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民銀行德州市中心支行聚焦農業農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指導帶動金融機構創新融資產品和服務,加大涉農金融供給、健全涉農服務體系,積極滿足三農領域多元化融資需求,有效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助力山東德州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2023年6月末,全市涉農貸款余額達到1746.9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48.4%,增速連續多年高于全部貸款增速。
聚焦政策機制,夯實工作基礎,畫好鄉村“振興圖”
健全完善政策機制。印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工作意見》,從用好各類政策工具、明確重點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方式、強化組織保障四方面出臺16項措施,進一步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供給。推動召開全市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暨選派金融干部到鎮街掛職啟動會議、“政策性金融服務穩住經濟大盤 賦能鄉村振興”信貸政策宣講會議,強化政策引導,完善工作措施,推動更多農業基礎設施項目和農業產業項目落地,多措并舉推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
用足用好政策工具。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和階段性減息工具等精準滴灌作用,持續釋放政策紅利,充分運用低成本資金引導金融資源“匯聚”鄉村振興領域。2023年上半年,累計發放再貸款再貼現33.8億元,帶動發放“央行資金產業振興貸”55.5億元;累計落實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激勵資金5395.65萬元;累計為2022年四季度存續及新發放的普惠小微貸款實際減息5312.96萬元。
突出強化考核激勵。按年度開展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引導金融機構增加鄉村振興金融資源供給,激勵金融機構打造服務鄉村振興的特色業務品牌,提升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督促各金融機構壓實涉農領域考核指標,切實保障涉農領域金融支持力度。
聚焦重點領域,加大金融供給,廣鋪信貸“服務網”
聚金融力量護航“噸半糧”創建。指導金融機構搶抓“噸半糧”創建歷史機遇,開展金融支持“噸半糧”建設專項行動,組織金融支持“噸半糧”業務技能競賽,指導金融機構“一對一”對接“噸半糧”生產經營主體,實現糧食生產重點鄉鎮和核心產區對接全覆蓋。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為1389戶“噸半糧”重點主體投放貸款17.3億元。
引金融“活水”灌溉高標準農田。以全省唯一首批入選全國“整地市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為契機,為因地制宜開展農田建設,推動耕地質量保護提升,提升農田生態功能提供支持。聚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完善工作機制,將資金優先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鄉村振興項目。截至6月末,全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貸款余額達到239.34億元,比年初增加62.58億元,是2022年全年增量的1.1倍。
傾金融資源鏈接農業產業鏈。實施“金鏈支農”工程,篩選有市場競爭力、有集群優勢的農業產業鏈條,選出267個特色產業鏈經營主體,建立農業產業鏈對接白名單,指導金融機構逐戶走訪對接,全力傾斜信貸資源、集聚優惠政策、下放審批權限,指導金融機構探索創新裕農快貸(產業鏈版)、農鏈貸、鏈捷貸、鏈融e貸等農業產業鏈產品。
聚焦基礎服務,健全保障體系,按下服務“加速鍵”
以“權”賦能,激活鄉村“沉睡”資產。在全國率先統籌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農村集體股權質押貸款三項農村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持續推動業務增量擴面,指導銀行機構通過單一抵押、組合抵押、反擔保等形式開展業務。
以“特”助農,豐富涉農信貸產品。引導金融機構積極創新金融產品,鼓勵金融機構將農村自然資源作為抵押物,開展農機具、大棚設施、養殖設施等抵質押貸款業務,先后創新“農耕貸”“農資化肥貸”“農機貸”“大棚貸”“好糧快貸”等貸款品種,不斷豐富農村金融產品體系。結合各縣域特色產業,推出“果桑貸”“小棗貸”“辣椒貸”“大豆e貸”等“一縣一品”特色信貸產品。
以“信”興農,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制定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賦能鄉村振興等十條措施,進一步強化征信服務有效供給。引導金融機構探索推出“美德信用貸”等金融產品,將誠實守信等無形資產轉化為有形信貸資金。開展“三信”評定,擴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信息采集的覆蓋面和信貸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全市完成整村授信村莊7971個,覆蓋面達100%;已開展信用評定的農戶數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104.47萬和1.25萬,信用戶數64.12萬,信用村0.7萬個,信用鄉鎮87個。
以“擔”助融,破解涉農擔保難題。持續推動銀擔合作,按季度對各金融機構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貸款投放情況進行通報,指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建立央行資金精準對接機制,支持法人金融機構運用低成本央行資金開展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
以“碼”利農,全力保障農村支付。為滿足涉農主體資金便捷劃轉和對優質支付服務的需求,對接上線“德州市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德州成為全國首個依托平臺引入金融機構打通土地托管財政補貼資金線上發放和托管費用線上結算的地級市。平臺上線以來,已注冊服務組織262家,村集體經濟組織923家,農戶1.17萬戶,平臺簽約面積5.47萬畝。在全市建立11個“手機號碼支付”涉農場景應用示范點,建成政府與村民之間資金發放、村內市場商戶購銷支付、村內企業上下游購銷支付等應用環境,11個示范點共有10259戶開通“手機號碼支付”業務,占示范點總人口數的93.23%,交易筆數11.57萬筆,交易金額2158.32萬元。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德州市中心支行)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