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田洋村 打造“網紅”新樣板 城郊老村華麗轉身
時間:2023-08-17 09:07:33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陳潔怡 字號:【

  田洋村位于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大同街道北郊,毗鄰同安城區,總面積2平方公里,農田面積1200畝,是“遠山近水田繞村”的獨特城中村。近年來,田洋村堅持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頭雁”作用,打造出“甘蔗哥”“愛拼食堂”“田洋市集”等鄉村振興樣板,先后吸引了省內外5000多人次的參觀培訓團隊觀摩打卡,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村”。先后獲得了“省級文明村”“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等多項榮譽稱號。

  建強基層黨組織,“網紅”書記善講田洋故事。拍MV、開直播、講微課……陳水讓不僅是一名“網紅”,更是一名村書記。前來田洋村參觀培訓的團隊眾多、村莊人氣十足,這時,陳水讓會搖身一變為專業解說員,充滿干勁地向更多朋友分享鄉村振興的田洋經驗。陳水讓是土生土長的田洋人,自2015年以來連續三屆“一肩挑”擔任田洋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在工作中他深刻感受到只有把黨組織建好建強,才能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因此,陳水讓帶領團隊外出調研考察,學習先進經驗的同時創新性發展了一體化辦公服務模式、打造“一站式”服務廳、設立優秀黨員事跡墻,得到上級肯定的同時也在其他村得到推廣。在十幾年的基層工作經驗中,陳水讓邊探索邊思考,時常與干部隊伍一同總結田洋村的基層黨建工作經驗、匯總經驗材料,積極運用新媒體平臺宣傳、推介田洋故事,不斷發揮“網紅”正能量作用,致力于將田洋村鄉村振興舉措分享至全區、全市。

  探索發展路徑,一支甘蔗撬動特色產業。肥沃的土壤、充沛的地下水資源、田洋村民的勤勞耕作共同打造出了高品質田洋甘蔗。因此,田洋村立足文化優勢和農業優勢,創新發展農文旅產業路徑。邀請臺灣振興專家、美術學院學生、大學生村官以甘蔗為創意載體,開發了鄉村形象IP“甘蔗哥”,創作村歌《甘蔗歌》,同時還提煉出“外表硬直、內在清甜、甘于奉獻”的甘蔗精神,圍繞“一個形象、一首村歌、一種精神”組成了甘蔗文化品牌,在村歌《甘蔗歌》MV拍攝過程中,百余名村民傾情出演,不僅是對百年來甘蔗文化的認同情感,更是對甘蔗精神帶領田洋人創造新生活的信心與期待。甘蔗文化品牌的打造在增強村莊文化向心力、凝聚力的同時,也成為田洋發展文旅產業的起點。田洋村黨委進一步依托“村企共建”,盤活閑置古厝、空地,將其改造為占地2000平方米的手工創意空間,塑造出陶藝、版畫、漆雕等藝術工作室,制作“甘蔗哥”周邊文創品,開啟文化培訓、研學團建等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不斷促進就業增收。

  創新組織模式,老人食堂“拼”出幸福味。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風文明的提升成為關鍵之一,因此田洋村以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為抓手進一步打造“愛拼食堂”。“愛拼食堂”是田洋村黨委依托老人幸福院設立的惠老食堂,每周免費為老人提供“暖心”飯菜。“愛拼食堂”提倡“食在一起,聚在一起”,鼓勵村民自帶蔬果、施展廚藝、分享才藝,聚在一起和鄰里分享美食與幸福。此外,“愛拼食堂”注重自發性,創新“組織幫一點、企業捐一點、能人掏一點”運營模式,有效整合各種社會力量提供資金支持,動員村民自愿組成幫扶志愿隊、組建黨員愛心服務團隊,為老人們的“吃喝唱跳”保駕護航,形成人人爭先助老愛老新局面,切實解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吃飯難、吃飯孤單的問題。每周四“愛拼食堂”開展活動,阿公阿婆們聚在一起制作并享用炸棗、薄餅、咸飯等閩南傳統美食,飯后還有拉二胡、舞彩帶、唱歌、跳繩等活動,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讓阿公阿婆們樂開懷,飯菜飄香、歌舞喧囂、笑聲不斷,是田洋村老人晚年幸福生活的縮影。

  把握發展契機,集體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為進一步將田洋村從昔日的經濟薄弱村打造為鄉村振興“網紅村”,田洋黨委不斷求變,緊跟市場需求、時代潮流,乘上了網絡經濟“快車道”。田洋村作為城郊村,具有距離城區近、物流基礎好的發展網絡經濟的優勢條件。隨著2022年8月全區第三批城中村整治提升行動的開展,田洋村大力整治流動攤販,初步打造出“田洋市集”,為夜市經濟、網絡經濟的發展鋪路架橋。“田洋市集”將原先的流動攤販統一規整至棚內固定的攤規點、建立規范化管理體系,對傳統市場進行全面升級改造。為進一步凸顯自身特色,田洋市集延長開放時間至晚上十點,棚內主打高品質、平價實惠的農產品,棚外主打以美食為主的綜合夜市,不僅吸引了一大批周邊群眾前來消費,更引來了“網紅主播”的探店打卡,線下實體消費的蓬勃發展為田洋村電商直播增添了底氣。此外,田洋村邀請電商直播協會為村民開展直播培訓、邀請“網紅主播”在全村開展直播活動等舉措,帶動了村莊的“直播熱潮”,下一步田洋村謀劃建設網絡主播孵化基地、在全村建設開放型直播間,讓村民加入電商直播行列,共享發展成果,不斷提升經濟發展潛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大同街道辦事處)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