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廁所,大民生。廁所情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事關農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上海市農村戶廁改造工作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起步,經過30余年持續推進,2019年底農村衛生戶廁普及率達到100%。近期,筆者赴上海市開展廁所革命調研,系統了解上海市廁所革命的做法及成效。總體上看,上海市農村改廁工作起步早,城鄉一體化程度高,達到了比較成熟的發展階段,積累了較好的改廁經驗。
農村改廁的歷程和主要做法
上海市農村戶廁改造工作具體可以劃分為三個時期。一是改廁起步期,農村通自來水為改廁提供基礎條件。自1990年起,上海市按照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的統一部署,在全市逐步開展郊區農村糞管改廁工作。1994年后,隨著上海市農村實現通自來水后,農戶衛生廁所建設條件逐步具備,農戶三格化糞池成為重點建設內容。至2005年,全市農戶無害化衛生戶廁覆蓋率達到96.5%。二是改廁快速發展期,糞便納管建設為農村改廁提供了優化條件。“十一五”期間,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結合新農村建設工作,把鞏固農村改廁成果納入《上海環境衛生“十一五”規劃》,推進糞便納管建設工程,健全農戶衛生廁所備案制度,不斷完善農村改廁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十二五”以來,上海市各區縣的重點工作轉入抓好農民新建房、新分戶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的指導審核和驗收環節。三是改廁收尾期,查漏補缺為全面完成改廁提供了重要條件。2015年以后,各區縣在確保現有改廁覆蓋率的基礎上,以鄉鎮為單位,組織開展對新建房、新分戶、老人戶等尚有改廁實際需求農戶的調查摸底工作,結合實際需要,進一步查漏補缺,重點做好糞污納管處理工作??v觀各個時期的改廁工作,上海市在工作安排上突出以下幾點:
加強分工協作,實現各部門共同發力。上海市在推進農村改廁進程中,相關部門形成了分工協作、統籌推進的工作格局。農業農村委是農村改廁相關工作的總牽頭單位,開展動員部署及相關協調工作;改廁專職專責部門是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全面負責農村戶廁改造、推進農戶三格化糞池建設、清除小糞缸、農村戶廁管護等工作,機構改革后仍然延續,一抓到底;水務局負責三格納管、直接納管工作,接入市政管網,統一進行處理;綠化市容局負責提升公共廁所建設及糞便納管建設工程。在開展農村廁所問題摸排整改回頭看期間,按照牽頭抓總、各司其職的分工方案開展工作。市級部門按職責分工做好工作指導,市級和區級分工協作、重心下移,切實發揮區級各部門更能了解各地實際的優勢,確保摸排質量。區衛生健康委牽頭完善動態巡查檢查機制,加強已改造衛生廁所工作的跟蹤指導;區水務局牽頭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老舊低標設施改造,做好規劃不保留村污水生態管控工作,建立健全提標增效考核機制,進一步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區綠化市容局牽頭完善農村公廁長效管護機制,確保農村公廁環境衛生整潔、設備設施完好正常。
突出后續管護,實現屬地化精細管理。上海市農村改廁堅持系統思維,注重長效發揮作用,不斷加強后期精細化管理,推動農民自我管護和政府部門跟蹤服務相結合。目前,農戶衛生廁所室內部分由農戶自行養護,自家事情自家辦,實現了戶廁室內部分高標準建設,常態化、動態化、精細化管護;衛生健康系統牽頭對農戶再用、新建三格化糞池進行日常管護機制。在跟蹤維護上,按照屬地為主、規范管理的原則,建立健全了以鄉鎮為單位的常態化巡查檢查機制,對已經改造衛生戶廁進行跟蹤維護,及時清理小糞缸、旱廁、簡易坑廁。例如,青浦區以街鎮為單位建立健全巡查檢查機制,建立農村戶廁“一戶一檔”建造與日常維護等檔案資料,落實專人負責日常檢查和維護。每年區、街鎮、村定期開展農村戶廁的使用與管護知識技能的宣傳教育與培訓,提升相關人員管護技能水平,及時督促農戶維修破損設施,確保設施完好和農戶正確使用及維護衛生廁所。每年進行一次農村農戶衛生廁所基礎情況的摸排,準確掌握相關情況。
追求無害化目標,實現污水集中式處理。上海市農村改廁注重后端污水治理,由水務系統負責納管及后端養護,不斷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利用納入市政管網和采用小型集中式就地處理設施進行糞污收集處理成為主要渠道。目前,上海市廁所糞污納管處理的數量接近一半,另有10%左右的廁所糞污采用三格式處理方式、30%的廁所糞污采用就地污水設施集中處理。例如,崇明區港沿鎮園藝村2008年開始采用三格式化糞池進行農村廁所改造,2010年采用人工濕地工藝集中處理進行生活污水治理。為提升出水水質,2018年采用凈化槽工藝進行了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主要采用分散式處理模式,幾戶或幾十戶生活污水集中后進行處理,出水水質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崇明區廟鎮合中村2008年開始采用三格式化糞池進行農村廁所改造,2013年采用集中處理模式進行生活污水治理。全村共有6個集中污水處理站,全部采用一體式平板膜生物反應器(A/O-MBR)工藝,出水水質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
農村改廁的成效
