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起,中鋁集團開始定點幫扶湖北省陽新縣,22年來,派駐4名優秀年輕掛職干部和3名駐村第一書記,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近1億元。2019年陽新脫貧“摘帽”,1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今日的陽新,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2022年陽新縣財政總收入43.6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已突破400億元,連續4年躋身縣域經濟中部百強,實現“四年四進位”。
2018年至2022年,是中鋁集團幫扶陽新力度最大的時期,集團黨組成員先后12人次到陽新調研指導,集團下屬部門及所屬單位數百人先后赴陽新調研,直接投入資金5185萬元,幫扶農業產業項目100多個,聚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工程,助推陽新農業農村現代化。
把定點幫扶
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
高位推進,確保責任壓緊壓實。2023年以來,中鋁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劉祥民全年主持召開專題工作會議4次,研究部署、推動落實定點幫扶和鄉村振興工作。今年8月,集團紀檢監察組組長、黨組成員皇甫瑩帶隊赴陽新縣調研定點幫扶工作,實地調研督導集團相關重點幫扶項目。五年來,集團黨組成員先后12人次到陽新調研指導,集團下屬部門及所屬單位數百人先后赴陽新調研。
全力支持,確保投入真金白銀。今年投入幫扶資金合計1044萬元,五年來,集團持續加大幫扶力度,投入各類資金和物資合計5185余萬元,在陽新縣開展產業扶貧、科教扶貧、消費扶貧、社會幫扶,實施重點幫扶項目60余個。2020年,定點支援陽新縣抗疫資金1000萬元,捐贈大米、食用油等救災物資,為陽新縣順利打贏“戰疫”“戰洪”“戰貧”三場硬仗提供了有力支持。2021年,對陽新房投“家天下”項目總承包方發放融資款8000萬元,確保該民生項目順利建設。
多方聚力,高層協調促發展。大力促進招商引資工作,五年來協助引入國電投、湖北靈秀仙島文化旅游開發公司、佳南食品公司和湖北暢享食品等多家公司落戶陽新并啟動建設,總投資額5.7億元。集團上下各層發力,爭取各級政策資金向陽新傾斜,五年引入各類幫扶資金4456萬元。
緊扣“五個振興”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花
以“產”為基,推進產業振興。聚力打造“桑蠶小鎮”“臘米小鎮”以及“雜柑小鎮”等一批特色產業小鎮。投入180萬元幫助在排市鎮西元村建設千畝高產油茶園,投入100萬元幫助洋港鎮下磨合作社在該村新建100萬棒食用菌制棒車間,投入160萬元幫助陽新縣新塘春合作社改造原陽新縣城東新區國有茶場,投入140萬元支持鑫滿園生態農合聯社新上柑橘初加工生產線,投入70萬元支持白沙鎮金鷹公司新建中藥材加工廠、硬化曬場,購置機械,投入100萬元支持陽新石田農業有限公司在楓林鎮建設辣椒育苗大棚、辣椒加工廠、院士專家工作站以及倉儲冷鏈物流中心,投入120萬元支持綠湖生態農業合作社在碧莊村建設水果水產綜合種養殖基地,投入100萬元支持愛琴生態農場在三溪鎮柏樹村新建150畝水果生態種植基地,通過一系列的產業幫扶措施,扶持三農項目100多個,真正助力實現“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帶動廣大農戶增收致富。
五年來,集團始終把產業幫扶作為重中之重,堅持每年幫扶資金的70%左右用于扶貧產業投入,扶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103家,促進貧困戶務工增收和特色種養殖增收,創建了“陽新油茶”“陽新稻蝦”“陽新柑桔”等區域品牌,奮力打造“山鄉巨變”的“中鋁樣板”。
