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考察灣底村時殷切叮囑,要把村莊整治與發展經濟結合起來,與治理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結合起來,走出一條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子。20年來,灣底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持以農為本,突出產村融合,從最初的糧食蔬菜種植到建設五金廠再到組建實業有限公司、旅游公司,從農業、工業到學校、銀行,灣底村的“田園牧歌”變奏為“奮斗交響曲”。2022年灣底村村民年人均收入為7.25萬元,先后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國最美鄉村、全國文明村、國家生態村、國家4A級景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全國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五星級園區、浙江省未來鄉村等榮譽。灣底村真正成為“都市里的村莊、城市中的花園”,闖出了一條一二三產業齊頭并進、城鄉一體共享發展的共富新路子。
一產做精做特。成立農業開發公司,流轉土地600余畝,建設涵蓋10大類50多個品種的精品水果種植基地,實現“季季有花、月月有果、天天可摘”。投入250萬元,新建2700平方米集科普、游覽、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工廠化有機蔬菜生產基地,畝均收入比傳統栽培增加約3倍。連續20年舉辦天宮莊園桑果節,讓桑果成為灣底村的一張金名片。注冊完成“天果”商標,獲上級農業農村部門無公害認證,形成花卉、蔬菜、果品三大主打產品。結合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推廣農業生產數字化監測遠程調控系統,生態活菜、升降草莓、番石榴、木瓜、香蕉等5個連棟智能玻璃溫室項目相繼建成投產,既提高畝產效益,又節約人力成本。
二產做大做強。20世紀90年代,灣底村黨組織以村集體名義購買了4家鄉辦企業,并持續做大做強。天工巨星工具有限公司由當初作坊式的五金小廠發展為產品遠銷美洲、歐洲的國際進出口公司;安徽萬冠鑄造有限公司由灣底村在安徽郎溪購置100畝土地投資4000余萬創立,配備半自動機械制殼流水線以及沖擊實驗機、金相顯微、超聲波探傷儀、意大利光譜儀等先進設備,年產值達8000萬元;天宮冷鏈有限公司完成由果汁果酒深加工到貨物倉儲、運輸的轉型,對周邊的影響力日益增加。目前,全村集體企業工業產品擴大到20大類、100多種產品,實現年銷售收入3.6億元,為村級集體經濟“以工哺農”打下扎實基礎。
三產做優做活。以農業產業基地為依托,開發紅色旅游、親子體驗、水果采摘等多元化鄉村旅游業態,配套建設天宮玫瑰園鮮花婚宴酒店、西江古村農家樂、南恒順老字號火鍋店、花緣麗舍酒店、元和雅居民宿等項目。建成集中國插畫藝術館、寧波服裝博物館、鄞州非遺館、千峰越窯青瓷博物館、旗袍文化館、水墨藝術館為一體的文化類博物館一條街,改造提升西江古村特色商業區,優化民國老街文化項目,新建金銀彩繡博物館,打造功能聚合、文商共生綜合商圈。聯合上級有關部門,共同打造集住宿、會議、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立足鄞州、輻射全市、面向全省的基層干部學院。投資鄞州銀行股權,股權價值近2億元,是鄞州銀行前十大股東之一,2021年股權分紅700余萬元。
民生做細做實。早在2006年,全村400多戶村民就搬進新居,人均住房面積達70平方米以上,今年又啟動了“老屋新生2.0提升工程”,為村內49幢樓房加裝電梯。對標城市公共服務水平,建成黨員服務中心、鄞州二院醫共體灣底服務站、圖書館、文化禮堂、幸福生活館等配套設施,享受“五分鐘生活服務圈”便捷服務。建立村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困難村民補助、高考學生獎勵、旅游基金發放等社會保障配套制度,實時監測獨居老人健康動態,每年發放旅游基金及重大節日慰問金。興辦村級控股民辦學校藍青小學,加快藍青初中部建設,打造民辦基礎教育示范點。以天宮莊園幼兒園和藍青小學為依托,提供“紅魚小課堂”“天宮莊園實踐課程”等多種幼兒課外實踐活動,滿足村民幼兒托育教育需求。
目前,村內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38家,返鄉雙創人員28名,1200人在本村集體企業及其他經營主體就業。建立了契約式、分紅式、股權式等多種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將產業鏈各主體打造成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命運與共的聯合體。探索出農民“流轉獲租金、打工掙薪金、經營賺現金、入股得股金”的“一地生四金”模式。同時堅持把提高村民生活品質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辦好各項民生事業,實現住有宜居、學有優教、幼有善育、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不斷增強村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農業農村局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