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4月19日視察清華大學時指出,把更多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增強城鄉審美韻味、文化品位,把美術成果更好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這對現代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具體到鄉村,就是要通過科學的規劃設計,把藝術元素融入鄉村,推動鄉村藝術化發展。
鄉村藝術化是一個新的概念,對它的認識還有一個過程。就目前藝術鄉村建設的實踐探索來看,筆者認為鄉村藝術化就是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過程中,用審美的眼光看鄉村,把鄉村建成藝術,把鄉村生活過成藝術,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讓鄉村成為詩意棲居之地,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它涵蓋鄉村建設發展以及農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鄉村人居環境的藝術化、農業產業體系的藝術化、農業勞動過程的藝術化、農民生活方式或日常生活的藝術化和鄉村治理的藝術化。這是鄉村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個必然趨勢。
可能會有人認為這是天方夜譚,至少在短期內不現實。但是,只要關注鄉村的變化,就會看到藝術鄉村建設正在興起。北京市懷柔區的深溝村、山西省和順縣的許村、四川省蒲江縣的明月村、云南省騰沖市的帕連村,都因藝術而成為“網紅”打卡地。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全省都在開展藝術鄉村建設,開始形成了“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線一風光”的現實版“富春山居圖”,給鄉村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這就是人們說的藝術點亮鄉村、藝術賦能鄉村。放眼國外,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便開始了藝術鄉村建設,如意大利的阿庫梅賈村、芬蘭的菲斯卡村、日本的合掌村。
鄉村藝術化涉及到怎么從鄉村去看藝術的問題。打開書本,藝術是對自然的模仿,藝術是人的情感的表現,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藝術是意義的呈現……眾說紛紜,難怪有人說藝術沒有共同的本質,不可定義。但是,回到生活,藝術的的確確存在,并且是動態的、多樣的、開放的、包容的,與生活水乳交融。只要村民全神貫注于某一件事,并且盡可能做到極致,就會從中獲得樂趣,進而把每一件事做成藝術。也就是說,藝術并不神秘,它不只是在博物館、美術館、大劇院里,鄉村處處有藝術,農民也能成為藝術家。鄉村藝術化正是要營造一種藝術氛圍,讓人們重新體驗生活。
鄉村藝術化還涉及怎么用藝術審視鄉村的問題。曾經,人們把鄉村同城市對立起來,看作落后的代名詞,自然沒有審美可言。如今,人們開始用審美的眼光看鄉村,看到了鄉村的田園生態之美、傳統故事之美、有機生長之美和家園情感之美。鄉村之美是質樸的,它根植于自然;是厚重的,它積淀了深厚的文化;甚至是奢侈的,因為我們難以返璞歸真。鄉村藝術化正是要展示鄉村的內在之美,因而是從鄉村“長出”的,而不是藝術家“植入”的。所以,鄉村藝術化絕不是錢砸出來的,有的村子正是被錢毀掉的。
把藝術元素應用到鄉村規劃建設中,推動鄉村藝術化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必須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積極探索,有序推進。按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要求,眼下可以在鄉村掀起四個革命:
一是掀起鄉村審美革命。歐洲風情小鎮、歐式建筑、大廣場、大馬路、大牌坊、大草坪、大花臺、稻田咖啡、稻田餐廳、稻田火車、稻田舞臺等五花八門的奇葩設計,就是鄉村審美革命的主要對象。某市曾經提出在全市農村全面推行歐式建筑。如果真的那樣,必然付出巨大的代價。鄉村審美革命就是要站在生態文明和文化多樣性的高度,打破盲目崇拜西方、盲目復制城市的思維,迅速革除扭曲的審美觀,用健康的審美觀、藝術觀重新審視鄉村,彰顯鄉村價值、鄉村特點、鄉土味道、鄉愁記憶,真正展示鄉村獨特的內在之美,讓廣大鄉村的生產生活充滿詩意。
二是掀起鄉村田園革命。人們對鄉村的多元價值、農業的多種功能,如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生態的等等,已經形成了共識,而對其審美的、藝術的價值與功能,才開始引起關注。在目前談論鄉村價值、農業功能的各種文字中,還很難看到涉及審美和藝術。要通過鄉村田園革命,重新審視鄉村產業的價值與功能,將藝術元素融入現代農業發展全過程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變田園為公園、勞作為體驗、農產品為藝術品,讓藝術同科技一起成為農業騰飛的翅膀,推動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如果說過去農業經歷了商業革命、科學革命和環境革命的話,那么未來農業必將迎來一場藝術革命。
三是掀起鄉村屋頂革命。經過堅持不懈的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廁所革命,廣大農村人居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但是在不少地方,屋頂卻非常凌亂,私搭亂建村村可見、五顏六色的彩鋼棚比比皆是、長期無人居住的破舊房屋有增無減,嚴重影響鄉村的風貌和形象。這樣的情況在特大城市近郊也絕不是個別現象,更何況邊遠的山區和丘陵地區。鄉村屋頂革命就是要由屋頂整治入手,群專結合,科學規劃,并注重藝術設計,傳承底蘊深厚的農耕文化、展示自然淳樸的鄉村風貌、體現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增強鄉村的審美韻味和文化品位,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充分展示新時代鄉村的文明形象。
四是掀起鄉村習俗革命。鄉村習俗革命的對象是農村大操大辦、天價彩禮、厚葬薄養、拜金主義、封建迷信、黃賭毒等不文明的、丑陋的社會現象。有的年輕人外出打工掙點錢不易,春節回家打幾場麻將就輸個精光,不僅影響家庭生活,還助長不良社會風氣。目前全國各地正在按照中央的部署,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這是革除農村陳規陋習的良機。要趁勢掀起鄉村習俗革命,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移風易俗,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村民的語言、心靈和行為優美起來,逐步實現鄉村日常生活和行為方式的藝術化。
鄉村審美革命、產業革命、屋頂革命、習俗革命,是很多地方都可以著手做的。只要行動起來,科學規劃設計,把藝術融入鄉村,掀起四個革命,就能夠為鄉村賦能,促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作者系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原二級巡視員)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