以“人”為要,推進人才振興。把人才幫扶作為治本之策,聯合陽新縣委黨校舉辦中鋁集團陽新縣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圍繞基層黨建、鄉村治理和產業發展等主題進行現場授課,516名基層干部參訓,幫助陽新縣干部進一步堅定信念、開闊視野、提高本領。
持續開展“中鋁田間學校”活動。2022年度村級農業技術培訓班在白沙鎮38個村依次展開,聘請2名博士和5名高級農技師,以課堂教學、網絡遠程教學、田間操作相結合方式,開展水稻、雜柑、家禽、生豬、柑橘、水產等種養技術培訓,近2240余人次參訓,農戶反響良好。
五年來,集團始終把扶志扶智作為固本之舉,以務實管用舉措培育鄉村振興事業人才,推動成立了糧食、養殖、柑橘、果蔬和中藥材等12個行業縣級農合聯社,累計編印了8萬余本農村實用技術教材,培訓技術能手8124人,涌現市、縣致富帶頭人1304人;五年來,持續舉辦15期基層干部培訓班,培訓鄉鎮干部2516人次。
以“文”為根,推進文化振興。開展文化惠民活動。支持排市鎮洛元村組織文化手藝人購買服裝道具,在傳統節日到各村巡回開展文化惠民活動,通過文化熏陶、改風移俗,讓在家留守村民遠離麻將和宗教,培養健康生活情趣。打造文化振興示范村。投入40萬元為排市鎮西元村、洋港鎮下磨村、三溪鎮柏樹村和城東新區新塘社區添置健身器材和體育用品,制作文化墻和文化展牌,購買農業書籍,打造4個文化振興示范村,提升農村文化軟實力,豐富農民精神生活。通過樣板示范、以點帶面,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五年來,集團把文化育人作為關鍵一招,挖掘、宣傳文化資源,以文化軟實力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食糧,投入文化振興領域資金43萬余元。
以“綠”為美,推進生態振興。針對木港鎮東春湖多次被省市水利部門點名通報并重點督辦這一問題,集團掛職干部主動作為,助力東春湖重煥生機。一是重拳打擊投料行為。強化日常巡湖工作,了解水質情況,研究治理措施,牽頭成立東春湖水質整治提升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東春湖水質提升協調會和督辦會,開展東春湖水質提升聯合執法行動,設立投料投肥投餌舉報電話,安裝監控設備,堅決查處投料投餌、設置圍網等行為,全力遏制水質惡化勢頭。二是收回湖泊承包經營權。督促木港鎮解除業主承包養殖協議,聯系縣農投公司對承包業主投入資產進行清算和賠償,收回東春湖和周邊精養魚池承包經營權,實行人放天養,東春湖成為全鎮首個移交縣農投公司經營管理的重大湖泊,水質得到極大凈化,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雙提升。三是開展面源污染整治。集團投入60萬元、爭取鄉村振興資金60萬元,幫助學詩村塘頭組、學詩組等3個組建設了東春湖自然灣生產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近1500名村民生活污水實行過濾凈化后排放,效果顯著,既改變了污水亂流場面又對入湖污水凈化處理,帶動東春湖生態崛起。
五年來,集團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推進陽新降碳、減污、擴綠,助力生態振興,幫助陽新發展茶葉、水果、油茶等經濟林2萬余畝,修繕湖塘堰共計43座。
以“黨”為舵,推進組織振興。五年來,集團與陽新縣在聯創聯建中互幫互促,形成共建共享共促的長效機制。一是抓班子促發展。掛職干部郭康安結對龍口村、西元村和白浪村等多個黨組織薄弱村,通過村“兩委”干部年輕化、重大事項議事民主化、具體事項辦理組織專業化、特定事項公開化、村組建設工程透明化以及村務評議大眾化等多種方式,如期完成整頓轉化;他兼任第一書記的下容村由縣八個重點貧困村之首成為市、縣先進村。二是結對支部共建。集團下屬華中銅業公司與陽新縣柏樹村開展支部共建,推動柏樹村黨支部規范化建設,集團選派的三溪鎮柏樹村駐村第一書記獲評為“中國銅業社會責任先進個人”。三是扶持發展集體經濟,把培育壯大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作為重中之重,積極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吸納、帶動農戶作用。五年來,支持鼓勵有創業意愿、有種養殖技術的群眾組建82家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產業,共吸納510余名脫貧戶參與合作經營或者務工增收,增加年勞務收入730余萬元。