上海市農村戶廁改造工作經過30余年的持續推進,農村衛生戶廁普及率已達到100%。總體上看,上海市農村改廁已經實現三個轉變,一是農村改廁已經從建設改造向全面管護階段轉變;二是農村廁所由小糞缸、旱廁、簡易坑廁形態向全面水沖式廁所轉變;三是農村改廁由政府主導農民輔助向政府引導農民自主改造管護轉變。
在實地調研的過程中,筆者明顯感到,農村改廁的穩步推進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民衛生意識、促進惠農政策的落實提供了重要支撐。一是農村人居環境穩步提升。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農村住房等硬件設施不斷優化升級,加之農村改廁的不斷推進,實現了糞便無害化處理,在入戶調研的21戶農戶中全部都有兩套室內衛生間,約一半有室外水沖式廁所,廁所全面納入市政管網,實現了無害化處理,清潔了家園、田園和水源,為美化鄉村、振興鄉村經濟奠定了良好基礎。在黃浦區海沈村,農村改廁完全融入田園風光,初步打造了田林環抱、水網交叉、宅村潔凈、鳥語花香的鄉村空間,繪就了一幅“滿眼小村美、移步換一景”的美好景致。二是農村面貌欣欣向榮,農民衛生習慣全面養成。農民普遍使用水沖式廁所,農戶家室內兩套衛生間,室外也有水沖式廁所,在外面干活就使用室外廁所。在崇明區廟鎮永樂村五星級黨員家庭湯綏麗家,村民們高興地說:“老年人腿腳不便,就住在一樓,使用一層的廁所,子女用樓上廁所,如廁非常方便衛生。”農村改廁提高了農民的健康意識,個人衛生習慣明顯改變,農民普遍意識到改廁是件大好事,是讓農民過上體面生活的重要因素。三是國家惠農政策得到了切實的落地。改廁以有形、有用的狀態展現在農民面前,在青浦區入戶調研的時候,一位農民高興地表示:“我們農民趕上了好時候,國家政策真是充分考慮我們老百姓實際困難。”舒適的如廁環境,讓老百姓真實感受到政策的實惠,農村改廁工作提升了政府在百姓中的良好形象。
農村改廁工作啟示
上海市農村改廁工作起步早,積累了諸多改廁經驗。筆者感到,保持歷史耐心推動改廁是改廁的思想基礎,積極引導老百姓生活習慣是改廁的重要手段,改廁工作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重要考量,各個部門及農戶分工負責通力協作是改廁的主要推手,與改廁相關因素相協調是改廁的必備條件。
保持歷史耐心推動改廁。實踐表明,對于農村改廁這種改變千百年來老百姓傳統生活習慣的事,即使是發展水平較高的上海市,改廁進程也持續了三十年,其他地區更要保持足夠的歷史耐心,穩扎穩打推進,寧可穩一點,也要準一點、好一點。既要久久為功,以發展的眼光看改廁工作,打好基礎,步步為營,又要主動作為規劃好時間表、路線圖,積極研發適用模式,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完成。部分地方農村改廁違背發展階段、改廁技術模式不成熟,沒有充分發動農民主體作用等,最終出現了改了以后不好用、不能用的現象,究其原因,就是對農村改廁工作操之過急。
積極引導老百姓生活習慣。上海市農村老百姓對改廁工作高度認可,表明他們的思想意識和生活習慣已經完全適應這種生活方式。崇明區港沿鎮園藝村800戶村民中有近700戶種植黃楊,年產值近4000萬元,依靠優美的生態環境和黃楊特色產業,園藝村被評為上海市首批鄉村振興示范村。這些舉措不僅美了鄉村富了民,也讓村民們主動改變以往的如廁習慣,減少了農村改廁的障礙。反觀部分地區,出現老百姓難以適應新改建的廁所,這與經濟水平、產品質量等有很大關系,生活習慣的影響也不容小覷,特別是老年人來說,還有一時之間不適應的現象。因此,更需要對老百姓積極引導,讓他們了解新廁所的使用方式,以及傳統廁所不衛生的危害,通過一段時間的習慣養成,相信老百姓對改廁的認識會更加全面。
改廁工作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上海市農村城鄉一體化程度較高,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完備,生活便利,居住環境宜人,村內集體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人均收入水平較高,改廁工作得以順利推進。據統計年鑒數據,2010年上海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已達13978元,而全國在2017年才達到上海市2010年的平均水平,這表明,改廁工作應充分考慮經濟發展水平及發展階段。我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產業發展狀況、人均收入水平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改廁的進程,也影響著后期管護和使用效果。適應經濟發展水平,有序推進各地改廁工作需要分類推進:對于經濟發達的農村地區,應該積極推進,逐步實現改廁全覆蓋;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應該分類推進,選擇老百姓易于接受的技術產品,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意愿,不搞一刀切,逐步實現干凈衛生的如廁方式。
與改廁相關因素相協調。改廁工作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任務之一,改廁工作的順利推進需要與上下水處理、房屋結構、市政設施等相關因素相協調。首先,改廁工作應與通自來水工程相銜接,上水系統是保證水沖式廁所運行的必要條件,上海市也正是因為農村通自來水后,改水沖式廁所才得以迅速、大范圍開展;其次,改廁工作應與農房建設相協調,無論是空間布局、空間面積、建筑質量、建筑風貌等都是改廁需要考慮的方面,也是需要相互配合的方面;再次,改廁要考慮納入市政管網的可能性,提前做好預留,以防止資源浪費和后期工作被動;最后,改廁要考慮抽糞車輛運行的便捷性,提前預留好運輸通道,保障改廁抽運系統無后顧之憂。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