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積分制”要在發揮實效上動腦筋——基于湖北省竹溪縣的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3-09-04 14:29:50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黃振華 王毅 字號:【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完善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接拆即辦等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當前,鄉村治理工作普遍缺乏有效抓手,積分制作為一種撬動鄉村社會的激勵機制,得到許多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視并予以推廣。如何讓“積分制”真正發揮實效?近年來,湖北省竹溪縣在實施“積分制”過程中在“實”字上動腦筋,以實際需求為依據設置積分項目,以群眾參與為前提開展積分評議,以多元激勵為手段推進積分落地,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成效,對于其他地方的“積分制”實踐具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積分制”的實踐探索

  為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努力構建和諧穩定發展的鄉村環境,竹溪縣以共同締造為契機,緊扣人民群眾的需要,在積分設置、積分評比、積分運用等方面不斷創新,調動大眾參與,以“實”字推進了積分制的有效落地。

  以實際需求為依據,設置積分項目。一是以基本需求設置積分項。一方面,重視生活環境構建的基本需求,將人居環境整治、社會治理、公共安全、創業致富、遵紀守法、家庭和諧等與群眾息息相關的基本生活需求項目納入積分項;另一方面,重視村民安全發展的基本需求,將“無疫家庭”“平安家庭”“平安院落”等安全村莊建設項目納入積分范圍,使有分可積,群眾樂于參與。二是以向善需求設置加分項。將志愿服務、見義勇為、熱心公益、移風易俗、評優表模、參軍入伍、好人好事等向善行為進行加分,以滿足村民自我價值實現的精神需求,營造出“學習先進,爭做先進”良好氛圍。三是以治理需求設置減分項。將觸犯法律,影響鄰里關系、家庭關系,破壞環境衛生,影響信訪維穩等項目的不良行為設置為減分項,并在積分評比中對違反村規民約、違規焚燒秸稈、越級上訪、違法犯罪等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制,從而構建穩定和諧的鄉村發展環境,一票否決制的運用更是有效地遏制了社會的不良風氣,推進了鄉村治理有效。

  以群眾參與為基礎,推進積分落地。一是實施多樣化積分渠道。各村成立積分制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對轄區內發生的積分事項及時統計。一方面,村干部對村莊以往發生的向善行為進行追溯、摸排,以激發村民積分申報的熱情,同時激活村莊微信群與干部熱線等多重信息媒介,鼓勵村民對于符合積分內容的事項進行自主申報;另一方面,干部積極入戶,參加戶院會,及時了解村莊發生的好人好事,按規定及時予以積分。竹溪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拓展了積分渠道,提升了榮譽感。二是開展多元化積分評議。為保證積分評定評議公平公正、便利快捷。竹溪縣在推動各村因地制宜制定積分評定策略的基礎上,吸納各村多元主體參與積分評定。例如,豐溪鎮戈邊河村動員由“老黨員、老教師、老模范、老干部、能人大戶、新鄉賢”組成的道德評議會,參與積分評定,并適時吸納公益性崗位人員參與其中,使積分評定得以公平公正,信服度高;同時竹溪縣推進積分評議靈活化,利用戶院會、院壩會等對積分初步結果進行廣泛評議。三是推進沉浸式積分公示。在完成積分評定后,各村積極推進積分公示,力求積分結果快速準確地傳達給村民。一方面,在村委會及灣組設立積分評議結果公示欄,同時利用微信群進行線上公示,讓能用智能手機且關注村莊微信群的村民快速了解積分結果;另一方面,利用開戶院會的機會,及時公布月度積分評議結果,激發村民關注積分的興趣。在群眾能感知的實際范圍內公示積分,積分公示知曉度更高,村民更有參與感、獲得感。

  以雙重激勵為抓手,煥發積分活力。一是因地制宜巧用物質激勵。為激發村民參與積分的積極性,竹溪縣推動各村調研分析村民的物質需求,以村集體經濟收入為支撐,著重采購老人、婦女和小孩喜歡的物品,并根據群眾不同的季節變化需求,安排補貨調貨,村民可以憑借積分以一分換一元錢為折算標準到村莊“積分愛心超市”兌換喜歡的物品。在具體積分中,實行百分制,每戶基礎分為100分,激勵分為20分,并采取負面清單扣分制,對村民的行為進行合理獎懲,讓村民直接感受到自己的村莊公共行為與物質利益直接掛鉤。二是因勢利導活用精神激勵。竹溪縣將家庭積分納入村務公開內容,在專欄公示,家庭平均積分在全村排名靠前的,由鎮、村予以公開表揚,并在“五好家庭”“道德模范”等評優表彰活動中優先考慮。同時抓住關鍵節點強宣傳、聚人心,如中峰鎮同慶溝村在全村年度晚會上對村內明事理、熱心公益的老人進行公開表彰,并發動他們現身說法,這極大地增強了激勵效果。另外竹溪縣因村制宜,推動有條件的村莊設立不同展館,加大激勵引導作用。如中峰鎮同慶溝,設立鄉賢館,展覽村內德高望重的鄉賢及其家庭。以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想得到實際激勵,激發了大眾參與熱情,煥發了積分活力。

