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拿鋤頭,晚上拿筆頭”。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余東村有一群好學善畫的村民,他們筆下的“農民畫”色彩艷麗、形態夸張、構圖飽滿,深受觀眾好評。余東農民畫起源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過幾十年的培育發展,現有村民817人的余東村,有325人會畫畫,農民畫骨干成員48人。
2020年以來,柯城區通過“種文化”不斷挖掘余東農民畫特色文化資源,以“一幅農民畫”帶動全域產業聯動,探索出一條產業融合的新路,也開始嘗試村莊經營的各種途徑和方法,從傳統的賣畫發展到賣版權、賣特產、賣文創、賣勞務、賣品牌等多種業態。農民不僅可以種莊稼,也可以通過畫畫“種文化”,如今,“種文化”同樣收獲頗豐。
如何“種文化”?
執筆描繪“1+6”發展藍圖。鄉村黨組織積極聚焦余東農民畫特色,結合小山村特點,規劃了“畫人文品牌計劃、畫人才興盛計劃、畫美麗宜居計劃、畫產業興旺計劃、畫和諧幸福計劃、畫共同富裕計劃”“一起畫幸福六大計劃”的“1+6”發展藍圖,謀劃了賣畫向賣版權、賣文創、賣旅游、賣品牌轉變的發展路徑,運用藝術賦能,加快把人文資源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和群眾幸福指數。
實施文化人“1+2+3”育才舉措。著眼群眾“種文化”的需求,通過黨群聯心把村民組織起來,創建成立1個農民畫協會。在協會的運行下打造了2個平臺:線下建成中國鄉村美術館,線上創建網絡藝術學院。通過平臺構建起鏈接全國的3大通道:每年組織1次農民畫培訓班、1次全國農民畫大賽、1次全國農民畫專家論壇。在“1+2+3”的舉措下,村里成長出1位中國美協會員、3位中國民協會員,10余位浙江省美協會員。中國文促會農民畫專業委員會也落戶在余東。
如何“發展文化”?
繁榮文化“1+N”百花搖籃。用好鄉村振興講堂、文化禮堂等黨建陣地,以農民畫協會為樣板,成立農民詩、剪紙、書法等20余個文藝、文創協會,形成“1+N”多元鄉土文化共鳴共榮的發展格局,帶動發展617名村民會員,一起挖掘鄉村特色文化,合力擦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金名片”。通過校地合作,經常開展小吃、文創培訓,幫助十余位村民戴上“廚師帽”,百余位村民成為“土專家”。吸引浙江師范大學等20余家高校在此設立研學基地。創成浙江省特色文化禮堂,成為第一批浙江省公共文化國際交流基地。
注重傳統文化的現代性展現。與浙江傳媒學院合作,以余東農民畫為底色,以“余氏”宗族故事為原型,設計制作“小魚兒”村莊LOGO,獲評國際設計大獎賽金獎。傳承徽派建筑墻繪傳統,創新將精美余東農民畫繪畫在沿路沿線白墻黛瓦間,560多幅墻繪構成“十里畫廊”。以畫為媒,聯動其他鄉村文化,承辦非遺文化周活動,陶瓷館、竹編館獲評浙江省第二批鄉村博物館。舉辦鄉村音樂會、打造農村詩歌林,自導自演的村歌村舞《在余東畫一個未來》獲評浙江省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如何讓文化成為產業?
以文興業打造共富工坊。通過村民攜手、村企合作成立強村公司,“走出去”與華為、萬事利等集團合作,開發農民畫手機壁紙、農民畫絲巾等首批文創產品,初步打開市場。“請進來”吸引70余位鄉賢回鄉創業,農民畫家以版權入股,攜手打造南孔文創、余東秀等文創店,開發農民畫工藝品、紡織品、紀念品等文創衍生品百余種,走出創業創新第一步,畫家群體人均年收入達到10萬元。運用精美農民畫包裝賦能農業產業化,推動“粗放農業”向“品牌農業”升級。推出“曬太陽的面條”“降三高的茶葉”“愛畫畫的大米”等一大批農業手工業產品,入選“浙禮好物”,走進千家萬戶。黨建聯建帶動周邊九個村成立共富聯盟,攜手打造畫坊、瓷坊等“九村十坊”共富工坊,形成畫瓷等熱銷文創產品。聯盟村年集體經營性收入增長205%,均超30萬元,被省農委評為全省鄉村振興十佳創新實踐案例。
美麗文化變現美麗經濟。以賞畫為原點出發,不斷延伸農民畫產業鏈條。山海協作發展研學、旅游等文旅融合業態,打造陶藝、露營等基地,開發畫畫、玩泥巴等特色休閑項目,成為衢州市中小學研學基地,每年有3萬人次學生來這里上課。村村聯手打造魔法秘境、鹿野灣、農耕園、古龍窯、櫻花園等一批游玩節點,開通小火車,串起鄉村旅游珍珠鏈。近兩年來,共接待近60萬游客。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浙江省4A級景區鎮,成為浙江省職工療休養基地。帶動余東十大碗、媽媽餅、畫俚民宿等餐飲住宿業態興起,形成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旅游產業鏈條。
2020年以來,村集體經營性收入3年翻四番,2022年底達到112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年來連續增幅超14%,達到4.2萬元。被國家鄉村振興局評為“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被省農委評為鄉村振興十佳創新實踐案例,獲評“藝術鄉建”浙江省示范村,成為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首批調研基地。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農業農村局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