突出“央企優勢”
聚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工程
中鋁集團充分發揮央企優勢,在深化“捆綁發展”“贈苗田間驗收”“以銷代扶”“以獎代補”4種貧困戶聯結利益機制、鞏固提升脫貧質量的基礎上,結合陽新縣發展基礎和方向,不斷打造中鋁鄉村振興樣板工程,助推陽新農業農村現代化。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一是堅持在陽新縣貧困群眾教育、飲水、就醫等民生問題上馳而不息、久久為功。今年以來,支持排市鎮為10戶34人低收入脫貧戶新建住房,對鐵鋪村原衛生室進行擴建和裝修改造提檔升級,并設置藥房區、配藥區、病房區、辦公區,解決2300人就醫難題。二是實施愛心助學。在龍港鎮富水中學設立的中鋁愛心助學基金,分三年六學期助力脫貧學子和品學兼優學生完成學業,惠及學生1000余人;每年捐款50萬元左右中鋁愛心助學金用于幫助陽新縣考上大專院校的脫貧戶學子,著力阻斷代際貧困。三是開展暖心結對。幫扶“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每年定時救助分散五保戶和特困戶,每年都會對近百名特困戶實施救助。
以消費幫扶撬動鄉村振興新引擎。一是以購代扶。集團工會發文鼓勵各下屬單位和企業購買陽新縣農產品,各子公司召開消費幫扶座談會14場,今年直接采購高達948萬元。二是拓寬陽新縣農產品銷售渠道。在扮靚形象、電商運作等多方面發力,聯系中國移動、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等企業,推薦陽新農產品,今年幫助銷售297萬元。同時,在建行、農行等商務平臺開設中鋁集團扶貧館,幫助銷售陽新農產品。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鄉村振興新面貌。陽新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短板明顯,五年來,集團通過引導、鼓勵、幫扶等多種形式修建和改善道路、水井、管道、溝渠、水塘、路燈等各類農村基礎設施100余處,投入超過700余萬元,十多萬群眾受益。一是修繕堤路結合工程—浮屠鎮森羅公路。投入150萬元幫助完成路面拓寬刷黑,使之北接陽新第一峰七峰山,南連武陽一級路,解決了三鎮6村1.5萬余名群眾出行難題。二是打造九頂山產業路。投入120萬元,硬化通往九頂山的3800米產業路,促進了九頂山2800余畝生態白茶和1300余畝花海發展建設,同時打造了集鄉村旅游觀光、休閑康養、親子娛樂、餐飲美食和自由采摘為一體的生態旅游綜合體,提升白茶采摘和鄉村旅游康養需求,促進白沙鎮山口村鄉村振興。
以示范引領塑造鄉村振興新標桿。集團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循序漸進、逐步打造”思路,建設兩個中鋁集團鄉村振興示范村,發展特色產業,提升基礎設施,整治人居環境,建設農民幸福家園。一是打造朝六村示范點。幫扶120萬元,帶動社會資金700余萬元,幫助朝六村拓寬刷黑2500米進村主公路,沿路安裝路燈100盞,建設候車亭6座,新建黨群服務中心和老年活動廣場,嶄新的柏油馬路、黨群服務中心和老年活動廣場均已投入使用,引得本地老板紛紛進村投建苧麻育苗基地、仔雞和水產養殖場,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30萬元。二是打造新塘社區示范點。投入資金150萬元,撬動社會資本1000余萬元支持新塘社區建設,修建寬敞的柏油馬路,改造學校新村居民點,疏通排水溝,新建公廁2座,美化80戶房屋,拆除危舊房,新建口袋公園,既改善了居民生活條件又提升了社區整體形象,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作者單位:湖北省陽新縣委辦公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