  “積分制”的主要成效

  從竹溪的實踐來看,積分制在樹立鄉風文明、提高村民參與村莊治理的積極性、推動協商共治、提高鄉村治理效能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對于鄉村振興和農村治理現代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增強對村民的激勵和約束,樹立鄉風文明。一是人居環境更美了。竹溪縣通過積分兌換物品鼓勵、積分排名競爭激勵等方式引導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治理,家家戶戶爭做鄉村振興的建設者,共同參與環境衛生整治活動,村道清潔、綠樹掩映,房前屋后、村莊內外呈現干凈、清爽的新面貌,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二是鄉村氛圍更好了。積分制讓鄉風文明有鏡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標桿可比,獎懲機制的運用更是有效遏制了社會的不良風氣。推行積分制有助于村民律己向善,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對鄉村社會風氣具有引領和導向作用,是提升鄉村整體道德素質的有效手段。

  強化村民自治意識,激發村莊治理積極性。一是激發了群眾主體性。竹溪縣利用積分制將各類村級事務和村民行為量化,推動了鄉村治理由“村里事”變“家家事”,并通過建立與積分結果掛鉤的獎懲措施,利用物質、精神雙重激勵的方式,將“要我參與”變成“我要參與”,激發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推動了村民思想和行為的轉變。二是活躍了群眾參與性。在鄉村這個熟人、半熟人的社會關系中,他人對自我的評價與認可構成的“人際型面子”,往往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著個人的心理感知、人情交往以及個人在鄉村的顏面。竹溪積分制激發了群眾之間相互“攀比”的心態,或許兌換物品的多少不是最重要的,“面子”“臉面”更為重要,有力地提升了村民參與村莊治理的積極性。

  推動協商共治,提高鄉村治理效能。一是降低了行政成本。積分制與公共事務相結合,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使農村基層治理由“任務命令”轉為“激勵引導”,有效調動了群眾參與鄉村治理、村級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緩解了村“兩委”人員不足、精力有限,在日常事務處理中難免會顧此失彼的問題,提升了鄉村社區民眾的多元參與和協商共治水平,有效降低了基層社會治理成本。二是提高了管理效率。積分制有效整合了鄉村內外的發展資源與社會關系,一方面,鄉村中的鄉賢、企業家、返鄉創業人才等利用自身的聰明才智、資源和人品道德來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面臨的現實問題;另一方面,將群眾變為積極參與者、管理者和監督者,發揮他們對村“兩委”的監督、協助作用,有效解決了村莊管理中的人員不足,管理缺位的問題。三是優化了服務水平。竹溪縣在積分制的實施過程中,通過不斷進行政策文本調適,積分的設置和運用都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了解群眾動態,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優化了服務水平。

  “積分制”的經驗啟示

  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竹溪的積分制實踐模式取得積極成效,其探索表明積分制的有效發揮離不開產業發展、家建賦能、制度設計、群眾參與等要素的支撐,這對于其他地區推進積分制管理具有積極的啟示意義和推廣價值。

  產業發展是積分制實施的經濟保障。積分制的有效推行在于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不能餓著肚子搞建設”,物質激勵是基礎,只有產業發展了,積分制的推行才有充足的物質保障。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竹溪縣依托良好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光伏產業以及其他茶、米、漆、藥等特色產業,這大大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基本上可以做到治理資金的自我供給,積分制的推行有了資金

  保障。

  家建賦能是積分制施行的有效基礎。積分制本質上是一個量化通約的工具,是一種“軟法”規范,推行積分制在于以激勵方式規范村民行為,而積分制得以有效推行,離不開有效的基層基礎建設尤其是家庭建設為支撐。竹溪縣通過開展“五好家庭”“道德模范”“十星級文明戶”等一系列關于家建的評優表彰活動,以及設立家風展示館、鄉賢館等,展覽村內德高望重的鄉賢及其家庭等系列舉措,營造了良好的民風氛圍,培養了淳樸的民眾,而這也正是適合積分制生長的土壤。以家為基礎單元進行積分評比,使得家庭成員之間、家與家之間、家與村的聯系更加緊密,紐帶關系更強烈。

  制度設計是積分制實施的關鍵環節。一項管理制度的實施必須要有完善的制度設計。在積分制的實施過程中,只有對積分的對象、內容、方式和運用等各個方面都予以明確規范,才能保障積分的公平公正,進而發揮積分制在推進鄉村治理方面的效能。竹溪縣在推進積分制過程中,首先在積分內容設置上,以人民需求為切入點,分為積分項、加分項和減分項;其次在積分評比規則上,各村成立積分制管理領導小組,負責轄區的積分統計,結合各村實際吸納鄉賢、公益性崗位、中小學生等多元主體參與積分評定,實行月評比、季公開、年兌換的原則;最后在積分運用制度上,采用物質激勵和精神獎勵,細化積分折算標準。這充分說明,積分制要有效發揮作用,關鍵在于要建立一套從積分主體、對象到積分采集、認定、運用、監督的制度,規范積分制的運行,這樣完善的制度設計才能使得積分實施更加有效化。

  群眾參與是積分制實施的持久動力。積分制的目的在于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群眾是積分的對象和利益相關者,只有群眾參與,積分制才有意義和動力。竹溪縣一方面深挖群眾的需求,激勵群眾參與村莊治理,積分過程有村民參與,積分的結果有人在意;另一方面依據群眾“小物件大便宜”以及“講面子”的心態,適時利用物質、精神雙重激勵的方式,提高村民參與村莊治理的積極性,推動了村民思想和行為的轉變。因此,積分制需要充分調動群眾的參與積極性,給予群眾“參與權”“評價權”“知情權”“監督權”,實現群眾參與的最大化,才能永葆持久動力。

  (作者黃振華系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毅系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