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創新科技小院發展 為農業強省提供有力支撐
時間:2023-07-19 01:36:22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郭修平 吳金桐 字號:【

  “科技小院”是一種以駐村研究生為主體,集科技創新、社會服務、人才培養于一體的創新平臺。目前,吉林省已建成8所科技小院,分布在吉林省梨樹縣、延吉市、白山市等區域,對吉林省各地區的特色產業形成了更全面的覆蓋。科技小院在運行過程中不僅服務了鄉村發展,也實現了自我服務功能。參與其中的研究生能夠在技術示范和生產操作中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和研究水平,形成“產學研”高度融合的農業人才培養模式,有力推進了鄉村人才隊伍建設。

  吉林省是科技小院建設的先行省份,應充分發揮好農業、教育資源優勢,促進科技小院創新發展,為推進農業強省建設提供教育、科技、人才的有力支撐。

  主要成效

  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模式,助力農民增產增收。科技小院根據農戶的不同需求提供適宜的技術支持,創新了農業科技推廣模式,對農民增產增收、提高生產生活質量發揮積極作用。通榆谷物科技小院團隊,建立了一套“大學+政府+幫扶單位+涉農企業+種植大戶+貧困戶”六位一體的多方聯動模式,直接幫扶貧困人口1700余人,實現全部脫貧,增加農業產值2000余萬元;寧江果蔬科技小院在當地創立蔬菜專業合作社,實行“合作社+專家+農戶”三位一體的組織模式。已研發、引進、推廣先進適用技術、蔬菜優良品種300余項,現有日光溫室47棟,塑料大棚300棟,年產各種優質蔬菜500多萬公斤,農民純收入近1000多萬元,人均年收入達2萬元。

  創新農業科技生產方式,助力產業興旺發展。科技小院駐村專家、學生貼近農戶生產、生活,不斷創新農業科技生產方式,解決農戶種植、養殖方面的技術困難和生產難題。龍山蛋雞小院成立以來,申報相關飼料添加劑發明專利3項,制定“蛋雞菌物多糖無抗飼養技術規范”地方標準1項,研發特色雞蛋“不老莓雞蛋”,得到GRA無抗產品認證,培訓農民110人次,技術輻射面積1.2萬畝;公主嶺稻漁科技小院,團隊創新研究出具有吉林省特色的“雙邊溝+分箱式插秧”稻田養殖蝦蟹模式,在全國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大賽中獲特等獎,現已在省內推廣近10萬畝。

  創新農業人才培養模式,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科技小院將研究生的培養地點帶到了田間地頭,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促進人才隊伍扎根服務鄉村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科技小院也促進了農民技術能力增強,提升了農民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素養。和龍桑黃科技小院已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2名,培訓農技推廣人員與農民500人以上;通榆谷物科技小院設立工作站16處,科技服務范圍覆蓋通榆縣全境,通過線上線下課堂培訓農戶2萬人次,培訓黨員干部、種植大戶、農業技術人員2000人次,總計指導農戶8500戶。

  困境與問題

  物資條件區域差異大,科研器材配備不足。目前科技小院的資金支撐主要依靠研究生導師的項目經費、院校與政府農業推廣機構的合作經費,或是研究生的學業補助,其他資金來源非常匱乏。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科技小院的推廣經費對于日常活動花銷可謂杯水車薪,師生住宿條件比較簡陋,缺少獨立的洗浴空間,個人生活區域也很狹小,經費不足成為了科技小院建設的共性問題。另外,科技小院所在駐地普遍缺乏科研平臺、實驗室以及相應的實驗器材,學生在發現問題后無法及時進行試驗樣本測定以及試驗數據采集,進而延誤專項課題開展,約束了農業科學技術創新發展。

  安全保障機制不完善,組織管理協調能力不強。科技小院師生長期駐扎在農村一線,在相對艱苦的條件下開展試驗和科研工作,但高校對于科技小院師生的人身安全問題以及意外險、保險購買方面缺乏統一的保障標準。同時科技小院人員專業結構偏單一,大多是由主帶導師的研究方向所決定。如玉米科技小院團隊主修玉米的養分管理,難以解決病蟲害防治等問題。這些現實情況限制了科技小院引領效應的發揮。

  另外,科技小院在農業科技推廣過程中需要與農戶、企業、高校、地方等多方主體打交道,容易出現事多、事雜、事亂的情況,在組織管理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科技小院在運行中往往缺乏統一調度的組織或個人,不利于農業技術的集中攻關和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實施。

  農業科技成果接受率低,缺乏科技小院發展考核標準。幫助農民解決生產實際問題是科技小院建設的核心目標之一,雖然吉林省科技小院發展已初有成效,但仍有很多農戶對科技成果的接受率比較低,技術推廣工作面臨阻礙。尤其是老齡化比較嚴重的村落,農戶缺少專業技術培訓和技能學習,對新技術或新產品大多持有懷疑、觀望態度,不信任或不愿意嘗試創新的科技成果,制約了科技小院的發展進步。

  另外,隨著建設數量的不斷增加,科技小院的建設質量問題需要引起特別關注。目前吉林省還未出臺科技小院發展的考核標準,難以科學權衡在經濟引領、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貢獻差異,不利于相關管理部門的統籌規劃和職能發揮。

  發展建議

  凝聚多元主體支持合力,完善資源配置。一是增加政府對科技小院研發資金的投入。相關部門應出臺因地制宜的資金支持政策,設立科技小院專項基金,重點關注生活環境和起居條件,明確資金的應用范疇和使用標準,為科技小院運行提供保障;二是提升高校對科技小院實驗器材的供應。科技小院不在校園內,但卻是教育、科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應平衡教育資源、實驗設備的配置,讓校內外的師生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具備相近的條件,發揮高校在科技小院建設中的引領作用;三是加大合作企業對科技小院的資助。科技小院與當地龍頭企業能夠建立合作平臺,通過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盈利水平,合作企業應根據盈利情況為科技小院提供一定的經濟資助,構建可持續的良性合作關系。

  優化組織運行管理制度,建立考評機制。一是構建獎勵、激勵制度。應根據科技小院建設情況對參與師生設置獎勵機制,在評優評獎、職稱評定、人才評級方面給予政策傾斜;二是完善安全保障機制。公安部門聯合當地村委會構建安全保障工作機制以保護科技小院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高校應設置專項資金為師生購買人身意外保險;三是制定科技小院考核標準。相關部門應聯合開展科技小院等級評定,定期開展考核驗收,對考核優秀的科技小院予以獎勵,激發科技小院活力。建立科技小院預警機制和退出機制,對運行不善的科技小院進行清理整頓,對不符合實際運行的科技小院予以退出或轉型。

  加強生產服務科普宣傳,推進成果轉化。一是加強科普宣傳和示范培訓。依托試驗田、試驗地讓農戶看到科技進步帶來的收益,從農民的實際需求出發解決實際問題,增強農民采用現代農業技術的信心,讓農戶樹立起主動參與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的觀念;二是廣泛借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政府職能部門、地方高校應與其他省份對口單位搭建信息交流平臺,積極分享科技小院建設、管理的成功經驗,共同營造良好的組織條件,在科技小院建設進程中探索農業科技共創、共享發展路徑。

  (作者單位:郭修平,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吳金桐,長春新區吉大慧谷學校)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