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云南紅河州 做好四篇文章 激發脫貧群眾經營性增收潛力
時間:2023-09-04 14:30:26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李熙 字號:【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深入推進《紅河州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4年)》和《紅河州促進低收入脫貧人口收入過萬兩年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中,注重優化脫貧群眾的收入結構,在鞏固工資性收入的基礎上,把經營性收入作為脫貧群眾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加大產業幫扶資金投入比重,提升農業產業規?;?、科技化、組織化水平,增強脫貧群眾參與產業融合、嵌入產業鏈條的能力,不斷激發脫貧群眾經營性增收潛力。紅河州脫貧人口家庭人均純收入2022年度達到14529.63元、2023年前兩季度達到8411.84元,保持了穩定增長的良好勢頭,其中經營性收入占比23%。

  富民產業“特”起來

  紅河州注重把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作為脫貧群眾增收的關鍵來抓,努力做好“土特產”文章,確保鞏固一批、升級一批、盤活一批、創新一批。全州2022年投入各級財政銜接資金22.64億元、2023年已投入各級財政銜接資金22.44億元,其中產業幫扶資金占比超60%。堅持把鄉村產業發展作為重點支持方向,對有勞動能力的脫貧群眾和監測幫扶對象,堅持開發式幫扶的根本措施,將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列入州政府年度10件便民惠民實事來抓,加大對脫貧縣主導優勢產業的信貸支持。目前,全州脫貧人口小額信貸累計投放60.93億元,惠及脫貧戶8.56萬戶,其中2023年新增貸款4.46億元。推廣“富民貸”業務覆蓋至7個脫貧縣,今年以來共發放貸款金額2.2億元,惠及農戶1996戶。紅河州13縣市在大力推進“一縣一業”示范創建中,充分發揮“多、特、好、早”農業優勢,全部選定主導產業,初步形成個舊乳業、蒙自水果、河口水果、紅河水果、建水水果、屏邊水果、石屏水果、金平中藥材、開遠花卉、瀘西蔬菜、綠春茶葉、彌勒養殖、元陽梯田紅米的“一縣一業”發展格局,并不斷挖掘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潛力,豐富鄉村發展業態。元陽縣、紅河縣高質量發展“稻魚鴨”綜合種養產業和綠色生態模式,示范區面積分別達到4.52萬畝、1.5萬畝,實現一水三用、一田多收、一戶多業。通過專家連年測產,畝產值由過去的不到3000元提高到8000元。彌勒市彌陽街道小河邊村種植鮮食玫瑰花2000余畝,與龍頭公司長期合作開發玫瑰餅、玫瑰醬、玫瑰醋、玫瑰花茶、玫瑰酒等系列產業,并帶動旅游業發展,實現玫瑰花產品的品牌化。村小組年人均純收入6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50余萬元。

  科技賦能“強”起來

  紅河州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著力破解高中教育“縣中困境”,著力提升職業教育的質效,讓孩子特別是農村戶籍孩子能夠在家門口上好學,促進外來人口子女的教育均等化。高度重視控輟保學工作,注重農民工子女以及留守兒童的教育成長,從根本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扎實推進脫貧勞動力“人人持證、技能致富”專項行動和“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積極探索脫貧人口高標準培訓模式,積極開展鄉村振興“電商達人”培訓,強化培訓的針對性、前瞻性和實效性,確保有勞動力的脫貧戶至少有一名勞動力參加培訓,實現“培訓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片”的綜合效益。積極整合東西部協作、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和“萬企興萬村”行動等項目和市場資源,引導科技特派團、產業顧問組等加快匹配特色產業、有效發揮作用。及時出臺《紅河州“紅河奔騰”人才計劃(試行)》,實現全州行政村(社區)人才掛聯支持全覆蓋,把科學技術送到老百姓手里,把論文寫在紅河大地上。在開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立數字花卉產業鏈平臺,引進云之澳、景泰等25家企業入駐園區,充分發揮科技孵化功能,鼓勵種植能手創業,由企業統籌種植面積、品種規劃,提供種苗、技術支撐,負責采后指導、產品協助銷售。在智慧農業聯農帶農方面,做到一部手機管理農場,在種植管理和銷售環節提供精準服務,用溫度控制大棚花卉開花時間和花期,將氣候變化、價格波動等信息與農戶共享,實現農戶利潤最大化。同時,紅河州各地善于發現、挖掘和培養當地“土專家”,帶領群眾逐步增強科技素質。屏邊縣白云鄉積極協調縣級有關部門給予59.4萬元財政銜接資金的支持,支持鄉土專家帶動農戶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有效破解了高寒山區產業發展慢、群眾增收難的問題。目前,白云鄉陽荷種植戶發展到200戶,種植規模發展到2000余畝,實現年產值800余萬元。

  經營主體“帶”起來

  紅河州瞄準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有條件的小農戶成長為家庭農場,支持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據需要辦企業,從而把群眾組織起來,把企業激發起來,把土地流轉起來,把市場對接起來,實現企業贏利、地方發展、群眾增收的高度融合。目前,紅河州共有農業企業9759家,其中農業龍頭企業704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128家),成功引進荷蘭安祖公司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注重健全完善幫扶項目聯農帶農機制,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不斷提高農戶特別是脫貧戶參與產業融合、嵌入產業鏈條的能力,讓脫貧群眾更多參與并分享鄉村產業振興的收益。瀘西縣培育和引進農業重點龍頭企業近40家,土地流轉21萬畝,每年土地流轉租賃金收入超過3億元,農戶務工收入約18億元。紅河縣庫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先后投資3.5億元,開發荒山4.1萬畝,將昔日的陡峭山坡和不毛之地變為四季常青、瓜果飄香的滿山綠海,并采取土地流轉、優先務工、基地培訓、產業幫扶等多種方式帶動1萬余名農村群眾增收致富,并培養“明白人”“帶頭人”100 余人。

  組織引領“跑”起來

  紅河州為充分激發脫貧群眾經營性收入的潛力,把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放在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上,不斷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村級組織體系,組織和引導群眾充分認識到“黨的政策這樣好,我們要努力向前跑”,通過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的發揮,把村級自治組織、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各類社會組織等力量擰成一股繩。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種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確保全州每個行政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瀘西縣81個行政村通過黨組織領辦農民合作社,把黨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聯結為利益共同體,跑出群眾增收“加速度”,實現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2022年,全縣脫貧人口家庭人均純收入15724.96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50萬元的34個、50萬~100萬元的2個、100萬元以上的4個。建水縣南莊鎮干龍潭村在規?;N植1.7萬畝葡萄基地的過程中,村黨總支注重引領農民發展合作社,做到“一條龍”服務群眾,從土地流轉到水電設施、技術培訓、銷售市場,為群眾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撐。紅河縣迤薩鎮勐龍村委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20萬元,主要原因同樣在于黨組織領辦果蔬合作社,讓懂市場、善經營的“明白人”“帶頭人”擔任村支部書記和合作社理事長,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一收購,維護農民利益。如此一來,村集體經濟收益有保障,人民群眾也得到很大的實惠。2022年,勐龍村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2400畝(兩季),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3萬元。

  (作者單位: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鄉村振興局)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