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走深走實
認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1015個,有機草原認證面積突破1億畝;追溯體系建設覆蓋39個縣(市、區);青海省牛羊肉、油料、青稞、露地蔬菜、枸杞等大宗綠色產品輸出80萬噸130億元,農畜產品出口近億元;全省構建“五位一體”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兩年來,經過省部共同推進,青海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實現突破性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
今年,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加力下,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從源頭穩基礎、全鏈保質量、示范帶全域等方面持續推動輸出地建設走深走實,助力加快實現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把控質量源頭,在主題教育中推動農牧業綠色發展
5月24日,湟源縣申中鄉韭菜溝村的甘藍移栽現場十分熱鬧,來自省市縣農業部門的農技人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鮮明生動的例子向菜農“傳經送寶”答疑解惑,詳細講解蔬菜種植過程中如何防治病蟲害,如何鑒別假冒偽劣農資等知識。農戶們聽了技術指導后,結合自己在栽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咨詢專家,現場有問有答,氣氛熱烈。
“除了講解種植知識以外,在指導過程中還會引導農民綠色種植,并將黨的惠農政策傳播到基層,有機肥的運用、綠色防控技術的投入都是我們深入一線所做的實際工作,把好源頭關,為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奠定堅實基礎。”青海省農林科學院副研究員李江說。
目前,湟源縣0.26萬公頃露天種植蔬菜現已進入全面播種期,為了保證蔬菜按時上市,農技專家將持續跟進服務,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為菜農把脈支招。
如何真抓實干,著眼農牧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關鍵。
“我們在辦實事上下功夫,緊盯智慧農業發展和農業技術推廣瓶頸,拿出破解難題的實招硬招,用心用情用力辦好基層和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青海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作物保護部副部長黃霞說。
今年,青海省在西寧、海東等6個縣(區)安裝馬鈴薯預警系統10臺(套),建成全省統一的馬鈴薯晚疫病監測預警系統物聯網,實現馬鈴薯晚疫病監測預警自動化、智能化,全省病蟲害防治從“見蟲打藥、見病噴藥”向“預防病蟲、精準防控”轉變,進一步提高綠色防控覆蓋率。
同時,“蹲點式”調研形成《青海省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制約瓶頸和對策調研報告》,選派42名農業技術人員下沉基層一線包片包縣開展技術指導,幫助基層群眾解決小麥精量播種、種肥同源、測土配方施肥和玉米全膜覆蓋栽培技術等技術難題。
綠色發展一直是青海省農牧業發展的主旋律,全省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省農業農村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的“三個最大”省情定位,錨定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目標,全面推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全膜覆蓋栽培、糧油單產提升行動等重大技術推廣項目落地見效。截至目前,全省8個市(州)32個縣(市、區、行委)及2個國有農牧場和2個農場已下擺有機肥21.1萬噸,完成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播種面積17.87萬公頃。在西寧、海東、海南10縣(區)馬鈴薯作物上安排全生物降解膜0.4萬公頃,預計平均畝增鮮薯400公斤,新增鮮薯產量2400萬公斤,從源頭減少農田殘膜42萬公斤,實現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贏。
著力穩量補鏈,在主題教育中助力農牧民就業增收
6月5日,在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內,擁有有機、綠色標識的牦牛肉干、青稞制品等農畜產品第一時間被運送到省會西寧的“澤優牧品”直營店內。隨著旅游旺季到來,這些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將迎來新一波“購買熱”。
同一時間,雅稞生態農牧業資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澤庫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內開建的澤庫牦牛乳制品加工生產基地項目也在如火如荼建設中,董事長多吉才讓表示:“生產基地將在今年全面建成,預期實現年產值829.5萬元,可解決45名農牧民的就業問題。通過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讓我們優質的高原農畜產品走出去有渠道、闖出去有底氣。”
堅持問題導向,找準找實問題,在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中,如何做好全產業鏈發展是重中之重。瞄準培育一批示范帶動合作組織,壯大一批聯農強農龍頭企業,創建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集群、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的目標,目前,全省正在構建國標、行標、地標、企標、團標“五位一體”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
與此同時,建成特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25.5萬公頃,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牧戶”等產業化模式,建設市(州)有加工銷售園、縣(市、區)有加工產業園、鄉鎮有生產基地、村有車間工坊、戶有增收項目的發展鏈條,輻射帶動農牧戶53.8萬戶。輸出地經濟社會效益日益顯現。
加大全域推進,在主題教育中推動輸出地建設提速發展
在今年的輸出地工作考核中,考核組每一位成員都對考核區2022年度構建打造輸出地建設體系,加強穩糧保供、產業增效、基地建設、主體培育、園區建設、綠色發展、動物防疫,提升農畜產品質量水平,提升農牧科技支撐水平,拓展農畜產品輸出渠道等10個方面進行詳細地查閱檔案資料和實地調研考察,確保主題教育、業務工作一體推進,并通過實地調研考察,摸清輸出地建設真實的進展情況,為今年的工作方向提供了依據。
“通過這次考核,黃南、海南、海西三州獲考核優秀等次。我們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是對各地區工作做評估,也是從這些優秀的示范先行地區中汲取好的發展經驗,能夠為其他地區所借鑒,從而促進輸出地建設工作更好發展。”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楊毅青介紹,目前,青海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在4個先行示范市州和4個先行示范縣示范引領的基礎上,正在推進全域創建。互助雜交油菜產業園、青稞產業集群和3個農業產業強鎮均入選今年國家創建名單。
除了對去年輸出地建設工作的考核與總結,持續不斷地為“青字號”品牌出青蓄力是新一年主要工作之一。
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吳曉東說:“宣傳推介是拓展銷售、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要立足‘世界牦牛之都’‘中國藏羊之府’優勢,突出綠色有機冷涼特色,讓高品質‘青字號’農畜產品真正發揮品牌效益,走出去。”
據了解,今年青海省已成功在浙江杭州、江蘇南京等地舉辦第二屆“神奇柴達木”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推介會暨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產銷對接會、打造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暨“凈土青海高原臻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宣傳推介會、“消費援青”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展銷節、第二十二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等4場次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宣傳推介活動。
4月12日,北京(青海)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正式開業運營,構建了“青貨出青”新渠道,使青海省高品質綠色有機農畜產品進一步走向北京市乃至全國消費者的餐桌,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又有了新的助力點。
當前,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工作已進入抓落實的黃金季,青海省將把推進綠色循環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穩量補鏈擴輸、質量效益提升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以主題教育促工作落實,以工作質量效率提升檢驗主題教育實際成效,做到貫通融入、一體推進,真正做到“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
(來源:《青海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