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永泰縣 讓傳統村落美美與共
時間:2023-08-17 09:12:54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 字號:【

  “十里竹林繞月洲,一溪桃花伴芙蓉”,從古韻盎然到新風滿目,田園詩意與現代氣息迸濺火花,美麗鄉村畫卷奮筆繪就,嵩口鎮月洲村的蝶變正是永泰縣傳統村落活化的生動寫照。

  永泰縣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西南部,現有國家級、省級傳統村落52個,數量位居全省首位。2022年,永泰全面啟動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創建,以串山水林田村寨道、繪現代永泰山居圖為總目標,積極探索傳統村落連片保護利用“永泰模式”。

  凝聚合力 齊繪“作戰圖”

  為保障傳統村落活化項目順利推進,永泰縣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周通報、月例會”工作機制,并將創建工作列入各鄉鎮年度績效考核,群策群力,推動傳統村落重煥新生。

  從“兩手插兜”到“齊心共建”,永泰縣探索傳統村落保護和活化利用與所在地村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先后引導成立38個民間理事會,廣泛調動村民全面參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

  松口氣客棧、嵩口公益圖書館、月溪花渡圖書館綜合體等一批歷史建筑活化利用范本在永泰嵩口鎮遍地開花,“歷史魂+自然衣+現代骨”的嵩口鎮中山村拔地而起,盤活鄉村文化的“嵩口模式”馳聲走譽……多年來,臺灣“打開聯合”設計團隊的進駐,讓永泰古鎮文化“活”了起來。

  “他山之石”也為永泰傳統村落活化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2014年,嵩口鎮引進臺灣文創團隊“打開聯合”團隊,共同打造“嵩口模式”。同時,永泰縣充分發揮閩臺合作優勢,先后引入6個臺灣團隊助力傳統村落文化保護。2022年實施9個閩臺鄉建鄉創項目,其中同安鎮集鎮整治樣板工程邀請臺灣張欣團隊進行設計駐點工作,被省住建廳作為典型案例全省推廣;2023年將再新增4個閩臺鄉建鄉創項目。

  突出特色 打造“活標桿”

  如何把沉睡的鄉村資源喚醒,為傳統村落的發展按下“加速鍵”?永泰縣運筆破題,留住“鄉愁”,突出特色,創新發展。

  修舊如舊,推新煥新。永泰縣采取“針灸式”療法,通過裸房治理、空間改造、數字賦能等,推動新舊自然過渡并存,保持村莊建筑風格和整體風貌。目前已完成6個傳統村落整體風貌提升。此外,永泰通過獎補的方式打造鄉村創意文化產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目前已活化利用36棟古建筑,極大推動永泰鄉村文化和產業的融合發展。

  融生態、文化、旅游“三位”于一體,永泰縣根植地域特色,高標準編制相關規劃文本,逐步形成以嵩口、同安、梧桐三個古村落、古建筑集中片區為核心,輻射帶動全縣保護利用的工作格局,重點打造嵩口“鎮村融合”多元發展示范區、同安“莊寨文化”展示體驗示范區、梧桐“特色產業”傳承創新示范區三個示范片區,為村落活化樹立標桿。

  莊寨改造是永泰傳統村落發展的一道獨特風景線。白云鄉北山村的北山寨搖身變為永泰首家莊寨酒店;嵩口鎮寧遠莊變身古兵器博物館;同安鎮愛荊莊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秀獎,黃氏“父子三莊寨”入選2022年世界建筑文物觀察名錄……永泰將古村落古莊寨活化工作融入全域旅游發展,酒店民宿、研究基地、博物博覽,開辟莊寨旅游線路,打造莊寨IP,逐步打響永泰莊寨文化品牌。

  通過莊寨價值提升、家文化品牌建設、綜合環境整治等,永泰縣著力打造同安“莊寨文化”展示體驗示范區,2022年完成同安村立面改造,纜線下地、圖書館修繕、傳統建筑博物館等項目建設,極大改善同安村人居環境,并利用當地茶產業優勢,打造茶文化體驗項目。

  與此同時,嵩口鎮“鎮村融合”多元發展示范區通過引入團隊運營、升級配套設施、提升業態節點等,打造“嵩口模式”2.0版本。目前已完成大喜村觀鳥基地、旅游集散中心、文化展示館、露營基地等項目建設,同時引進鷴來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福州小海貍文化藝術公司,大喜村、古鎮核心區創建成效初顯。

  永泰縣梧桐鎮椿陽村的坂中街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民國時期當地最繁華的商業街,歲久月侵,這條老街逐漸“沉寂”下來。通過特色文化街區提升、融合文旅產業等途徑,已初步串聯形成一條精品旅游路線,現已完成坂中街停車場、慶豐莊周邊環境整治、沿溪步道等項目的建設,并引入教忠齋、中醫館、茶館等項目,老街重煥新生,成為梧桐“特色產業”傳承創新示范區的一個成功實踐樣板。

  創新機制 闊步“振興路”

  據悉,永泰縣以中央4500萬獎補資金成功撬動資金1.7億元,深入謀劃實施項目55個,目前所有項目已全部啟動建設,已完成項目22個,完成投資8696萬元。

  在資金政策強力支撐下,永泰縣連續實施鄉村振興“六個一”項目,將傳統村落、古厝打造成為鄉村旅游發展的核心片區,并與農業產業、露營地、博物館等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完善設施要素保障,形成有機整體,推動去年全縣鄉村旅游總收入達56.8億元,同比增長17.1%。

  通過傳統村落改造的不斷探索和實踐,永泰建立“三個一”的長效機制。建立巡查機制。成立縣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安全保護巡查指導服務組,建立常態化巡查機制。搭建數字平臺。與監控及廣播等硬件系統的對接,結合巡查管理、事件上報等功能打造數字新基建體系,實現基層指揮調度的一體化,對傳統建筑進行實時狀況查看,做好古建筑保護。建立整村運營模式。通過引入運營團隊,對大喜村發展進行整村策劃運營,探索實施由企業出資、村集體公司出資源、第三方公司運營的模式,現已引入在野集團、鷴來谷文化有限公司、小海貍文化公司、鹿森書院等一批文旅企業入駐,部分村財收益用于支付全村村民的醫保費用,從產業植入、機制保障上實現留住鄉親、護住鄉土、記住鄉愁。

  今年10月底前,永泰縣將全面完成三個核心片區的改造提升項目,并于12月底前完成村落文化展示館及數字平臺建設項目,立足永泰文化特色最鮮明的莊寨資源與山林生態資源,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實現“文化+產業+生態+治理”的永泰模式。

  (福建省永泰縣委鄉村振興辦供稿)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