,遍及宿遷、泰州、南通、淮安等9市36個縣區74個鄉鎮190個村。
建立合資公司,站在更高層次推動現代農業發展。2021年,江蘇農墾與蘇州市政府進行戰略合作,旨在促進蘇州現代農業發展,保障蘇州糧食安全。蘇墾農發與蘇州市屬國企蘇州農發集團合資成立蘇州蘇墾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2億元,首期簽約流轉土地面積3.8萬畝。蘇州蘇墾涉及種植、農業服務、加工銷售、科技研發、果蔬生鮮等,目標打造符合當地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一體化模式。蘇州蘇墾在經濟發達地區發展農業,具有更高的起點定位,將在發展智慧農業、助力種業振興、品牌營銷等方面進行探索。
開展土地托管,“一站式”服務解決農戶種地難題。蘇墾農發采取土地全托管模式,根據雙方合作約定,向村集體、農村合作社、農業公司等集體組織管理的非農墾土地,提供農資采購、土地耕種、管理、收獲、銷售等全環節托管服務,并采取收取服務費或收益約定分成的辦法,建立利益聯結機制。2020年,江蘇農墾與連云港市政府簽訂30萬畝土地合作戰略協議,目前共落實托管土地面積3.46萬畝;此外,公司還在淮安市、南通市開展土地托管服務,截至目前土地托管面積達5.8萬畝。
構建農業服務體系,
當好“種田人的守護”
2018年,蘇墾農發旗下的江蘇農墾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簡稱“蘇墾農服”)組建,面向全省農村市場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以“種田人的守護”為核心理念,逐步打造出“農技+農資+農機+農產品+農業金融”五項服務為核心的農業服務體系。
勇當排頭兵,找準為農服務“切入點”。一是開展“農業技術指導+農資套餐”的“一站式”服務。蘇墾農服消化吸收江蘇農墾高產、高質、高效、控本“三高一控”技術體系,積極組織農資管理人員學習培訓,建立一支懂農技的服務團隊。業務團隊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種子選配、防蟲治病、科學施肥等技術支撐和指導服務。打造示范戶、示范田,召集周邊經銷商和農戶實地觀摩考察,放大典型引領示范效應。為幫助農戶實現節本增效、提高科學施肥用藥水平,公司大力舉辦培訓會、宣介會、訂貨會,實現了由農資銷售向以技帶物、技物結合服務模式的轉變。今年1~8月蘇墾農服以“農資+農業技術服務”模式實現社會化服務銷售12.41億元。二是協同全產業鏈資源開展一體化服務。充分發揮江蘇農墾農業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優勢,用好用足各種植基地作物栽培、植保、種子、農機方面的技術和裝備力量,蘇墾農服積極協調大華種業、蘇墾米業等兄弟單位資源,共享門市、庫房、營銷等渠道信息,構建種子銷售、農資供應、糧食回購全農服務體系。
壯大供應鏈,找準為農服務“發力點”。一是穩渠道、保供應,構建“優貨源”體系。持續加強與云南云天化、貴州磷化等國內大廠商的合作,構建起氮肥、磷銨、復合肥等多元多品種的貨源體系,在源頭上保障供應。疫情散發情況下,公司仍能通過調劑余缺、緊急調貨、水運火運等方式完成供應保障。此外,進一步實施農產品全面質量管控,做好投入品質量把關和監管。二是快延伸、抓機遇,推進“布網點”工程。成立23家分子公司,全力開拓省內各糧食主產區。蘇墾農服總部做好統籌謀劃,鼓勵業務團隊在各自負責區域內新設更多的直營店、連鎖加盟店、社會化服務網點。蘇墾農服在省內門店網點數量突破153個、今年1~8月服務覆蓋面積達992.43萬畝。三是建終端、強輻射,完善“大物流”體系。在省內交通樞紐、農資集散地成立農資配送中心,更大力度地向周邊縣鄉輻射,為農戶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目前已在省內18個火車站臺、10個港口碼頭擁有倉儲資源,倉庫57個、面積累積8.5萬平方米。通過大力推進“布點建庫”工程,以“就近銷售”的優勢,讓種植者在最短時間內享受到農用物資、技術指導和配套服務。不斷提升倉儲物流現代化水平,通過信息化平臺實現倉儲全流程、全環節管理,操作規范有序。積極推廣農資叉車并提高配備使用率,有效節省上下力資費用并提升企業安全系數。
擴大客戶群,找準為農服務“落腳點”。一是邁開步、尋客戶。自主獨立開發客戶,將業務團隊由“坐堂大夫”轉變為“赤腳醫生”,積極對接省內外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司法系統、地方政府、兄弟墾區、農業龍頭企業等主體,逐步從賣農資的“藥店”變為為農服務的“醫院”。蘇墾農服多次參加省內其他農場以及兄弟墾區上海光明集團農資招投標工作,今年1~8月累計中標數量4萬噸,金額共計1億元。二是搭橋梁、促雙贏。與優質基層農資經銷商靈活開展合作,共同開發區域市場。舉辦接地氣、聚人氣的營銷活動,不斷豐富社會化服務的手段和形式。三是拓領域、增業務。探索研究期貨相關業務,推動產品保值增值,有效防范市場風險。2022年,蘇墾農服所屬農資倉庫順利通過鄭商所期貨交割庫驗收,成為江蘇省首家尿素期貨交割廠庫,進一步發揮在穩定市場農資價格上的積極作用。
規范運營管理,夯實為農服務“支撐點”。一是造平臺、探新路。依托蘇墾農服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信息化平臺項目建設,打通江蘇農墾系統內外的農業機械、技術人員等資源要素的綜合利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實現與終端客戶點對點、面對點的對接。二是筑防線、保安全。制定完整的客戶資信調查、風險評價制度,按照分級逐級授信,形成“客戶分等級、賒銷有擔保”,并建立動態管理臺賬,有效防控社會化服務采購端“先款后貨”和銷售端“先貨后款”的賒銷風險。三是打品牌、樹形象。打造蘇墾農服品牌視覺形象系統,統一規范32家門店網點形象,設計“蘇小潤”IP,以擬人化的小牛形象拉近與種植戶的距離。隨著蘇墾農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推廣,蘇墾農服品牌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