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江蘇沭陽縣墩前社區 鄉村形態煥新 打造“隴上明珠”
時間:2023-07-04 01:54:55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 字號:【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隴集鎮墩前社區總面積5.2平方公里,現轄10個村民小組,常住居民1282戶,人口4650人。近年來,社區黨總支緊扣“五彩墩前、隴上明珠”發展定位,始終把文明鄉風工作作為提升鄉村內涵、改善群眾精神面貌的主要抓手,堅持不懈推動文明鄉風建設。

  堅持“一個思想”,切實增強文明建設責任感和使命感

  墩前社區高度重視文明鄉風建設工作,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把廣大農民群眾組織起來,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進而形成文明鄉風、淳樸民風、優良家風。墩前社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充分發揮鄉村文化生態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隱性作用,通過村級黨建平臺重塑鄉村文化生態,構筑公共文化空間,把民間文化元素融入鄉村建設,保護鄉村原有建筑風貌和村落格局,重現原生田園風光和鄉情鄉愁,努力打造成為鄉風文明的特色田園鄉村。

  突出“兩個重點”,不斷推進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以“保護歷史文化建筑”為重點,擦亮鄉風文化底色。將古墩遺址建設為村級黨建文化陣地,深度挖掘農耕文化中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巧妙利用墩前社區最后一戶具有時代特色的搬遷戶房屋建設墩前老宅(農房改善主題村情館,占地約1800平方米),多角度展示農民住房變遷從“窩棚”時代、“山頭沖”時代、草屋時代、“土墻瓦面”時代、瓦房時代、“鎖廓”時代、“平房”時代、樓房時代到農房改善后的“新式農房”的歷史過程,通過一張張生動的照片和一件件古老的物品展示每個時代鮮明的變化,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和情感上的共鳴,讓人們體會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群眾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發揮其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的重要作用,進一步釋放文化遺址的魅力,賡續鄉風文明。

  二是以“生活空間治理”為重點,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全面踐行“兩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著力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深入推進“263”專項行動,關停1家散亂污企業,對環境污染零容忍。組織動員社會多元力量,扎實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持續高標準實施城鄉環境整治、戶廁改造、生態河道建設三大工程,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強化河長制責任體系,對4條縣級河道,2條鄉級河道進行水體整治,開展定期巡查,落實清污治本。常態推進秸稈全量還田、全年禁燒,保護良好生態環境,努力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愿景。

  注重“三類引導”,全面提升文明鄉風建設水平

  一是以問政交流來引導群眾。堅持把文明鄉風建設作為提高群眾生活品質的重要載體,讓人民群眾在文明治理中擁有更多獲得感。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在每年年初的黨員冬訓上列出民生實事,作出承諾并一一兌現。每半月開展一次民事有約半月談活動,把評判的尺子交給群眾,架起連心橋,形成融洽的干群關系。開展文明戶、文明村評比活動,營造濃厚文明氛圍。以發展的成果來引導群眾、先進的典型來影響群眾、有效的互動來團結群眾。

  二是以身邊榜樣來引導群眾。在社區范圍開展文明戶評選表彰活動,共選出文明戶194戶,在群眾身邊樹立了一批看得見、摸得著的黨員先鋒、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致富能手先進典型,充分發揮身邊榜樣的力量,引導群眾爭做文明人。常態化開展“道德講堂”宣講活動,積極培育向上、向善的淳樸民風,深入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發出好聲音,傳播正能量。

  三是以文化展示來引導群眾。高標準打造社區文明實踐陣地“紅磁場”,開展仲崇芳文化大院、張森剪紙大院等創建活動,定期組織本土書法、楹聯、剪紙、棋藝、文體興趣愛好者,發揮個人特長,推出文化產品,形成地方特色文化成果。每月開展一次文化競技活動,激活鄉村廣場舞、唱紅歌等群眾性文化活動,依托大喇叭、大篷車和大院子“三大講習所”,加大鄉風文明宣傳,大喇叭共播報20余期、大篷車演出5場,“大院子”講習所開展各類宣講6場。以“三下鄉”文化活動為載體,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共舉辦各類群眾文化活動15場,送戲下村活動6場,送電影下鄉4場,通過實現文化惠民,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筑牢“四項保障”,積極培育社會文明風尚

  一是強化制度保障。成立文明鄉風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黨總支書記擔任組長,社區分管人為副組長,各片區長、物業公司負責人為成員,做到人員、經費有保障。實行鄉風文明工作網格化管理,將社區劃分為31個微網格,明確網格責任人,形成了目標明確、職責清晰、全員參與的文明鄉風建設工作機制。

  二是強化兜底保障。對留守兒童、老人、社區矯正人員、精神病人等特殊群體,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對群眾的衣、食、住、行、醫、教、衛等基本民生需求進行政府兜底保障。建立由青年律師、教師、醫生、公職人員等組成的青少年維權崗,每月開展一次活動,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聯合愛心企業成立“愛心志愿服務隊”,在節假日、寒暑假為留守兒童、老人送溫暖、獻愛心。利用“花開墩前”微信平臺開展“公益捐贈”活動3次,共募集救助資金2萬元。

  三是強化法治保障。深入開展“法律進鄉村”等宣傳教育活動,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引導農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注重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在人民調解、法律服務等領域讓離任支部書記、民間的賢達、能人成為矛盾調解主力軍,建立了一支專業調解員隊伍,矛盾調處成功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鼓勵社會參與,把適合由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來承擔,努力打造社區事務“命運共同體”,使鄉風文明建設始終不偏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軌道。

  四是強化宣傳保障。社區在324、245省道節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標語,在社區出入處醒目位置新建黨旗、景墻、道旗等,宣傳紅色文化、歷史文化、鄉規民約,讓文明鄉風融入社會各個角落,讓群眾在無形中接受教育。落實黨建治理“四張網”下沉融入工作,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統籌協調作用,進一步提升“放管服”改革成效,確保工作文明規范、群眾滿意認可。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